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汪雷
乡村学校受地域环境、老师素质、生源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从文化破题。宜都市乡村学校教育改造,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个纲,基于乡村立场,探索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凝练着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凝聚着师生共谋学校发展的力量、凝结着学校个性化发展的特色,乡村学校文化生成与创新亮点纷呈。
马家店小学毗邻青林寺谜语村,深受谜语文化熏陶感染。青林寺村于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当地的妇孺老少对谜语耳熟能详,且能随口拈来,射者尽施手段,猜者各领风骚,涌现出了像丁开清、赵兴寿这样的文化名人。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对谜语有了一定的感知和兴趣。以青林寺谜语村的发展为核心,对周边产生了强大的谜语文化辐射,也为学校谜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自然基地。近年来,在宜都市教学研究室主持的“乡村学校教育改造”课题研究中,马家店小学因地制宜,以谜语为主题开展学校文化创建,为学生创设有谜的世界,以谜启智,进一步创新学校文化形式,深厚学校文化底蕴,为传承本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创设情境,入“目”三分。走进马家店小学,首先引人驻足凝思的是将“马家店”藏进谜底的谜语竞猜。一转角,便是別具一格的谜语长廊,红红的小灯笼上挂着学生创编的谜语,还有事物谜、字谜、文义谜、对联谜、画谜等各式各样的谜语展示牌,引得学生驻足欣赏,争相猜射。每个教室包括办公室门口均挂着每周一谜,每周轮流由一学生、老师出一谜供大家竞猜。每个功能室,结合各功能室的特点张贴不同的谜语,如图书室——“级级阶梯直顶点,此间知识待人开(打一字——书)”,教学楼拐角处不定期更换不同主题的谜语手抄报……在校园内处处创设猜谜的情境,一步一景,一步一神思,营造猜谜的气氛,让谜语首先入了学生的眼。
激趣怡情,心有所属。每周三下午,谜语社团发起了“带着大脑去旅行”的号召,从了解谜语知识到猜简单的事物谜到复杂的文义谜,再到出示实物创意编谜,组织谜语采风,寓谜于景,孩子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越发意气风发。学校还请来青林寺文化名人到校进行谜语讲座,组织学生青林寺一日游,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与的谜语竞猜活动,在全校范围内遴选“猜谜小能手”“编谜智多星”,征集“最佳谜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引导孩子们体验猜谜、编谜带来的成就感,领略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从而实现谜语的由眼入心。
藏头藏尾,绞尽脑汁。孩子们通过猜谜编谜,活跃思维,打开思路,开发智力。以猜谜、编谜的方式打开快速思考、锐意创新的开关,留足学生探究、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同时,将谜语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激趣的同时,诱发学生思考。特别是将识字与字谜相结合,赋予识字教学趣味性的同时,突破识字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提供更多的可能与空间。沉浸在有谜的世界中,孩子们自觉伸出灵敏感知的触角,使得大脑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探知世界的新奇。
文化代言,身体力行。孩子们变身成为猜谜小能手、编谜智多星后,转而成为传播谜语文化的代言人,接过本土文化传承的火炬,为本土文化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生力量。随着青林寺古镇的建设,让孩子们在其深深地感染下,自发扛起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帜。
红红的灯笼在风中摇摆,各种各样的谜语挂在细绳上等着孩子们采撷,马家店小学谜语的热潮俨然已向四周腾涌。那灵动的黑眼珠骨碌碌地转动着,那是智慧的光芒;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如花儿般绽放,那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留存。
置身有“谜”的世界,无穷的奥秘在青山深处升腾,神秘的面纱正在被揭开。如此欢悦,如此迷人,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