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菊,章 翔,邓 龙
(安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改小组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足改方案》),提出了我国足球“三步走”的战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足改方案》第五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校园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包括“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和扩充师资队伍”五个方面,确定了校园足球整体发展规划。《足改方案》是现时我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明了我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我国足球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
高校校园足球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思路不甚清晰,是影响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桎梏。高校校园足球的开展没有具体的定位原则,部分高校仍然沿用狭隘的思维去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文件精神理解不透彻、本校实际结合不紧密,没有注重校园足球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教育作用,没有很好地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使校园足球人口规模提升不大,造成高校校园足球既没有普及到位,也没有培养出优秀的足球人才。
《足改方案》出台后,部分高校未履行好校园足球主管责任,形式化严重,没有做到常态化、机制化开展。许多高校相继成立了“足球发展领导小组”,部分有条件的高校成立了“足球学院”,有些依托教学和科研二级机构还成立了“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足球文化研究基地”等等,但大部分高校的校园足球机构都是与体育部门(或体育学院)“一个机构,多块牌子”,只有少部分是独立行政建制。有些高校依然由体育行政部门(校体委)牵头,体育学院制定实施计划,其他二级学院被动执行计划,校团委、学生处等其他部门少有参与。在校园足球推进的最初几年,高校制定《高校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不完整,对《足球》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高校校园足球教学体系;竞赛训练不系统,导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喊得多,落实到行动的少。
为了迎合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竞赛成绩”的需求,部分高校只抓足球高水平训练队,崇拜金牌,经费保障只保障足球训练,急功近利,忽视校园足球的普及,其中不乏有篮球、排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项目的传统强校,放弃原有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足球,导致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开展校园足球应明晰方向,规划和落实并举,健全完善高校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机制。要改善校园足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制度的合理设计和举措的切实落实齐头并进,以文化自觉引领价值转变,创建发展高校校园足球的共同愿景,科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校园足球长期发展规划,并辅以切合实际的有效举措加以推进。国家明确教育部门主抓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解决了源头问题,即校长问题,但在校园足球的推进过程中,二级学院有效落实校园足球的开展同等重要,是探索高校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如何破解推进困囿,仍需要我们共同去思考。
2.2.1 政策保障 从学校层面或其他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促使校园足球长效化发展。通过强化学校主导、部门协同、各学院共同参与的校园足球组织架构,推动校园足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层要制定政策、宏观调控、科学布局,在资源整合、任务分解、监督评估上下功夫;各部门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研究校园足球重大事项、协调各方立场、部署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二级学院要充分重视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学校部署的任务制定二级学院校园足球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高校要将校园足球推进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加以推进和考核,构建功能完善的《校园足球发展推进计划》;学校将校园足球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增加对校园足球工作的资金投入。
高校应当完善考试招生政策,多元化、多途径招收足球特长生。随着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招生对象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高校高水平足球队队员招收对象应该为参加过小学、初中和高中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并且到高中毕业阶段继续维持在高水平状态且能完成大学学业要求及适应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以非等级运动员为主体,作为非特长生招生入校,文化课基础好,且具有较好的文化学习基础。
2.2.2 机构保障 高校开展足球专业学院建设的调研工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成立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并汇集高校所在地人力资源,协同高校、省市体育局、基础教育等单位和部门开展系列足球专项教学、科学研究,设立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的校级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和建设校级(省级)科研平台“足球文化研究基地”,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以此推动校园足球向纵深发展。
2.2.3 场地保障 高校标准足球场地数量严重不足、场地质量参差不齐、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训练开展困难,是影响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顽疾。高校校园足球场地可以尝试三种方式破解困局。1)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空置绿地,拓展足球运动场所,在小场地上进行一些足球基本技能教学也能收到好的效果。2)修缮改造。对一些简易的足球场地进行改造,改善质量。3)新建扩容。充分利用新校区建设等机遇,合理布局布点,建设一批标准足球场地。
2.2.4 师资保障 师资建设是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的。按照要求,高校足球师资建设可以分三步走。1)现有足球师资的继续培养。每所高校要培养1-2名持有D级或以上教练员等级证书的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重视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2)教学类足球专业人才的引进——足球教师。能承担《足球》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竞赛组织,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足球专业型人才,这类人才可以从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中择优录用。3)运动训练类足球专业人才的引进——足球教练员。能胜任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课余训练、竞赛管理工作,在足球技战术训练和比赛指导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这类人才可以从省队及以上级别退役运动员中引进。
2.3.1 深化高校《足球》课程的改革 不同的学生群体,对于足球教学的期望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高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重视《足球》课程教学的改革,根据需要,开设不同层级的阶梯型足球课程。
《足球》阶梯型课程可以分为五级。(1)第一级为《足球》选项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面向非体育专业学生,从《足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2)第二级为《足球》校本课程。课程性质为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是在《足球》选项课的基础上,部分同学为继续提升自己的足球技能水平而选择的一门课程。(3)第三级为《足球》普修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校和社会体育服务机构中从事足球教学、竞赛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4)第四级为《足球》辅修课。课程性质为选修课,面向体育专业学生,是在体育专业学生主专选之外,开设的第二专选。5)第五级为《足球》专选课。课程性质为选修课,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培养具备从事足球训练、教学、竞赛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足球技能型人才。
2.3.2 加强高校校园足球赛训体系建设 高校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可以区别对待、分级定位,建立无缝对接的三级课余训练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学校的二级学院可在学院团学部门的组织下,开展小型多样的足球班级联赛,变化不同赛制吸引男、女生参赛;在二级学院班级联赛的基础上,遴选队员组队代表学院参加校体育主管部门(校体委)组织的校级联赛,体育专业学生单独编组参加校级联赛;组建学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按组别参加本省教育厅、体育局等部门组织的足球校际联赛。这也是高校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在培养方案上本着能力为重、赛训结合、理论支撑、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足球专项技能培养,做到够用、能用、适用,实施“每周五训、每周一赛”的训练与竞赛保障机制进行系统训练和比赛;制定学分奖励办法,鼓励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
2.3.3 举办短期足球训练营,挖掘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潜能 高校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举办短期足球训练营,挑选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训练营时间以一周左右为宜,根据需要,可长可短。训练营的教练员团队要配备D级以上教练员至少1-2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至少3名,确保学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聘请国家队教练员讲师担任技术指导。
短期训练营的举办,让学生在学习先进足球理念的同时,也获得更加专业的实战技巧训练;同时,教练团队中的高级别教练员可以将自己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传递给其他团队成员,相互交流,获得双赢的效应。短期训练营的举办,对高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足球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为中国足球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专业优质的足球资源,助力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资源共享,实现双赢效应。(1)高校利用优质足球资源帮助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进行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2)定期举办中小学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帮助提高中小学足球教师和教练员教学、训练和竞赛水平。(3)高校校园足球教练员、足球教师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小学足球训练队,帮助指导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4)体育专业足球方向的同学进行足球支教活动,带动中小学校园足球氛围。
通过相互交流,高校足球教师、教练员充分了解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大量信息,以此推动高校校园足球的改革创新,促进高校足球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体育专业足球方向学生在足球支教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校园足球若想迈上新的台阶,就要遵循改革创新,夯实根基,打牢基础,遵循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而顶层设计是关键。高校是校园足球发展纵向系统中的最上端子系统,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和中小学校园足球形成上下贯通的培养体系,有活力有层次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高校应充分发挥足球对我国体育发展和改革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新路径,完善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新方略,提升足球运动的活力和水平;高校有着优质的足球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应当推进足球普及教育,形成大学生足球运动基本能力教育、专项技能培训、各级联赛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