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洁
摘 要:美术是儿童表现周围世界的途径,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必然会引发幼儿用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感受的欲望,在创作与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以用语言描述。而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是最能表达情感的。这对于幼儿来讲并不难,甚至是他们十分喜爱的,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能发现他们的真实愿望和情感的表露,即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他们有着较强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引导幼儿将绘画作品进行描述,评价,从而将他们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幼儿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愉悦感。
关键词:美术;语言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注意观察便可发现,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儿童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自发的作画,并会长时间的陶醉与这种充满想象之中,在活动中,老师让儿童意愿做画往往也是儿童最投入、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努力让美术活动成为儿童感兴趣的、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由绘画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开始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有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让幼儿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实现想法,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体会成功,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一、创设愉悦作画过程,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绘画活动不外乎观察——讲解——作画——评价这几个规范步骤,教师往往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儿童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儿童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帮助幼儿开阔思路,拓展想象空间。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给幼儿展现自我提过宽松的环境。
如,故事启迪,为孩子们创设想象情境。儿童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儿童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有事可画。在画《神奇的鞋子》活动中,我运用电影东成西就中的故事片段,鞋子长出了翅膀,一飞几千里……通过故事启迪,孩子们纷纷发挥想象,有的画了“鞋”学校,有的画出了“鞋”汽车,还有的画了一所“鞋”飞船……着既符合幼儿心理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表达的欲望。
二、用童心读懂作品,为幼儿创设充分可以说的空间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而在我们的绘画活动中,教师总是站在成人的高度去指导孩子们作画,讲究线条的流畅,构图的完整等。可能就在你不经意的一句“不能这样画”的时候,一个创作的灵感就被扼杀了。
就如班里有一个叫琪琪的小朋友,比较内向,不太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够自信。同时他的绘画基础比较弱,对美术的兴趣也不高。一次在绘画活动上看见他很认真的在作画,走进一看,他正细心的画完了一只小动物,等我过了一会再回到他身边时,却发现他在画面上多添了一些弯弯扭扭的线条,原先画好的一只小动物也已面目全非,我想立刻阻止他,但我忍住了,蹲下来问到:“你画的是什么?”他回答:“这是一只大老虎!”“为什么画完了大老虎,还要在外面画上那么多条线呢?”我又问。他转过头看着我说:“因为老虎很凶猛,所以我把它关到笼子里去了!”聽到这,我庆幸刚才忍住了。
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老师对此要给予支持的态度,允许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为他们绘画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
儿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不能用作品效果这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画。儿童的绘画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也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表现和抒发。作为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一颗童心去读懂儿童的绘画,尊重儿童,与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与思考力,让孩子来创造美、感受美。
三、改变美术评价方式,促使幼儿参与评价
自信心是儿童学习美术的推动力。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孩子表达和表现自己想法的方式,而这些想法的实现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南》在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中也指出“有人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评画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然后再有老师分析讲解和提升,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说话机会。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的语言呢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让孩子从成人规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孩子是创造性的源泉,孩子期待着我们的尊重,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保护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保护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将会用良好的心情去欣赏美好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就会更丰富、生活的质量将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孔起英主编.幼儿园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韩平花.幼儿美术教育探索和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