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9年包豪斯确立现代设计体系以来,现代设计教育已有了将近100年的历史。如今,现代设计教育学科体系已非常完善,在我国,高等院校本科设计教育专业基本分作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大项,在艺术设计大专业中,又向下分成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影视动画、服装等诸多专业。同为设计专业,其学科基础内容基本一致,大都是沿袭包豪斯三大构成的教育体系。而在专业课上,虽各有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都相互互补和渗透。例如视觉传达与影视动画专业都设有影视广告课程,授课内容大体相当,只是侧重略有不同,视觉传达侧重于形式与内容的表达,而动画专业侧重于动画效果的设计。在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中,同样有着很强的学科联系性。在这两个专业课程中,都设有《展示设计》这门课。而环境设计专业强调展示空间的营造;工业设计强调产品展示的效果。在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我校将环境设计A班和工业设计B班进行实验性的联合授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示设计》这门课开在学年的下半学期,时间位于毕业设计展之前。由于每年毕业生在毕业前都需要举办毕业设计展,因此学院决定让A班和B班同期学习《展示设计》这门课,将原来两个班的任课教师合并,实现双师授课。并以学院展厅为实践基地设计毕业展的展示相关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实践。
《展示设计》授课地点就设在学院展厅,使用数字多媒体进行授课,第一周教授展示设计基础,分别是展示设计的历史沿革、展示设计概述、展示的流程、展示空间、展示道具、
展示效果的营造。在课程中将两个专业的侧重点——展示空间和展示道具分别深入讲解,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姊妹专业的核心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第二周进行选题和分组。由教师将A和B班的学生打乱进行混合编组,每组成员4~6人,两专业比例均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由于我院的毕业设计有四个专业(分别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影视动画和工业设计),我院根据专业的人数划分展示区域,再由学生小组选择区域进行设计。在分组和选题完成后,个小组开始方案设计于讨论。由于有了专业的差异,在方案的设定时经常出现热烈的讨论,某些方案的选择上,我们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在第二周的最后,我们要求进设计行方案陈述,每组派一个代表,以幻灯片的方式将设计初步方案向其他同学公开陈述。并要求学生观众提建议。在确定方案后,小组成员开始完善方案,通过组长向各个组员分配任务。第三周和第四周是实践环节。每个小组针对所选择的小块区域进行布置和设计。
经过实践考查,我们发现姊妹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展开协作,这其中,由A班环境设计的学生设计展示空间环境,由B班产品设计的学生设计展示道具,出于整体效果的要求,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实现了专业的互补。通过类比发现本次合班教学的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前几届传统分班教学的效果。这其中包括理论学习的专注程度、小组讨论的热烈程度和实践作业的表现效果。在原来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本班自己的学生成组做设计,由于专业的一致性,小组讨论的方向也基本一致。如环境专业学生在围绕设计方案争论焦点多是设计风格,设计造型,和材料选择此类。而合班小组中,所讨论点有了用户需求、受众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些思维习惯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中是少的;而对于产品专业的学生,他们开始思考展示部分于空间环境的统一,如此也拓展了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
设计专业是众多专项设计专业的集合,是一个区域面很广的专业。而设计专业中的各个子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亦有差别,由此逐渐形成了各类专业方向,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专业壁垒。另一方面,设计专业独特性也要求设计教学的非传统性,设计是一个即简单又复杂的专业,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相比其他专业要简单,而理论学习只是设计专业教育很小的一个部分。因为设计内容不可能传授,每个设计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重点不在传授、而在激发,激发学生创作出全新的设计作品。
从学生的就业来看,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面较广,并不限于本专业。以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为例,这其中有做室内设计的、有做景观设计的、有做图像设计的、有做交互设计的,也有的学生在中学教授美术、还有学生自己创业,做纹绣艺术。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就业的发散性很强,与很多行业都有衔接点,这也是设计专业的优势所在。从另一方面来看,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后参与到实践项目的团队,也是各个专业是集合。因此,能够早一些在学校教学中积累团队协作经验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现在的设计本科教育大框架多为:大一不分专业学习基础课,大二开始分专业学习专业课。有些院校虽有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间的交叉部分,但专业交叉融合的部分还是太少,专业壁垒增大,设计思维不够多元化,缺少专业互补,难以实现设计专业优势最大化。因此,作为环境设计的专业教师,我认为,将来的设计教育应该多注重各个专业的交叉融合,对于交叉类的学科专业课多开展合班授课的教学制度,消除设计子专业间的壁垒,让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进而更好的服务我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