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公路管理局 ,山东 鄄城 274600)
桥头引道设计科学、合理,“桥头跳车”现象会因此得到有效抑制。路桥刚度变化的缓冲过渡部分通常能实现路面平整性提升,其也因此普遍应用于大型桥梁、道路工程项目建筑设计之中。不过,从实践来看,这项工作并未引起我国设计师的重视,某种程度来看,其重要性被不少设计师的设计成果忽略,因此,国内路桥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桥头引道设计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尽管路桥连接部位的搭板能把路桥刚度变化减少,实现过渡段路基强度的整体提升,不过,由于设计时未能精确计算搭板规格、尺寸及具体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台背路基沉降因素也未能充分考虑在内,因此,尽管国内现有路桥同样设置了搭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依然比较高。
分析现有路桥建筑现状的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处理不合理现象在国内同样比较普遍。原因主要包括:其一,勘察工作不深入、不充分,未能准确掌握施工地段软土地基的理化性质及其分布范围,软土地基处理不科学的现象由此形成,从而对我国路桥工程项目设计图的合理性、科学性产生影响。其二,施工处理技术缺乏科学性。正确的施工处理技术要求:必须和施工部位客观状况相结合,将各种干扰因素全面考虑在内。而我国路桥设计施工时并未能有效执行这一基本原则,存在明显的抄袭现象,即将其它地域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于各类不同的施工项目之中,路桥连接部位位移、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发生频率因此比较高,连接部位平整度也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资料与实际检测均表明,由于边坡防护策略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河水、雨水长期持续冲刷路堤,路堤因此受损明显,路桥连接处的路堤沉降现象突出,安全风险因此增大。首先,上述因素的潜在影响被设计人员忽略,设计图纸未能重视边坡防护策略;其次,台背回填料的质量与设计师的质量标准不一致,降低质量及未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完成台背回填料选择,让路面沉降幅度与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再者,平纵线形的设计标准存在差异,路线铺设凹凸不平,缺乏完善的台背防排水设施,凡此等等,均对路基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维护管理跟不上,未能及时合理的处理所出现的问题,桥头基础变形因此成为一种人为的“客观现象”。
桥头引道设计质量直接取决于搭板设计质量,搭板设计质量理想,对路基整体强度提升有利。科学设计搭板是改善路桥连接部位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设计师必须全面勘察施工地段,从工程所在地地质等客观情况入手,完成搭板长度设计。中、大型桥梁搭板长度一般设计成 8m即可,小型桥梁搭板长度通常以5m为宜。不过,必须从不同的路桥工程建筑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搭板。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客观情况必须全面体现在设计图纸内。高填方路段通常是桥头引道所处部位,由于该部位通常有比较明显的沉降,因此,搭板长度宜合理加长。
质量问题高发部位通常是路桥的过渡缓冲部位。因此,该部位必须成为设计师关注的重点。首先,软土地基处理办法的设计必须恰当,这要求设计前的工程设计勘察必须充分、及时,要将工地段软土地基的理化性征及其分布范围全面掌握,在和其它建设地段的既有经验相结合基础上,将软土地基处理办法有效设计出来,比如,如果软土地基强度标准较高,且分布较广,加强地基强度的最佳选择是振动碎石桩法,这样可以把路桥连接部位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有效提升。其次,边坡防护策略的设计必须合理、科学,一方面,必须严格把关台背材料的采购标准,将可压缩性小、摩擦角大、压实快、强度高等当成砂砾、砾石等填料选择的基本标准,由此将由于材料不合格导致的沉降现象最小化。另一方面,多种防护策略同时使用,最小化沉降损失。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任何工程建设的重心,直接决定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路桥工程同样如此。要提高管理力度,必须做到:制定并持续充实施工方案,从严把关路堤填料筛选,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在路桥连接部位质量有保障基础上,将工程建设效率提高,实现成本最小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安全措施及技术交底工作也要引起高度关注,以便把技术缺陷导致的路桥连接部位施工质量问题尽量避免。路基夯实工序也要严格设计并准确实施,这要求,必须基于实际完成填土标准设计,并通过现代设略去将有关数据测出,对松铺厚度精确性及桥梁连接部位的含水量、平整度、压实厚度提供有效保障,将路桥连接部位的沉降现象有效降低或完全避免。
综上所述,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提升关系到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对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缺乏合理的桥头引道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方式不当、边坡防护措施不合理等,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不断解决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实现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李妮贵.浅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09:70.
[2]唐博,杨锡江,税欢.关于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探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1:125-126+14.
[3]谢进权.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12:166-167.
[4]史岩.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科技与企业,2012,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