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超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科技专著是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呈现载体,它可以对科技知识进行有效传承与传播,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科技专著出版能够有效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从而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在科技专著的出版中常常会面临策划难、组稿难、出版难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重点科技专著方面,由于该领域受众市场比较小,盈利难度较大,所以在出版上也会面临较大的难度。随着出版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版社要想做好重点科技专著的出版工作,必须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出版的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交流学术、资政育人,从出版的本质属性看,出版应定位于服务国家文化建设之任务,对于科技出版而言,还承担着将科技文化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重点科技专著是代表相应学科领域前沿和发展方向的、凝聚了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成果的出版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相应学科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从重点科技专著的属性而言,其出版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重点科技专著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代表了一个出版社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出版经济归根结底是影响力经济,重点学术专著作为细分市场的高端科技出版物,对于塑造出版社的品牌价值,提升出版社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对于科技出版社而言,重点科技专著的出版是十分必要的。
出版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播,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与信息的传播理念与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传统出版行业。从本质上看,科技专著图书属于小众出版,其内容比较专业、精深,因此受众群体狭窄,一般仅限于本领域的少量群体。如果能够采取更加先进的方式获得知识与信息,自然会减少科技专著的读者群。同时,专业读者比较偏爱科技会议或者科技论文上获得新的科技知识与信息。这些必然会使本就销量有限的科技专著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从发展角度来看,未来科技专著的印刷数量会不断减小,定价会逐渐上升,所以出版社需要做好应对准备。对于重点科技专著来说,要做好选题开发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奇思妙想进行策划,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并且要时刻关注该领域的动态发展,采取适宜的出版策略。
出版社应当选择并聚焦自己的优势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可以先从低端、实用的科技专著做起,在积累一定出版经验之后再水到渠成地向高端层次发展。只有在科技领域扎根,才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有效把控科技专著市场发展动态。只要出版社能准确定位适宜自己的科技专著策划路径,就能够增强自身话语权和参与度,更加容易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
对于科技专著而言,优质出版平台的搭建,无疑是事半功倍的一种做法。重点科技专著的作者对于扩大自己的科技影响力具有较高的期望,他们无一例外,都希望凝聚自己科研成果与心血的科技专著,能够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得到更好地展示。出版社如能抓住这一心理,针对自己的优势领域,集聚业内的顶尖专家搭建高层次的科技专著出版平台,必然会吸引其他作者主动寻求出版。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出版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提高科技专著出版的主动权。
为了更好地出版重点科技专著需要全面关注重点作者,特别是在领域中具有分量和地位的重点作者。一般来说,该类作者常常会掌握相对较多的科技研究项目,并且在选题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出版社必须时刻掌握科技进步动态发展趋势,能够对重点科技专著进行策划设计,紧密联系行业顶尖专家,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专家,要在其项目研究初始进行跟踪培育。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帮助出版社与青年专家共同成长进步。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有时需要几年甚或或是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同时,也需要出版社能够具备伯乐识马的能力,能够在众多的作者队伍中,识别出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作者,比如各类青年科技奖项的获得者,以及受到国家及相关部委表彰的各类青年科技人才等,都是需要重点培育的作者。在经过长时间积累和培育之后就能够建立一只强大的科技专著作者队伍。
出版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其核心是人,也就是编辑,加上重点科技专著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做好其出版工作,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学科专业水平较高、文字编校能力强的编辑。因此,出版社应当有目的、有选择地加强此类编辑人才的培养。学科领域的专业功底不仅能够使编辑人员与作者直接对话,获取优质的选题资源;还能够确保科技专著的编校水平,提升面向高端作者的出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出版社的品牌。
可以通过鼓励编辑参加针对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实施老编辑的传帮带,开展专业方面实习实践等,来加大科技编辑的培养。有了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科技编辑,相应的选题组稿工作自然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是重点科技专著选题策划的主要源泉,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更具集成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同时,在实践层面,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实施。这些重大项目无疑为重点科技专著的组稿出版提供了最为优质的选题素材,必须予以重点跟踪。比如我国所建造的港珠澳大桥,其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出版社以此为出发点策划出版了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精品系列专著项目。再如,我国所推行的973项目就属于重点科技专著选题库,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多项重要成果。只有对本领域的重大项目进行梳理,并给予持续关注,才能及时获取选题信息,策划出好的科技专著。
当前我国重点科技专著出版难问题还表现在发行量有限,市场盈利水平低,同时作者付费出版难度大等方面。要化解这一难题,关键就在于要积极争取各类出版资金的扶持,重点科技专著相比其他出版物而言获得基金资助的可能性是极高的。实际上,现阶段我国对于各类出版基金的投入量是比较大的,除了位列三大基金之一的“国家出版基金”之外,相关部委以及高等院校等设立的其他各级出版基金亦有很多。
对于出版社来说,为了能够争取到基金资助项目,不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基金资助方向,掌握基金申报流程与方法,还要按照基金资助周期制订相应的计划方案,做好选题优化工作,确保重点科技专著出版的针对性,从而有效提升申报成功率。能够解决出版项目经济亏损问题,加快出版进程。
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传统纸质图书已经无法满足科技知识的记录和传播要求,因此,需要研发出多媒体以及多功能的呈现形式。在出版重点科技专著时,必须满足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实行数字化出版。这需要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两方面开展系统策划,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以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为切入点,对科技专著的数字产品进行策划和生产。
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出版社在寻求数字出版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较多挑战,因此,可以将重点科技专著的数字化出版作为切入点,全面促进整个出版业实现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重点科技专著出版存在规律性,所以应当制订合理的发展策略,遵循科技出版规律,实现理性发展,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注重改进和创新出版技术,这样能够使重点科技专著的出版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从某种程度上讲,重点科技专著出版不仅能够促进重点出版项目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出版社的品牌价值,提高出版社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