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季康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民国小学国语教学的参考书与学生读物的编纂是随着小学国语教育的推进而渐次开展的。20世纪20年代之前,民国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与学生读物都较少;20年代开始,很多出版机构、教育机构及个人开始于此领域发力,成果也不断涌现。
20世纪20年代之前,教育系统内部没有任何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的供应,市场上相关书籍也较为稀缺,为解决教学上的实际困难,很多小学国语教师是依靠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或编辑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从1919年开始,小学国语参考书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这个发展在质量上所获得的评价各有不同,但在数量上的激增则是学界所公认的。
综合民国学者对于那个时期所出版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的阐述,大致可分类介绍如下:
1.通论类型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程湘帆编的《小学课程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是一本泛论小学课程的教师参考书,其中第173至215页为专论小学国语教育的内容。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是第一部以“国语学”为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为“论纲”“说国语缘起”“国语缘起心理观”“说国语后天发展”“国语后天发展心理观”“国语成立之法则”“国语在语言学上之位置”“论方言及方音”“论标准语及标准音”“论国语国文之关系”及“论译文”等11章。这本书撰写于清末民初之时,大多为参考西洋语言学的体系而成,有一定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价值。黎锦熙的《国语学讲义》(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分为两篇,上篇主要叙述音韵流传源流历史、词语语法等内容;下篇则是以民国成立以来对国语问题发展的讨论,还附有大量的法令文牍。该书对于小学国语教师了解国语运动的由来及相关政策应有很大帮助。此外,黎锦熙还将其在1920年9月至11月间于江浙一带进行国语运动演讲的笔记做了整理,汇编为《国语讲坛》一书,其中有关于国语概论的三篇文章以及关于国语教育的两篇文章可以对民国小学国语教师有所触动。赵元任的《国语留声机片读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对字母、读法、拼法、方音、新词等都有举例与说明,对小学国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有很大帮助。
2.国音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高元所撰的《高元国音学》,1924年,还出版了汪怡的《国语发音学》,这两本书都可以便利小学国语教师自学国音,其中《国语发音学》还收录了汪怡在各个国语讲习所及在北京师范等学校教授国音学时的课本内容,对于国语声母、韵母、五声的类别等有详尽的讲述,内容丰富。1924年,群益书社出版了刘复的《四声实验录》,这是一部关于试验语音学的开创性的读物。乐荣炳的《国音讲义》(中华书局1924年版)是一本关于国音常识方面的参考书,包含了国音学、发音学、国音辨似、国音练习、国音字母的写法等内容。由刘儒所编的《国音字母教案》(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共七册,分为四个单元,共计五十课,全书按照欧美小学拼音文字的排列方法,教授字母,有故事、歌词、图画等内容。
3.国语会话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王璞所撰的《王璞的国语会话》(中华书局1929年版)是其在教育部国语讲习所使用的课本。他在每个字的旁边都注有国音;每个变音的字,也用粗体标注;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此外,周铭三的《注音国语读本》(东南大学1921年版),其内容分为“字母讲授”“读本”“会话”“注音练习”等四个部分,各个部分都有精心的设计,也较为适合教师参考。
4.国语文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吴遁生、郑次川编的《古白话文选》(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收录了自周代开始至宋元以来的一些白话文章,可作为一部实际的国语文学史以参考。他们所编的《近人长篇白话文选》(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则将当时新发表的论说、演讲、宣言、批评、引序、书函、小说、记述、短剧、诗歌等白话文进行了整理收录。
5.文法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童斐的《虚字集解》对《马氏文通》《国文法草创》《中国文法通论》等书进行了一些讲解。高语罕的《国文作法》(亚东书局1927年版)则是一部关于国文修辞的书。这方面相关的书籍另有黎明编的《国语文法讲义》(中华书局1922年版)与《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马国英的《新式标点符号使用法》(中华书局1922年版)等。
