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到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提出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牢固树立狠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务实开展。为此,山西省从各个行业推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三基”建设,S高校在中央和省委务实精神的指引下,探索实践出党建“三个一”工程的党员培养模式,旨在将党员培养工作做实、做细。
“三基”建设源于大庆会战时期,油田党工委充实基层,总结生产经验形成明晰的岗位责任制,组织岗位培训,开展技能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的措施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1964年会战工委总结工作经验,提出“三基”建设,即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加强基层建设,核心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基础工作,中心是建立明晰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基本功训练,重点是坚持岗位练兵,使员工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全面提高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三基”工作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进行制度建设,设计科学的理论框架,而后健全岗位责任制,增强针对性,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效益、活力永存。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亦是如此,党员的发展离不开个人自觉,更离不开支部的培养和引导。
笔者作为S高校的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近年来深刻感受到党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积极分子选拔到预备党员培养,制度更规范。不过,对照“三基”建设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大多数高校重视积极分子的选拔,轻视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学生出现“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现象。积极分子时,学生明确入党的底线和红线,除了《党章》规定的发展党员条件外,各高校有自行设定的条件,比如有无违纪、有无挂科等品行和成绩的要求,于是大家积极上进唯恐落后。入党后需要做什么,没有完善的培养制度,一些党员就松懈了。
学生入党后,要求每季度提交思想汇报,除此之外,党员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服务他人,如何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学生不清楚。没有制度的引导和职责的划分,党员培养无法落到实处,久而久之,支部没有凝聚力,战斗堡垒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企业员工的基本功表现在业务技能上,党员的基本功首先表现在理想信念上。改革开放后,一些党员经济利益凸显,意识形态淡化,理想信念模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党员们敲响警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党员都应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传承红色旗帜的使命。因此,要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基本功训练,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生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再成为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一般需要三年时间,这三年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党支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如何制定科学的联动机制,使学生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在支部的正确引导下前进,就成为摆在学生支部面前的难题。为此,S高校探索实践出操作性强、推广性强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党建“三个一”工程,并制作承载其内容考核的《党员成长手册》。
党建“三个一”工程采用导师培养制,即学生入党后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等特点,指定一名支部教师党员为其培养导师,旨在加强培养导师与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用实践推动教学相长。
将学生党员日常生活、学习表现纳入党员转正考核,完善党员转正考核机制。
把握社会主义高校育人方向,培养学生党员“扎根同学、服务同学”的意识,层层压实压责,使学生把国家发展大计与自我学习实践相结合。
党建“三个一”工程的原则主要有三个:(1)帮助学生党员成长;(2)将学生党员成长与学院发展和系部工作的开展相结合;(3)不过多占用学生党员时间。
组织一次活动。根据支部人数确定3~5人为一组,选择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每月15日定为党员活动日(遇节假日顺延至正常上课第一天),由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审核敲定。学生党员将自己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效果等记录在《党员成长手册》,由支部宣传委员签字认可,用于支部半年考核。每次活动需要留存的资料:(1)活动策划——会前提交;(2)活动留念——会中截影;(3)活动总结——会后反思。
开展一次交流。毕业前以班会、讲座的形式开展,旨在将党员好的学习生活经验分享给存有困惑的学弟学妹。此项工作由支部组织委员负责联系安排,学生党员将开展交流的时间、地点、主题、对象、内容、效果等记录在《党员成长手册》,由支部组织委员签字认可,用于支部半年考核。(1)会前确定时间、地点,根据专业安排宣讲党员和听讲班级;(2)会中介绍经验、接受提问,留念照片及材料;(3)会后听讲学生写体会感悟。
完成规定实践学时。根据党员发展流程,高校学生最早第三学期入党,最迟第七学期入党,学生从预备党员到转正需要一年时间,权衡学生发展实际和院系工作实际,学生入党时间不同,需要完成的实践学时不同。
学生党员每次实践后在《党员成长手册》相应位置记录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等信息,每位学生党员有指定的培养导师,完成助理工作的由培养导师签字认可,完成班级工作的由团支部书记签字认可,用于支部半年考核。
在“三基”建设的引导下,S高校推出党建“三个一”工程党员培养模式,首先从制度上规范学生党员培养程序,然后明晰岗位职责,即入党后应该做什么,最后指引学生党员怎么做,加强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提升自己、服务他人,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党务基础工作精细、务实、高效开展,党建“三个一”工程的运行使党支部、学生党员、培养导师都收益良多。
相比于以往学生党员“散养”的模式,党建“三个一”工程推出后,学生党员明确自己加入党组织后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明确入党后该做什么,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有了纪律的要求,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随着每月党日活动的召开,党员之间更熟悉了解,更亲密无间,大家真切感到支部是一个集体,是心灵之家,这种归属感使得各项党务活动的开展由被动变主动。
以往的党日活动主要由支部书记牵头组织,支部成员被动接受,而且活动形式单一,以开会传达文件精神为主。党建“三个一”工程推出后,党务活动以学生党员为主体来开展,3~5人自愿成组,选择党日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年轻的学生党员创新性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党日活动不再枯燥乏味。
党建“三个一”工程采用导师培养制,培养导师带领学生党员一起学习、实践,并在工作后签字确认。系部学生工作需要学生党员参与的,也按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实践学时,由具体安排的老师签字确认。
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的一学年间,党员要完成15~60个学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来安排参加的活动,可选择空间大、灵活性强,党员自愿报名参加,由被动变主动,实践学习效果明显。
没有制度之前,培养老师没有党员助理,每天被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缠身,没有思考和创新的时间空间。党建“三个一”工程推行后,我系13名教师配备党员助理,一些简单的工作可交由学生党员完成,教师可以更多地投身思考性、创新性、全局性的工作。
S高校在“三基”建设的指引下,探索实践出党建“三个一”工程的党员培养模式,在运行中收获颇丰,但也有很大的改良空间。相信本着务实的精神培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支部定能成为国家栋梁的输血站,学生党员定能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传承红色旗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