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2018-03-29 04:06:56李燕燕熊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定式创造性创新能力

李燕燕,熊毅

(1.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工程系,福建泉州 362000;2.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工程系,福建泉州 362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创新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指出:所谓人才就是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是人力资源中高层次的劳动者,我国经济的发展要靠人才来支撑,所以大学要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1 目前我国创新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科学创新思维培育不足

思维是人类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的认识过程,思维具有超越性,这是人类思维能够产生创新的根本原因。思维方式主要由观念、知识、经验、方法组成,这些要素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而大学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应试教育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潜力,缺乏科学思维方法;大学科研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不足,跟踪模仿多而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少,世界领先学科不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申请只占总量的0.96%。

1.2 科学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不够

创新方法是指创新活动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它是通过研究具体项目的创新过程,来揭示创新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如创新的设想是怎样提出,创新的题目是怎样确定、创新的设想怎样变成现实等。创新的方法有很多,采用什么创新方法,如何更好地应用创新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而大学的创新能力较弱,对科学创新方法认识不到位,缺乏对科学创新方法进行研究,忽视研究创新方法的规范性、创新性,缺乏对创新方法的前瞻性研究,更不能够科学地应用创新方法。

2 大学必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2.1 培养创造性人才将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让知识更有价值,创新让未来更有希望。不同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很强,那这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肯定走在世界的前列。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创造性人才将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要通过教育创新,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创造性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

2.2 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大有潜力

创新作为人们先天具备的一种能力,通常在青少年时期能够达到顶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且在接受传统教育后,会逐渐被削弱。但实践证明,经过培训,人的创新能力可提高70%~300%。人脑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相当于100~140亿台微型电脑的运行处理系统,能够储存一千万亿单位的信息资料,相当于计算机储量的100万倍。我们通常把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及情感能力的综合称为创新技能,它能够大大地提高人们创新的自觉性。大学生在校期间,正处于学习能力的高峰期,通过科学的创新技能训练,可以提升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3.1 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大学生要学会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新奇灵活的学习策略,实现高效学习目的的方法。创造性学习源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由于知识具有创造力,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创造力的强弱呈正比关系,所以大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各种知识来提高创造力,通常大学生知识储存越多,他的创新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创造力就会越来越强。科学创新必须依赖已有知识,已有知识能够为科学创新提供支撑,尚未被共知的信息可以通过已知的知识转化出来。现实中的创新创业不可能仅仅发生在单一学科内,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沿着一个创新企业的生命周期交叉互融,把零散的知识、技术梳理成一个系统,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变幻莫测的创业过程,使大学生既掌握商业知识又具备科学知识,实现创新创业的有效整合。

3.2 训练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人们在创造原创成果时产生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创新思维具有敏捷、独立、突发、深刻、多向、新颖、突破、风险及非逻辑属性。创新思维方法由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组成,逻辑思维包括分析、有序、演绎、类比、综合、收敛、归纳等几种思维;非逻辑思维,包括灵感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引导学生打破创新的思维障碍,如习惯思维定式、权威思维定式、从众思维定式、书本思维定式、自我中心思维定式、直线思维定式。

创新思维中的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兴奋性、跳跃性、创造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内容,灵感思维训练的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灵感的捕获:需要进行长期思考、形成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擅于观察、联想、想象,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同时注意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珍惜最佳时机和环境,要有及时抓住灵感的精神准备和及时记录下灵感的物质准备。第二步,灵感的诱发:外部机遇诱发,如思想点化、原理启发、形象发现、情景激发,内部积淀意识引发,如无意遐想、潜意识等。该训练不仅局限于课堂,大学生在任何时候产生灵感都需要记录灵感,并运用其他的创新思维方式将灵感具体化,最后转化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3.3 培养大学生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创造性人才应当具备学习精神、独立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超越能力,以及好奇性、创造性、灵活性、冒险性等心理特性。大学要引导大学生养成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寻根究底的好奇心,灵活认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敢于面对失败和批评、勇敢坚持和冒险的性格。引导学生摒弃不良的个性品质,如从众、保守、胆怯、懒惰、嫉妒等。一是培养大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并努力超越的品质,要有为国家和集体奉献的精神,必须培养坚强意志,不断坚持勇往直前并且百折不挠的品质,逆境中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能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二是培养大学生建立理性的独立研究习惯,要敢于怀疑,思维独立克服盲从和迷信确保行为独立。三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要建立积极主动的沟通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诚信待人,保持微笑、懂得赞美他人。四是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创造能力。

3.4 训练大学生形成多种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综合了大学生的情感能力、智力技能及动作技能,创新技能让大学生不断地自觉创新。创新就像摩天大楼,而创新技能就如它的稳固地基,大学生学习开发形成的创新技能,为成功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技能主要包含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把握机遇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开发项目能力、技术加工能力、工程建设能力、操作运行能力等。其中信息处理能力和操作运行能力尤其重要。信息能力是创造者必备的基本技能,科研技术人员有95%~99%的多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科技信息来解决。操作能力是通过操作让人的智力获得提升和发展的能力,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偏弱,应加强训练,提高创新技能的能力。通过创新技能的训练,诱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锁定创新目标,明确创新方向。

4 结语

创新是第一发展动力,创造性人才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大学生是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要扎根中国大地,敢闯会创勇立潮头,在创新中书写青春故事,唱响新时代奋斗精神主旋律。

猜你喜欢
定式创造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养生方法定式多 因人而异是关键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