6.教学法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吴研因的《小学国语国文教学法》是据其在东大暑期学校与苏州暑期学校演讲的稿件整理而成。张士一的《小学国语话教学法》(中华书局1922年版)分为“国语话教学的目的”“国语话的标准”“国语话教学的编制”“口语的性质”“口语教学法的基本原理”“语言教学法的派别”“表示意义的方法”及“国语话的教材”等部分。刘儒的《国语教学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分为国音、字体、词类、语法等部分,其间各举实例。
7.词典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
商务印书馆的《国音字典》初版于1919年,是根据教育部读音统一会的国音标准编制的。再版的《校正国音字典》则加入了字母,全书收录13000多字。“每字附注国语注音,并旧韵书之声母韵母四声等字,以为古今读音之比较。”[1]10中华书局的《国音分韵检字》是参照《国音字典》、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赫伯特(Herbert H.Giles)的《草英字典》等编辑的,共收录14000余字。王璞的《国音京音对照表》(商务印书馆1912年版)将《国音字典》中与北京音有出入的都列出。此外,周铭三的《国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每词兼注京音国音,并有举例。方宾观的《白话词典》(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收录了包括方言在内的很多词语。
8.测验方面的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及文论
中华教育改进社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默读测验》《初小默读测验》《小学默字测验》等以及俞子夷的《正书小子量表》(中华书局版)、周廷珍的《国文测验举例》等都可以一用。
还有一些较为重要的文论,也值得我们参考。如《国语月刊》出版了通论性质方面的“汉字改革号”,刊登有胡适、钱玄同、黎锦熙、蔡元培、周作人、沈兼士、赵元任、何仲英等人的文章。还有刘半农的《应用文之教授》(《新青年》四卷二号)、李肖聃的《余之国文教授谈》(《湖南教育月刊》一卷二号)、邰爽秋的《科学的国文教授法》(《教育杂志》十四卷八号)、何仲英的《小学教师的国语参考书》(《教育杂志》十六卷十号)等文章。谈论教学法的文论也较多,如舒新城的《道尔顿制与小学国语教学法》(《教育杂志》十六卷一号)、何仲英的《国语词教学法》(《教育杂志》十六卷一号)、黎锦熙的《国语的作文教学法》(《教育杂志》十六卷一号)、沈炳魁的《文艺表演教学法》(《教育杂志》十六卷一号)、张久如的《儿童文艺教学法》(《教育杂志》十六卷二号)、叶绍钧的《说话训练》(《教育杂志》十六卷六号)等。此外,还有陈鹤琴的《一种国文测验:词句重组》(《新教育》四卷五期)等文论也具有同样价值。
小学生国语读物的诞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范祥善曾对民国小学生的国语读物进行过一个调查,他认为从种类上分,这类读物应该包括关于公民的、文学的、史地的、自然的、艺术的以及杂志、报章等类。而在文体上,则应包含笔记体、演义体、说明体、游记体、传记体、书信体、剧本、歌谣以及其他等。[2]465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小学生国语读物方面,首先是出现了一些专门供儿童阅读的报刊,如《儿童报》《歌谣周刊》《小学之友童报》《小妹妹》《儿童世界》(商务印书馆)、《儿童画报》(商务印书馆)、《小朋友》(中华书局)、《儿报》(江苏盐城中华儿童报社)、《粤秀》(广州中山大学附小)、《小朋友的朋友》(北大教育系)、《儿童周报》(南京教育局)、《河南儿童》(河南省教育厅)、《小学生》(北新书局)、《儿童时报》(杭州儿童时报社)、《儿童》(儿童书局)、《我们的世界》(福州实验小学天才实验班)、《儿童生活》(儿童生活报杂志社)等。此外,还出版了大批可以作为小学生国语课外读物的书籍,简略列举如下:
徐傅森的《世界童话(五十种)》(中华书局1913年版)、陆云瑝与杨喆的《中华童话》(中华书局1912年版)、郑振铎的《童话第三集》(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唐小圃的《京语童话》(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赵宗预等的《新法故事读本》(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赵宗预等的《儿童文学丛书》(中华书局1921年版)、陈和粹与孙志劲的《绘图童话大观》(世界书局1921年版)、胡寄尘的《儿歌(二册)》(中华书局1922年版)、唐小圃的《家庭童话》(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严既澄等人的《儿童文学丛书》(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赵宗预的《新法事物发明史》(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唐小圃的《托尔斯泰儿童文学类编》(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徐傅森的《儿童小说》(大东书局1923年版)、陈和祥等的《绘图小故事大观》(世界书