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毕业生就业综合评析

2018-03-29 04:06:56陈小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河海大学校友用人单位

陈小艺

(河海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

2017年,河海大学委托第三方针对2017届毕业生发放本科生问卷4 915份,回收有效问卷3 351份;发放研究生问卷2 927份,回收有效问卷1 685份。同时,开展2017年河海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版)和2017年河海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共回收毕业生有效问卷6 942份和单位有效问卷350份。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1 调查目的

为全面了解河海大学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找出河海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校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河海大学从2017年5~12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河海大学2017年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该次调查的内容包括:河海大学毕业生现在的就业与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河海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河海大学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2 调查方式

该次调查共实地走访了210家校友单位和用人单位,主要通过访谈、座谈以及问卷的形式进行。

3 调查情况分析

3.1 用人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该次调查参与的用人单位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到了72.73%;单位的性质也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居多,共占到了80%。

目前河海大学的毕业生大多安排在技术骨干、研发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岗位上培养。

而从2000年以来,河海大学在用人单位发展层次最高的毕业生已做到高级管理干部岗位的占到了48.48%,做到中层管理干部的占到了39.39%。

3.2 用人单位对河海大学评价分析

目前校园招聘仍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所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中,77%的用人单位主要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来招聘大学毕业生,26%的用人单位主要通过校园招聘,25%的用人单位主要通过网上招聘,18%的单位主要通过学校推荐来招聘毕业生。由此可见,校园招聘方式仍然是用人单位招贤纳才的重要方式。相比往年,用人单位拟招聘河海大学毕业生人数基本处于增加和持平的状态。在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河海大学专业设置基本符合用人单位人才引进的需求。河海大学的人才培养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但仍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3.3 用人单位对河海大学毕业生评价分析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主要看中的能力素质是学习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

用人单位对河海大学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54.55%认为河海大学毕业生优秀,超出人才引进预期,45.45%认为河海大学毕业生合格,符合岗位要求。

而对于河海大学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的评价方面,72.73%的用人单位认为河海大学毕业生定位清晰、准确,22.21%的用人单位认为河海大学毕业生定位清晰,但不够准确。

3.4 校友调查情况分析

在参与调查的校友中,31.08%的校友已毕业10年以上,18.92%的校友毕业6~10年。参与调查的校友目前主要工作地点主要位于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现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系紧密的占到了72.97%,比较相关、有联系的占到了22.97%,只有4.05%的认为不太相关、联系较少。对目前自身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67.57%的校友表示满意。

3.5 校友对学校评价分析

参与调查的校友中,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72.97%的校友表示满意,9.46%的校友表示非常满意。对河海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满意度,66.21%的校友表示满意,17.57%的校友表示非常满意。而对于河海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中,对于课程设置评价最高,其次是教学效果和沟通、合作能力培养。

4 用人单位及校友对河海大学就业工作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4.1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培养与社会接轨的毕业生

大部分用人单位和校友建议河海大学多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毕业生尽早了解毕业后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及条件,及时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建议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掌握就业技能和了解社会需求。

4.2 以传统优势专业为重点,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河海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全国仍处于领先地位,认为河海大学应以水利、环境、海洋、土木等传统优势专业为重点,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生态理念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注重校企技术研发合作,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4.3 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毕业生加入国际化发展浪潮中去

部分单位认为河海大学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方针,调整并增加相关院系和专业,着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多加强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4.4 要校企深化协同培养、实践育人机制

在充分调查市场需求和企业诉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校企“双赢”,让个性化实习实训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实际,促进校企更加紧密地合作,提高企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度。推动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培养与需求的对接。

4.5 推行精细化,升级指导服务工作模式

主动邀请毕业生关注的地区和行业用人单位到校举办招聘会,做好招聘资源校内引入,扩大就业信息资源,实现学生意愿和社会需求精准匹配、高效对接,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要始终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进而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招生计划,完善培养方案,突出培养特色,凸显服务水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目标。成立大禹学院,贯彻“重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思路,满足水利类创新性拔尖人才培养需要。

4.6 立足常态化,持续提升服务工作绩效

指导教育,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将职业规划发展指导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始终,指导学生了解自我,规划未来,提高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不同院系专业学生类别特点,开展针对性职业指导,覆盖全体学生。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化水平。动态管理,推动就业困难学生个性化跟踪指导。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进行个性化辅导。

4.7 坚持协同化,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秉持“领导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人人关注就业”的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坚持“质量、水平、效益”的六字方针,“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学校满意”的工作原则。将就业工作放到招生、培养、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建立系统协作的就业工作生态系统。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培养连续阶段,全过程跟踪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反馈招生实现因时因地机动性,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面向社会开放、院系之间交叉、国内国际衔接、教育教学融合的人才培养协同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建立了新型“教学”关系,促进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协调联动。

5 结语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认可度较高,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总体满意,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增加人才输出。

猜你喜欢
河海大学校友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24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校友风采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校友风采
海峡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0:54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