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四个正确认识”的重要论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当下世情、国情,透视历史、现实和未来,凸显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新政治论断,勾勒了分两个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征程中,青年是生力军和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何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其立足点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全面客观把握社会历史、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当代中国和自己,用党的科学理论构筑起强大精神支柱,因为这是每个生命个体及社会群体界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四个正确认识”为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哪下手、在哪着力决定着工作的成败。“四个正确认识”逻辑贯通,环环紧扣,既有认识问题的导向谋划,又有实践问题的愿景路径,厘清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首先,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只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大潮流、大趋势,准确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才能使他们在千变万化的局势面前坚定立场,不失方向,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其次,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石。当前,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大学生时刻面对着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善于在国际比较中引导学生清晰透彻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理性分析为何而“特”、切实感受“好”在何处,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才能激发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勇于直面新矛盾、善于解决新问题、不断实现新目标。再次,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2]新时代既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崭新的机遇,也赋予了大学生新的使命。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想,既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更要用青春梦点燃中国梦。最后,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具备远大的理想抱负固然可喜,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也难以企及彼岸的成功。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因此,立足学生思想实际、聚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满足学生内在诉求,实现供需双方同频共振是做好做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工作中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始终聚焦学生这个主体,瞄准学生现实关切,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其知识体系建构尚未完成,社会阅历还不丰富,情感心理尚不成熟、“三观”塑造仍未成形。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接收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面临着各种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四个正确认识”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所蕴含的内容正是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困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难点问题,还是新时代大学生迫切期盼得到回答的疑点问题。正确解决这些具有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不仅可以满足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才的意识形态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现实期待。
因生源特点、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等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思想状况、思维方式都体现出其独特的特点。他们文化底蕴不深以及“重技能、轻素质”的思维惯性更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握高职特点、立足高职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狠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首先,要本着“精简够用”原则,深入分析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精准把握高职学生的成长特征,主动对接其现实关切和理论诉求,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结构,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其次,针对高职学生感性认识能力强于理性认识的特点,要改变先入为主的政治说教,尽可能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共鸣到理性分析,启迪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道理想明白、悟透彻。针对其动手能力强以及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要及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大胆引入“胡格模式”及项目教学法,将教师领学、学生研讨互学和体验悟学相结合,推进做、学、思、悟一体化。再者,要克服长期以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理论课的事情这一错误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等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使各类课程多向发力,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其在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文化特质还不突出,致使部分学生对高职教育缺乏必要的认同感,对高职院校缺乏应有的归属感。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师生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由“学校制造”向“学生创造”转变。高职学生最明白自己的特点,最了解自己的需要。激发学生参与建设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其自我锻炼、自我管理、提高服务、自我提升的自觉性,增强其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而且这样共同建设起来的校园文化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其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职业性”。比如通过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激发学习热情和职业追求。深入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潜移默化地升华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品质等。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针对性”。如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状况,应鼓励和倡导学生利用“第二课堂”阅读经典、研习传统文化,还可多举办高水准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既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所在。如果只讲大道理,不解决实际问题,只入脑入心不入行,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坐而论道的“书斋学问”。因此,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必须牢牢把握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这个实践主战场。要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构建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要聚焦于当下的世情、国情和社情,聚焦于现实的生活世界,鼓励学生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科学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要引导学生依托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社会治理、扶贫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等社会活动,在融入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中确立理想信念,明确使命责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第一传媒,“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也日渐成为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院党委具体实施、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二要加强“两微一端”建设,努力打造融新闻、思想、知识、趣味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内容上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学生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反馈机制进行需求分析、热点话题分析,准确把握宣传方向和重点。正面的、积极的要大力弘扬,负面的杂音、噪音也不能回避,做到既要唱响网上“好声音”,更要回应网上“负能量”。形式上要尊重学生的感性行为和娱乐倾向,运用鲜活新颖、紧接地气、健康高雅的网言网语,采用图片、音乐、动漫、微视频等大学生乐意看、愿意听、喜欢用的表达方式,增强媒介吸引力和粘合度。三要推动新媒体和校园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优势和新媒体传播模式优势,促进新媒体中互动讨论成果与传统媒体内容有效转化,做到线上线下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