局1924年版)、儿童报社编的《儿童报社丛书》(中华书局1924年版)、吴士农的《民国儿童创作集》(中华书局1924年版)、陆衣言等的《儿童丛书》(中华书局1924年版)、郑振铎等的《儿童史地丛书》(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唐小圃的《俄国童话集》(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雷家骏的《儿童艺术丛书》(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徐傅森的《学校剧本集》(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吴翰云等的《我的书》(中华书局1924年版)、凌善清的《中国神童故事》(大东书局1924年版)、张九如的《儿童游艺丛书》(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井花的《儿童小乐园》(文明书局1925年版)、陈和祥的《绘图新儿歌》(世界书局1925年版)、宋亮寰的《图画故事》(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陆衣言的《标点绘图小说篇锦》(文明书局1926年版)。①参考徐锡龄:《国语教材的调查(一)》(《教育论坛》1932年第12期)等资料。
与教师的国语参考书情况一样,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及初期,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教材外的国语读物时,大多自主决定,甚至自编相关书籍。比如在浒关第二小学任教的王家鳌老师就面临着学生参考读物贫乏的困难。他说:“到了没奈何的时候,就在童话上和暨南学校出版的《试》上,选了几篇。”[3]10时间长了,还自己总结了一套选编学生读物的方法。大体上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辅助国文读物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喜欢“多插图的,极重复的,少代名词的”[4]5内容。在执教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时,他认为应该为学生编选一些包含自然界知识的国语读物,而不该是那些“无系统的,偏于神怪的,理想的”读物,所以他选择“把国史的大概、国耻的大略情形、中外名人的事业和有关人生的植物、动物、矿物,编作读物。”“使他们懂习见的、旧有的知识,进而求不常见的、从未见过的、似乎知道的、完全不知道的知识。”[3]10他在选择以童话和暨南学校出版的《试》中的几篇文章后,“觉得比较用文言文的时候,容易明白。读音也没大误。并且记述起来,很能够发挥自己的意见。”[3]10为此,他还采取了一种结合实际教学的阅读方法,即首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事实,然后由他们自己来尝试记述这些事实,再由老师进行选编,作为学生们的参考读物。如1921年3月3日,他为了使学生记述打铁的情形,就率领学生们来到学校隔壁的一间打铁铺,对打铁师傅的打铁流程进行观摩。回到教室后,他要求每名学生都写一篇关于观摩打铁的作文,然后从每个年级中挑选出一篇最优秀的去印刷,做学生们的读物。“这一次记述得很清楚,研究时也很有趣味。四月里也试行过,大约每月一次。现在我想将来还要多试行几次哩。”[3]10这种自己选择、甚至编写小学生国语读物的方式是那个时代很多小学教师共同的工作。
对于课堂教学外的学生国语辅助读物的使用,在民国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今后的国语教学,我们以为不仅注重课内的工夫,且须多读多阅课外的读物,这是近年一般教育者所提倡的。”[2]464范祥善说:“优良的小学教师,尽能够施行设计教学法,只须活教材,何必在教科书方面多所计划。这话似乎也可以成立。可是大多数的小学教师,能力怎样,在这三五年中,恐怕还谈不到此。所以现在为一般小学教师计,这工具的锋利与否,当然是一件十二分注意的事。”[2]461比如有些学校设置了学校图书馆或儿童读书室,让学生们随意翻阅。但是如果不加以一定的指导,其效果不会很好。有人以为指导小学生阅读课外国语读物的责任应该仍在教师肩上。很多老师也对学生使用辅助国语读物的情况有所观察。有人发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于读物中的修辞、思想内容有逐渐加强的需求。而同时,学生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却并无太大的趣味。“儿童对于这种读物,欣赏的趣味,很是薄弱。”[4]2这些意见都支持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时的指导工作。
在具体的指导方法上,民国学界有一些经验总结。范祥善曾经设计了一套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国语读物的程序。首先是关于阅读的原因,分为参考的、证验的与消遣的;其次是阅读的规律,分为指定的、自由的与限时的;再就是做阅读笔记的方法,依次为摘录目次、记载纲要、编造表式、参加意见的杂记与质疑解决疑难问题。[2]466可见,这一套程序是要求学生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
自从1919年之后,民国学界对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与学生读物的评价开始逐渐出现。
