单 丹
(铁岭市博物馆,辽宁铁岭 112000)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其基本职能包括收藏、研究和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博物馆的职能正在被日益更新,发挥其教育功能已然成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时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阵地式展览、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等形式来完成。流动博物馆正是在传统博物馆基础上延生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流动博物馆以其内容简明扼要、展览规模短小精悍、展览手段轻便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满足偏远地区民众求知渴望的一种有效方式。以往,博物馆多以固定的永久性陈列和各种临时展览吸引观众,实现其宣传教育功能。而今,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流动展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博物馆服务领域狭窄的不足,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拓展。
据有关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流动博物馆的雏形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萌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建国之初,国民经济刚刚恢复,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得到提升。当时拥有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所拥有的博物馆数量却不过屈屈50。20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每一座城市都要建设一座博物馆”的号召,东北地区率先模仿前苏联的先进经验,在国内举办流动展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随后南方几家博物馆也纷纷效尤,开始在各个地区举办不同类型的流动展览。至此,博物馆已经开始以流动展览的形式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启了流动博物馆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功能。直至21世纪,经过少数大型博物馆试点实践后,国内大中小型城市的博物馆陆续将以车船为载体的流动展览方式作为主流,这种以公益性文化为主体的流动博物馆开始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例如2010年,四川博物院建立大篷车流动展览,它是由四辆厢式大篷车、较低级文物实物、精品文物展板、高端文物复制仿品、文物鉴定专家、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其主要阵地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学校、矿区和军营等。2014年,内蒙古博物院历时三年打造的全国第一辆全数字化、高集成的流动博物馆巡展车投入使用,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再现了文物的原貌。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教育员红格尔表示:“数字流动博物馆的使用,最大的意义就是走入基层,走到老百姓的身边,让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就感受到这种先进文化的传播形式,将博物馆搬到千家万户。”由此可见,流动博物馆是21世纪博物馆事业发展到新时期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事业平台,流动博物馆以其方便快捷、流动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展出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迎来了它的繁荣时代。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固有资源和教育优势,成为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文化研究基地。作为教育的载体,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流动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最具前瞻性、有效性和普遍性。英国博物馆学家格林黑尔认为,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机构,博物馆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目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厚重的历史遗存,蕴含着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而博物馆所陈列的藏品恰恰是见证这一切的真实所在。正是因为它特殊的“权威性”,尤其是在中国日益崛起,共筑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博物馆已不再是曾经简单的公共服务场所,而是用真实的历史遗存,承载起弘扬家国情怀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使命。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流动博物馆以简单扼要、灵活多变的形式活跃于社区、部队、学校、机关以及偏远山区,成为民众教育的常设教育模式。流动博物馆的这种教育更加侧重于“人”的教育,从根本上触动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影响着民众去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广阔时空,从而找到共同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所谓流动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它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实物标本展示等多种形式走进校园,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教育。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藏品标本资源,同时权威的专家、学者对于展品认识的准确性和透彻性不容置疑。流动博物馆拥有专业的创作团队,能够制作出针对于青少年群体的系列完整的科学教育普及内容。因此,流动博物馆是青少年进行科学实践的重要形式。当然,除了面向青少年群体以外,流动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同样会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增强其感观认识,吸引广大民众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索。此外,博物馆所收藏的科学文献资料也会以流动宣传展板或传单发放的形式走进民众生活,以实现流动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并进一步丰富流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阵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诸多亮点和成绩,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活动的机构。相应来说,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来承担的,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博物馆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博物馆教育具有传统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和特点。首先,学校教育与流动博物馆教育所依托的形式不同,以书本为中心的“填鸭式”的学校教育,虽然是知识传授最为直接的方式,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方面却略显欠缺。而流动博物馆却恰好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的不足。形形色色的真实物件是流动博物馆教育的基础,可以更为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道、解惑的角色,而流动博物馆的教育团队扮演的则是学生的启发者、协作者和推动者。流动博物馆展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孩子将问题深入化,以启发学生自发找寻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意义上塑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再次,在所属关系上,对于学生而言,与学校教师相比流动博物馆的教育宣教者更具随意性,在相对自由的角色关系中,更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创造性水平的激发。最后,流动博物馆的教育形式更为多样化,较之传统学校教育更具灵活性与生动性。例如,流动展板、流动文物实物、流动讲座以及流动影像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流动博物馆的功能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建设一支过硬的社会教育团队是保障流动博物馆能够做出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对服务于流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开发人员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各地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并量体裁衣地定制出适合大众品味的服务形式和展览内容。观众职业的不同、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高低都会导致其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偏差,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不断地在实践中考察、分析、研究、反思、决断,并最终将流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性化、成熟化、正规化,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流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团队理念的创新不仅能够为广大受众带去更加多样、贴心的科普资源和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博物馆社教团队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博物馆自身的良性发展,增进馆际交流,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目的。
本着“以人为本”的初衷,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传统教育理念,让固有的展览陈列内容和藏品活起来,充分结合本馆资源,科研成果及社会焦点问题进行试探性融合,制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群众性、普及性的活动内容,采取多种讲解手段进行现场互动,也可以请专家学者进行答疑解问,以便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流动博物馆在与学校、社区、研究所、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以及其它社会机构合作时,可以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建构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体系。例如,这些机构的专家、研学者、志愿者等都能为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实施提供帮助,最大程度地促进流动博物馆宣传能力和教育功能成熟化,并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立体、互动的博物馆教育服务体系,从而充分发挥流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总而言之,流动博物馆正以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发挥并完善着其宣传教育功能。博物馆以其特殊的固有资源,权威的历史传承,灵活的流动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渐渐被社会民众所认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浪潮中,流动博物馆要想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与社会教育功能,在工作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改进,以创作出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化产品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服务于民众生活,更充分地发挥流动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效用,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