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锋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先生一岁
是年三月二十日,先生生于安徽合肥东乡蛮张村(后改称南张村,今属滁州市全椒县章辉乡)。祖金盛,父枝炳,母王氏。(张叶芦《记柏龄小学》,《合肥文史资料第10辑》)先生讳渡,字汝舟,以字行,号二毋居士,取“毋欲速、毋自欺”之义。先生育有三子,曰叶芦、叶苇、叶苕,二女曰叶芬、叶莼。
愚按:据《张氏宗谱》所载,先生谱名兴渡,字银渡,号汝舟。先生之子为“业”字辈,后改称“叶”,未详何故。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先生四岁
是年三月,邵子退生。
愚按:邵子退,名光晋,字子蜕,号瓜田、老炊,自谓种瓜老人,安徽省和县乌江镇百姓塘村人,著名诗人。先生与邵子退、林散之三人为终生挚友。
一九〇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先生五岁
是年二月五日,王气中生。
愚按:王气中,名正旺,号东堂,一九三一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先生与王氏为合肥同乡,莫逆之交。(曹虹《王气中先生》,《南京大学文学院百年史稿》)
一九〇五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先生七岁
是年二月十三日,陆宗达生。
愚按:陆宗达,字颖民(一作颖明),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北京,著名训诂学家。一九二六年起追随黄侃学习传统小学,与先生师出同门。一九二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先生十岁
是年,殷孟伦生。
愚按:殷孟伦,字石臞,四川省郫县人,一九三二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著名语言学家,山东大学教授,先生同窗挚友。就读中央大学时期,与先生齐名。号称“文采风流殷孟伦,博极群书张汝舟”。
一九〇九年(宣统元年己酉),先生十一岁
是年一月十七日,唐君毅生。
一九一〇年(宣统二年庚戌),先生十二岁
是年,汤炳正生。
愚按:汤炳正,字景麟,山东荣成人,著名楚辞学家,曾任贵州大学教授,与先生在贵阳共事多年,过从甚密。解放前夕前往南充四川师范学院任教。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辛亥),先生十三岁
是年七月,张舜徽生。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先生十四岁
是年一月八日,徐复生。
愚按:徐复,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武进人,一九三三年金陵大学毕业,章太炎及黄侃弟子,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为先生挚友。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先生十五岁
是年十一月三日,先生祖父金盛公卒,享年七十九岁。十一月十五日,先生母王氏卒,终年四十岁。(据《张氏宗谱》卷十五)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先生十六岁
是年至一九一六年,先生就读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粱乡下黄小学。因家贫,先生几辍学。先生自小聪慧非凡,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诗,乡贤梁柏岭闻讯,颇为赞赏,免费为先生提供教育及食宿。梁逝世后,先生感念其恩德,倡议将下黄小学改名为柏岭小学。(赵时荣《对周本淳〈二毋室丛著跋〈一文的点滴意见》)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先生二十岁
是年二月二十一日,先生长子张叶芦生。
愚按:张叶芦,字小舟。浙江大学文学院毕业,建国前任教于浙大附属中学。一九五六年八月调任浙师大中文系讲师,后任中文系教授。一九七七年四月,参与编纂《汉语大词典》,为第六分卷主编。(《全椒县志》)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先生二十一岁
是年七月十四日,先生祖母彭氏卒,享年七十五岁。(据《张氏宗谱》卷十五)
是年,先生毕业于全椒中学,因家贫辍学至南京江浦县任塾师。
愚按:据谢业广一九八三年写给《二毋室丛著跋》的意见,先生在江浦县虞叔和家中担任塾师。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先生二十三岁
是年十一月初六,先生父枝炳公卒,终年四十七岁。(据《张氏宗谱》卷十五)先生于一九二二年作有《同年客中清明,先父去秋逝世》一首。中有“少妇情尤苦,怀夫更哭翁”句,此时先生子女皆幼,夫人承担一切家务,支持先生游学南雍。
是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周本淳生。