1924年,何仲英在对坊间所流传的小学国语教师参考书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做出了以下一些评价。他首先以为很多此类书是本着投机营利的目的而产生的,所以在内容上也容易出现肤浅、草率的现象。“罅隙百出,读了反而有害。”[1]2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导致很多此类书成为互相抄袭,辗转更名的产物,有些书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内容却丝毫不差。更因为这个市场的热度,吸引了很多教育界以外的“外行”来谋利,造成很多对国语并不了解的人来编纂小学国语教师参考书,也产生了一些错误。“如以不会说国语的人而编国语会话,或是不懂语音原理的人而编发音学,把发音的机关图都画错了。”[1]2他同时批判了一些虽然销路较广,但其实质内容极为浅易的国语参考书。他例举范祥善所编的《国音浅说》已经出版了18版,方宝观所编的《国音教本》亦已销售达到十万册。但他认为“(其实编者也认为)已经‘月日黄花’,无再留恋的价值,还不如他们新编的什么新浅说、新教本,比较要好些。”[1]2
在国音参考书方面,高元的《高元国音学》得到了很多名家的赞誉,“本书有张一麟、钱玄同、黎锦熙、胡适诸先生的序文,评为最好的国音学。书中精采之处极多,不但根据语音学的学理说明国音,毫无闭眼胡说和迷信等韵家旧说的毛病,而且疏通疑义、订正误说的话又很不少。”[1]6钱玄同、黎锦熙等人为汪怡的《国语语音学》作序,提出其书具有九种特色,是“国音学上很有价值的著作,不可不看。”[1]7刘儒的《国音字母教案》则被认为“凡教学注音字母者,不可不参考。”[1]7而在国语会话领域,王璞所撰的《王璞的国语会话》被认为是“现在坊间最好的一部国语会话的书。”[1]8周铭三的《注音国语读本》因其设计的精细与选词的平当,加上作者本身所具有的多年国语教学经验付诸其中,广受学界好评。吴质生、郑次川编的《古白话文选》《近人长篇白话文选》等书是高中国语课本读物,但因其能有助于国语文技能的训练,也被人所认为是小学国语教师应有的知识。在文法上,黎锦熙的《国语文法》有很多新创,包括主张“句本位”文法之类,此书便利于教授与自修。高语罕的《国文作法》可以使小学教师得着一些新的见解,也是有益的。张士一的《小学国语话教学法》是一部对于小学教师国语教学很实用的书。而何仲英认为国语词典编纂较为困难,目前所面世的大多“胎习外人用华语、罗马拼音的词典,别字百出,而又不了解其根源,看了有什么用?”[1]11借此也对国语词典编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些教育类杂志也开始出现评论小学国语教师参考书的评论专号。《国语月刊》等专业杂志也开始出现。朱麟公将1920、1921年间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50余篇国语教育文章进行了汇编,按照国语国音问题、国语文法问题、国语教材问题、国语教学问题及国语统一问题进行分类,可以使读者知晓国语运动的大概。其他类似王卓然的《小学教材之研究与批评》(《学灯》六卷九号)、邰爽秋的《对于神话教材之怀疑》(《中华教育界》十卷七期)的文章也为我们了解民国学界对于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的使用提供了帮助。
对于小学生国语读物的评价主要刊载于一些教育类的期刊中。如《中华教育界》第11卷第6期出有“儿童用书研究号”专栏,刊出了23篇论文,其中不少涉及小学国语教辅书的评论。比如钱希乃的《小学校阅读材料》、祝其乐的《儿童阅读的指导》等,最后还附有郑晓沧、俞子夷、陈鹤琴、程湘帆等人关于儿童国语阅读用书的演讲录。《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杂志都专门出了国语教育或国语研究专号。而《国语月刊》的“汉字改革号”也因为多有名家高论,被认为是“凡小学国语教师不能不看”[1]6的期刊。再如赵景深的《童话评论》由上海新文化书社出版,收集了《新青年》《妇女杂志》《民铎》《觉悟》《晨报附镌》等报刊上关于国语童话与国语儿童文学的评论文章。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由北京晨报社出版,对很多国语儿童读物进行了评价,包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王尔德童话》《童谣大观》、各省童谣集等,“无不加以深刻的批评,确当的案语。”[1]4
对于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小学教师自编学生读物的情况,学界也有批评。有人反对完全由教师自己编写学生的辅助读物,以为“若说儿童读物,完全依赖教科合教师自编的材料,似乎于儿童心理上不合。”[3]10他们认为应尊重小学生自己的意见,由小学生自己来决定选取何种读物。“各级的读物尽可选用他们发挥的意见。因为要误会教科中的文字,和自己记述的文字是两种。进步上一定要慢些。所以时常要选用他们发挥的意见,来作读物。”[3]10只是理论与实践总有着一段差距,对于小学生国语读物而言,在那个时期,“唱着高调,实行的还是不多。”[2]464
总体来看,民国初期的小学国语教师参考书籍及学生读物,在国语运动的潮流下,在小学国语教育的推行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丰硕。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民国学界的警惕。
参考文献 :
[1]何仲英.小学教师的国语参考书[J].教育杂志,1924(10):1-11.
[2]范祥善 .小学国语教学法的将来[J].新教育,1925(3):457-468.
[3]王家鳌.试行国语教学后的大略报告[J].教育杂志,1921(8):8-11.
[4]王家鳌.浒关第二小学“国语进行”上的大略报告和第二年所发现的两个困难问题[J].国语月刊,192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