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

2018-03-29 12:30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精神职业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按照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以适应企业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师队伍中与学生联系最广泛、关系最密切的辅导员团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力量。辅导员应当在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各项工作目标的同时,深入研究新时期职业人才质量标准和教育改革要求,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在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开展全方位创新研究与实践,把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任务,以身示范的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绩效。

1 在工作理念上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到核心位置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务院和教育部连续出台文件,高校辅导员制度得到高度重视和健康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的发布,使辅导员职能得到强化、规范和拓展,也更加明确和细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四位政治局常委出席会议。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刘云山总结讲话,无疑把会议规格提到空前高度,更加充分表达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由于改革大潮不可避免的会使垃圾泛起,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使得一些人理想扭曲,信念丧失,职业精神意识淡薄,工作缺乏激情,把爱岗、敬业、奉献、责任等职业基本操守抛到九霄云外,在高职学生中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对毕业生工作状态的跟踪调查中,不难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一些学生择业时功利性的工作观,过分强调工资待遇,过分挑剔工作条件,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把工资待遇和职位声誉摆在首位,上岗后即加入频繁跳槽大军,工作责任心不强,造假舞弊等不诚信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学生缺乏对工作社会价值、服务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长历炼的全面思考,缺乏对工作的执着和坚守。工作拈轻怕重,做事敷衍应付;质量意识薄弱,缺少敬业担当;职业角色模糊,无视企业利益;诚信意思不强与忠诚度不够,缺乏对企业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团队精神与大局意识淡薄,不善于主动融入集体协作共事。如此种种折射出学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缺失。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主阵地,深入解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内涵,必须强调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同步提升。高职辅导员团队,要牢记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叮嘱,全心全意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自己的工作融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中。理所当然要在工作理念上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高到核心位置,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理念上、思想上到行动上,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作为自己的“一段渠”守好,作为自己的“责任田”种好。在坚持管理和育人统一的研究中,在坚持言传和身教统一的实践中,努力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在工作目标设计上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作为关键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给辅导员队伍的核心业务进行了定位。在经济转型的新背景下,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爱岗敬业、遵守纪律、注重安全、讲求合作、求真务实等方面,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呼应时代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确定培养目标、选择培养路径,配套考核办法,把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生职业精神养成不足,影响了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正向评价。作为辅导员决不可置身事外,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凝练核心业务,紧跟时代步伐,在工作目标的设计上,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作为关键要求,有效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坚定不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放在首位,解决核心目标的设计;把民主法制、人文素养教育与校纪校规教育相联系,设计遵章守纪教育目标;把为民服务、集体主义、民族精神与团队意识教育相联系,设计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安全节约意识教育相联系,设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目标。将职业认知、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元素,有效融入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职业精神教育贯穿整个辅导员工作体系,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团队协作、安全节约等基本职业素养,使学生感受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在工作内容设计中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了“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身份,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规范。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高职辅导员工作内容庞杂,包含大量操作性和常规性的工作。很多时间要忙于上传下达、疲于完成各种任务、提交种类繁多的各种材料、处理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等等。在客观上导致一些辅导员职能错位,不能很好地思考和研究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几乎无暇顾及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也使得辅导员被一些人戏称为“保姆”、“勤杂工”或“消防员”。

新的职业人才质量标准,要求高职辅导员在工作内容设计中,必须精心组织,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要明确工作职责,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等事上门”,要走进教室,学习专业;走进实训中心,参与技能训练;走进企业,了解职场文化;走进运动场,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走进宿舍,关心学生的生活;走进食堂,观察学生的消费;把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工作内容上就变成可感知、可触摸的东西。通过辅导员的默默奉献和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自觉抵制市场变革带来的消极影响。理解“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职业精神”思想,切实增进“工匠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和学生一道把职业精神内化于心,付之于行。

4 在工作方法上把落实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作为核心考量

辅导员工作中,落实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必须注意工作方法,更新工作模式。辅导员要善于运用细微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做到心思细腻、观察细致,眼光独到、引导有效。辅导员不能按常规的上下班时间来安排工作,要经常利用就餐时间、晚自习时间和学生交流,熟悉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养成,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教育方法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努力求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要优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既要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及时发现和指出他们的不足,矫正偏差,让他们发挥好带头作用;还要特别关心成绩不佳和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给予约束和激励,保证他们不掉队,帮助他们向前追;同时也决不可忽略了中间,要积极引导他们不能图轻松,满足于停留在中间,要有被超越的危机感,要有超越的激情和勇气。辅导员要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努力做到语言丰富、态度诚恳,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能够聆听学生内心最真实表达。另一方面,辅导员通过积极组织配合班主任开展“职业精神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校友报告会、团学专项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项目,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帮助同学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扩大职业精神养成教育普及面和影响力。

5 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把职业精神养成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就是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高质量就业能力,必须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要求,在注重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职业精神养成,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养成和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行为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辅导员要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模式改革,服务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视角,设计职业精神教育成效的评价内容,并作为核心指标赋分,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诸元素融于评价体系之中,提升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人才培养的全体系中,把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创新创效能力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解决学生素质评价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困惑。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只是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技术的提升、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还要注意修身养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对高职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辅导员以极大的耐心和韧性,一丝不苟的全身心投入,在创新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训练、考验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评价育人的实效。

6 在教育管理全过程中做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示范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是党对高校辅导员的殷切期望,也是辅导员时刻都不可忘记的岗位职责。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培育精神。辅导员的工作,绝不是把一种思想灌输给学生,不能功利化的急于求成,不能靠短时间的突击取得成功,而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教会学生正确思想。辅导员必须牢记自己的职业责任,明确自己肩负的重担,要明白对职业负责,就是对学生发展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对社会进步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辅导员良好的职业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自觉按照职业活动要求履行义务,绝不做损害职业道德的事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做敢于担当的表率;要注重学习积累,做学习的表率,能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把高尚的情操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辅导员在学生的心目中,握有很多与他们利益悠关的各种权力。辅导员运用好这些权力,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生动案例。必须爱业敬业,严守职业道德,自省自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身作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忠于职守,任何时候都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严于律已,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学生,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

7 结束语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使“职业精神”成为评价职业人才高素质的重要标准。作为职业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职院校,应

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围绕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在履行学生教育和管理职责的全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这一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质量的重大问题,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惯性,确立全新的工作理念。在各项工作目标中,设计立足于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内容,以对辅导员职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忠于职守,尽心尽职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不断研究、创新、实践、探索、改进和提高,把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行为、职业信誉、职业纪律、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诸多要素的教育,有效融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形成具有指导引领作用的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辅导员工作新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绩效。

参考文献:

[1]李亮亮.高职实训中心建设服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2]李亮亮.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职业精神养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陈婧飞.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4]王金娟.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探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猜你喜欢
辅导员精神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