愚按:周本淳,字蹇斋,安徽合肥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院,后长期执教于淮阴师专(现为淮阴师范学院),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周自一九三八年考入永绥国立八中,即与先生结下一生的师生情缘。(周先民《周本淳先生年谱》,《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四岁
是年四月二十一日,先生致书胡适,商榷《水浒》相关问题。
是年十月一日,杨振宁生于合肥。
是年,先生与著名书画家、诗人林散之结为莫逆,从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先生手录《汝舟诗零稿纪年》曰:“一九二二年,余年二十四岁,散之二十五岁,始订交,唱和频繁。”林荪若《父亲艺术初缮》谓:“合肥张渡大叔,与父亲更是莫逆,相距虽遥,而鸿音不断,暇时即来江上草堂,文酒盘柜。”(《林散之研究》第一辑)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十六岁
是年二、三月间,吴梅创建“潜社”,先生后来亦名列其中。社中尚有唐圭璋、王季思、沈祖棻等成员。(吴梅等《潜社汇刊》)吴梅组织学生填词谱曲,先生于此时对昆曲颇感兴趣,此后时常操习。先生与夫人王宽安俱好此道,抗战期间(1937~1945)与音乐名家桂百铸时相往还,以昆曲相唱和。(史继忠、黄小川编著《贵阳名人》)
愚按:潜社前后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4年春至1927年春;第二阶段为1928年秋至1929年冬;第三阶段为1936年春至1937年夏。先生1926年秋至1930年夏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求学,入社之时间不可确考,活动时段当在1926年夏至1927年春,1928年秋至1929年冬。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八岁
是年正月初六日,先生次子张叶苇、三子张叶苕生,二人系孪生兄弟。(据《张氏宗谱》卷十五)
是年,先生在同学虞明礼资助下考入东南大学中国文学系,受业于王伯沆、黄侃、吴梅、汪辟疆诸家,学业大进。曾著有《论语清学》《古声求类》,均在抗战中遗失。是时先生已有三子一女。(程在福《泮宫执教,一生尽瘁——难忘的张汝舟教授》)
愚按:东南大学至1928年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虞明礼,一八九八年生,字叔和,南京江浦县人,著名数学家。与先生中学同班,对先生资助颇多。先生有《哭叔和二十四韵》,自注曰“非君则困死蒿莱”。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戊辰),先生三十岁
是年先生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从黄侃先生学习声韵学。后来回忆黄侃先生之声韵学课堂谓“黄先生讲声韵学的确是很别致的,他的教材教法,不守常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听者忘倦”。(民国文林《细说民国大文人·黄侃·赞誉》)
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己巳),先生三十二岁
是年,先生从中央大学毕业,执教于安徽省立六中。(后改称庐州中学)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先生三十四岁
是年,合肥六中之“朝曦读书会”倡议,与初三毕业班各演一场大型话剧。初三毕业班所演为王气中导演之《棠棣之花》,读书会所演为先生编导之《红楼梦》。以表演所得之财捐赠了一所图书馆,并延请董策三担任馆长。(李静一《我的思想启蒙到走上革命道路》)
是年,林散之有《寄张汝舟》诗:别后一年音间隔,思君每日几多时。听完窗外芭蕉雨,题遍坟头扁豆诗。大海潮归人寂寂,小庭木脱雁迟迟。离情写罢改还改,苦味书来知未知。
愚按:此诗林散之《江上诗存增订本》系于1931~1932年间。今据《林散之年谱》之一九三二年所载:“冬,风雪无聊,追念张汝舟、章敬夫二友,怅然若失,检纸呵冻写《草堂雅聚图》。”又林散之《题写〈草堂雅聚图〉》:“今岁复云暮,风雪无聊,不知二子近日果何?”可知,此诗当作于《草堂雅聚图》前一年,即一九三一年,与“别后一年音间隔”句相合。
是年,林散之有诗曰《汝舟以城楼远眺诗见寄,即次其韵二首》:蓬鬓怜君不整头,高情淡漠合神游。孤城远掠一行雁,野浦虚横不系舟。湖海平生余旧梦,干戈此日动清秋。登临自有新亭感,题得名诗遍戍楼(其一)。小别乌江古渡头,匆匆几日伴闲游。迂疏我似不材木,虚静君如无忤舟。蒿目艰难同有泪,蓬心寥落独经秋。去年此际尤无赖,水满荒城浪打楼(其二)。和者甚众,王气中据此编成《肥津酬唱集》。(《汝舟诗零稿纪年》先生自注)
愚按:先生手录《汝舟诗零稿纪年》一九三二年有《肥城秋眺二首》,林散之此诗当作于是年。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先生三十五岁
是年,先生所撰《国学概论》由合肥启新印刷社出版。所撰《三百年来朴学之学风》发表于《学风》第三卷第九期。所撰《〈切韵〉声纽之商榷》《谈黄山谷诗》发表于本刊第三卷第四期,《南宋九经考》发表于第八期,《李清照生年考》发表于第五卷第四期。
是年,林散之与许朴安、邵子退、章敬夫成立读书社,据《诗经》“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意,取名“求声”。先生与张伯禧、鲁默生、刁蔚农、卫仲璠后预其事,时人称为“皖东九友”。(《林散之年谱》一九三三年)
