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毅
当前电视节目制作已经接入互联网、建立网站、设置网络平台,基于新媒体环境,文章探讨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路径,以期促进其自身比较优势,获得长期良性发展。
电视节目属于服务类产品,也是一种文化商品,因此,在现代商业模式中,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电视节目制作需要引入产业链思维:即将电视节目的制作看作一种“产品”的生产制造,并根据产品设计生产这种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设置实现电视节目制作后所形成的传播文化的市场价值。此外,电视节目制作需要抓住互联网+思维,深化其中的“技术”与“融合”特征,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引入互联网技术,融合多种资源,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源配置多元化,进而促进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要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效化,提高市场接受度。就需要先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共同的背景,即市场经济体体制。根据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运作模式、发展情况、盈利途径观察,电视节目制作要达到其目标,就必然要以市场路径为导向,先做好市场定位,选择与自身产品相一致的市场范围。
比如,当前的电视受众多集中于中老年人群,而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它却可以潜存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因而电视节目要从节目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如当前就可以选择经济类、民生类、文化类的切入口,以此做到对市场的有效把握;然后,根据市场导向下的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进行进一步的区分,由此达到自身节目制作的市场定位。具体操作中既可以选择社会化的舆情观察、问卷调研,也可以利用技术路径实现大数据方面的分析,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消费者需求分析,然后制作能够满足、引领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电视节目类产品。
从BBC、美国国家地理之类的节目制作经验可以发现分工路径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可以更好的实现节目向品质化方向发展。新媒体环境下要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的品质化,就应该按照产业链中的生产流程或生产环节对电视节目进行分工处理:实质上是要求在产业链的思维之下借助每个环节实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上游、中游、下游各个部分的资源优化配置,以此达到最终的电视节目制作向品质化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除了一般的六大环节指导下的分工之外,重点需要在每一个环节实现专业化发展。即在每一个环节中发展出一个具体的操作体系,并令每一个环节中的体系可以与其它的环节产生关联。比如,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包括诸如主题确定、程序设置、大纲编辑、内容采编、初步方案确定、方案优化处理、最终定稿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节目;而除了这些基本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将其它各环节共同纳入到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体系之内,以此确保整体节目制作的完备性、计划性、可操作性。
现代电视节目在技术路径下已经获得了一些有效的发展,如网络平台的开发、智能手机平台的应用等。但这种直接性的技术路径只是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销售、传播;而在技术路径中的资源利用方面却相对欠缺。比如,当前电视节目制作中对基于PC端、移动终端的消费者流量虽有积累,但缺少相应的消费者数据分析。
以某档电视节目为例,虽然可以通过数据积累实现对它的参与人数的分析,并从获取的注册信息、订阅信息得到相应的人群分布;然而这种基础性的信息数据并不足以令电视节目的制作方真正掌握市场动向;因此,建议在这种基础信息以受到媒体重视并共享的情况下,还应该注意基础信息价值偏低的事实,并进一步利用一些参与性的互动平台进行一些更为有效的实质性调研。比如,通过留言空间进行一些问题设置,利用线上观看、线下组织活动的方法,由技术路径开拓一些可以直面消费者、从消费者那里获取直接需求的交互渠道,以此提升与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信息数据等。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后互联网时代”,电视节目制作方也应该注重这种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通过建立完善相关技术部门,专门通过大数据收集、信息分析、图谱制作等提高节目制作方与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对接,促进节目制作效率。
对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电视节目制作这个主题的解析,不仅需要结合新媒体由之所起的信息技术,还应该将其放置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明确电视节目制作所面临的新媒体环境背后的经济背景,从而较为全面的对其加以剖析。根据现有经验建议在当前可以借助产业链思维、互联网+思维两种新的思维逻辑,一方面在市场路径、分工路径下做好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产品设计及生产,另一方面,也应该通过技术路径更好的实施一些节目版本的思考,并在技术路径之下实现同步或不同步的传播,如目前就可以采用制作后的播放、计划完备的直播等多种形式,以此提升电视节目制作的水准、营销的水平,以及整体上的竞争能力等。
[1]徐强.新媒体对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6,2(22):80-81.
[2]丁一玮.新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策划研究——评《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J].新闻与写作,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