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传播的反思

2018-03-29 09:29李统一
视听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媒业机器人工智能

李统一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传媒业格局,机器写作使新闻生产趋于快捷,新闻传播愈加精准和高效。2016年3月,韩国的撰稿机器人仅用0.3秒就推出一篇股市行情的报道。2017年8月8日21:19,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智能系统用时25秒就写出585字的快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智能机器运算和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美联社、路透社早已使用智能机器撰写新闻。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赫芬顿邮报》等传统媒体都已引入机器人写作新闻。从信息生产的角度看,智能机器进入到信息的采集、写作及推送环节,改变了现有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根据梁智勇、郑俊婷的研究,人工智能正在对以新闻生产为代表的传媒业带来3个方面的重要影响:1.新闻生产由过去的专业生产向“专业生产+社会生产+机器人生成”模式转变。2.议题由原来传媒中心模式化的单向度线性传播转变成按需式个性化的设置与推送。3.传统“内容为王”的传媒生产模式转化为产业链运作。[1]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采用,已从微观到宏观重构着当今生活范式。麦肯锡研究报告说明,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两个世纪前英国工业革命引发社会变化速度的10倍,规模的300倍,影响的3000倍。[2]依据牛津大学研究得出的结论,电子产品生产线员工被取代的概率为94%、保险人员被取代的概率为90%、收银员被取代的概率为99%……[3]人工智能是否会给传媒业带来结构性失业,现在的记者、编辑是否要被取代了呢?跳出就事论事式的思维,做形而上的思考,对厘清问题思路大有裨益。

首先,从实践论角度予以反思。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工智能技术是用计算机实现类似于人脑的计算,从而实现计算机在更高层次的运用。人工智能是人类脑力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智能通过实践作用于生产,从而使人的知识、智慧这类本质力量物化于产品之中。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人工智能起源于人类智能,并受到人类智能水平的制约,又在推动人类智能的发展和进步。[4]对传媒业而言,诸如体育、财经、部分民意与市场调研等易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领域,人工智能已开始应用。

其次,对业界影响的价值反思。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数据制定选题、研判舆情以及发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方面,显得比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更加高效和准确。哈罗德.伊尼斯断言:“技术是整个文化结构的动因和塑造力量。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2013年,Automated Insight就拥有超过3亿个模板可供不同类别的新闻选择使用,当年它们就推出了3亿条新闻,比其他所有媒体生产新闻量的总和还要多。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记者亲临新闻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获得新闻信息,而人工智能技术使新闻信息的采集已从专业记者向机器转变。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Blossom把人力从大量的阅读、分析、筛选等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纽约时报每天需推送300篇文章,此前编辑都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判断和筛选用户需求的内容上,如今这一现象已发生巨大改观。[5]人工智能大大提升了人类智慧的效率和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过程中主体作用于客体世界的方式之一,但是它并不能也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和社会实践。在传媒实践中机算很重要,而人算处于根本的地位。

第三,使人异化的反思。技术本质而言是人的创造性的产物,是人体器官的延伸或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增强,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往往具有比人体更加强大的能力和效率,人类在自身创造的技术面前难免产生挫败感与失落感,甚至对技术产生了盲从和依赖,不再从根本上对技术给予反思和批判。[6]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对于技术的服从与崇拜,使人丧失了思维方式中的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人由此而成为了单向度的人”。人工智能由于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的提高取代了部分传媒从业人员,若以此否定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价值,这样的结论无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是以局部利益否定整体利益,以片面利益否定全面利益。从长期和全局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倒逼传媒业转型是有益的事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大卫·李嘉图曾断言“机器取代人类劳力可能致使人口冗余”,但约翰·穆勒却持相反的观点,“将来我们会看到,机械的发明对劳工的最终好处是毋容置疑的”[7]。未来可能会有学者同样如此描述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好处,但这个好处并不只是对每一个传媒从业者而言的,而是适用于对传媒业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的传媒行业转型时期,传媒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首先应注意新闻的真实性。数据事实林林总总,真假莫辨。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揭晓,Facebook在大选期间的假新闻遭到质疑。其推送假新闻的增加,与Facebook撤掉编辑人员,仅使用机器算法进行信息推送具有一定关联。[8]运用联系的、辩证的、总体的观点去把握事实,才能趋近真实世界及其本质,才不致在数据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其次,保持传播行为的合法性。传媒业是人工智能运用的受益者,但并非大数据合法的拥有者。在个人、保密信息的采集和发布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以有关法规法律为准绳。其三,注重传播的艺术性。在传媒转型时代,创意和设计在新闻信息生产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将大量新闻元素通过创意传播出去,可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转发。其四,在智媒时代更要注重价值传播。

“文者,贯道之器也。”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传媒业的深刻变革,传媒工作者应深入发掘新闻、信息的思想性与受众心理需要的契合点,不断提升技术观、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从人机协助、人机协同走向人机合一,在工作中超越算法,实现价值坚守。

注释:

[1] 梁智勇,郑俊婷.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 [J].中国记者,2016(11).

[2] [7]储丽.人工智能倒逼社会转型[J].徽商,2016(7).

[3] 朱帝庞克.当机器人取代了你的工作,微信公众号“巨树静修”.

[4] 康兰波.论人工智能的哲学底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 周勇,赵璇.大数据新闻生产的实践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6(6).

[6] 陈昌署.技术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 彭兰.机器与算法的流行时代,人该怎么办[J].新闻与写作,2016(12).

猜你喜欢
传媒业机器人工智能
机器狗
机器狗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数读人工智能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