愚按:据林散之《求声社序》:“今与三子约,约结小社,以相攻错”,可知先生等五人并非“求声社”开创者。又,林散之《代函十首赠汝舟》(其七)自注曰:“君昔年在合肥中学任教,与全椒鲁默生称‘张颠鲁狂’。”
是年,胡渊如《劳谦室遗稿》发表于《安徽大学月刊》第四期,先生曾为其作序。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先生三十六岁
是年,先生之女张叶莼生。
愚按:先生一九三八年有《哭莼女六绝句》,中谓“四龄弱女解承欢”,故此女当生于一九三四年。又谓“不教佛种留人世,知我前身恶业多”,可知此女四岁而夭。又据先生子女之名均为“叶”字辈,第三字从艸,如张叶芦、张叶芬等,故推测其名张叶莼。
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先生三十七岁
是年十月八日,黄侃卒。
愚按:黄侃,一八八六年生,字季刚,“章黄学派”代表人物,生前执教于中央大学,先生曾从其受业。
是年,先生感念母校之恩情,与庐州师范毕业的同乡友人鲁永茂、韦健民协商重整柏龄小学,并敦请名师薛锦榜前往任教。(韦健民《柏龄小学事记》,《肥东文史资料》第1辑)
是年,先生所撰《然疑待征录》发表于《学风》第五卷第九期,所撰《谈石经》发表于本刊第五卷第七期,所撰《四国考》发表于本刊第五卷第一期。
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先生三十八岁
是年,先生所撰《齐鲁学考》发表于《学风》第六卷第三期。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先生四十岁
是年,著名学者钱基博应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之邀至湖南安化县蓝田镇,担任学院中文系主任。
是年先生执教之中学并入安徽国立八中,随校迁往湘西永绥。期间先生在有当地官员参加的祭孔典礼上发言,大骂官员腐败。(薛小林《1938~1946,湘西有所国立八中》,潇湘晨报,2012年9月4日)
愚按:蓝田师院为湖南师范大学前身,1938年由国民政府创建,上海光复大学副校长廖世承任院长。1949年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调整为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一九三九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先生四十一岁
是年,吴梅卒。
愚按:吴梅,一八八四年生,字瞿安,号霜厓,江苏苏州人,曲学大师,曾在中央大学执教,先生颇受教益。
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先生四十二岁
是年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刊刻。先生读之,陡生敬仰之情,从湘西数致书马氏,并寄考据论著及诗作求教。马一浮赞其“博涉多通”,并寄语望先生“务其大者、远者,坐进此道,必更沛然有得于文字之外也。”抗战结束后,先生两至西湖边马一浮寓所面谒之。(丁敬涵《马一浮交往录》)
是年,先生为《国立八中合肥师生通讯录》填写《满江红》词。中有“不必手挥亡国泪,从今步踏先贤学”之句,对青年学子寄予报国之厚望。(王继衡《回忆张汝舟教授》)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辛巳),先生四十三岁
是年二月,张闻玉生。
愚按:张闻玉,四川巴中人,一九六二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后任贵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得先生天文历法之真传,为先生晚年门下弟子之代表。
是年秋,先生应钱基博之邀,受聘蓝田师院国文系讲师,一年后升任副教授。(马先队《回忆外祖父张汝舟先生》)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先生四十四岁
是年先生仍执教于蓝田师院,与著名学者张舜徽过从甚密。张氏乃先生同事,其11月20日记与先生饮酒谓:“晡时赴张汝舟酌。汝舟奉佛持戒以蔬食宴宾,且有旨酒,余饮独多,微醺。归时,月色皎朗。与共事数人行松林中,便道访宗霍先生,畅谈至更初还院。”(张舜徽《壮议轩日记》1942年11月20日)
是年,先生所撰《国文文法》由蓝田公益出版社出版。
是年,先生同学陈东原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高薪聘请先生任省政府秘书长,先生辞以“君子群而不党”。(王继衡《回忆张汝舟教授》)
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先生四十五岁
是年,先生撰成《〈齐物论〉通释》。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先生四十六岁
是年,先生所撰《老子道德经讲义解题》发表于《孔学》第二期。
是年,虞明礼卒。先生有《哭叔和二十四韵》。
是年,王瀣卒。
愚按:王瀣,生于一八七一年,字伯沆,一字伯谦,晚年自号冬饮,又别署沆一、伯涵、伯韩、无想居士等,晚年执教于中央大学,先生受其教诲颇多。先生曾作有《怀旧十绝句》,其一曰“若非溧水王夫子,海内谁能低我头”,可见敬仰之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