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杂糯间栽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2018-03-28 10:30潘洪春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糯稻中稻杂交稻

潘洪春

糯米是我市生产“五粮液”名酒系列的重要原料,也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优质地方大酒谷杆高不抗倒、重感稻瘟病,占用稻田凈作产量不稳不高,经济效益低,农民不愿种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90年代末随着杂交中稻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普及,我市大观、高店等乡镇农民自发在杂交中稻宽行内间栽糯稻。我们在初步确认这项技术有推广价值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县、区农技站,对这项技术的增产效益进行严格对比试验,认真总结群众经验,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一套生产可行性较好的技术规程,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1 杂糯间栽增产试验

为确切掌握杂糯间栽增产效益,间栽糯稻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我们在2000年安排部分乡(镇)农技站进行严格对比试验。杂交中稻实行宽窄条栽,规格为(10+6)×5寸,亩栽1.5万窝。试验田一半净作杂交稻,一半间栽糯稻。每隔六行的宽行内间栽一行糯稻,退窝1.5尺、亩栽900窝。两处理分别收获0.2亩晒干称重,换算成亩产,试验结果说明:第一,间栽糯稻对杂交中稻产量有一定影响,平均亩产比杂交中稻净作少10.7公斤,15个参试点中,杂交中稻产量下降的有11个点,减产幅度为2.8~35.2公斤。第二,杂糯间栽亩平增收糯稻40.7公斤,将糯谷按1∶1.5折合成籼稻产量,扣除对杂交中稻产量影响后,杂糯间栽比杂交稻净作亩平增产50.35公斤,15个参试点全部表现为增产,增幅为22.6~70.6公斤。为进一步明确杂糯间栽对杂交中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各试验点按统一方案,分别调查间栽行和非间栽行杂交中稻50窝,换算成亩有效穗,并随机抽取5窝室内考种。结果资料分析表明:间栽糯稻对杂交中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有效穗方面。间栽行杂交中稻折合亩有效穗12.76万穗, 比非间栽行亩有效穗13.89万穗少1.13万穗,对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

2 杂糯间栽增产机理

综合分析对比试验资料和大面积生产情况,杂糯间栽增产的主要机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2.1 是目前生产上绝大多数杂交中稻田块的亩穗数和产量都没有达到最高水平。我们对108个杂交中稻典型田块资料的产量及群体结构分析,确认杂交中稻高产田块的亩穗数应为14~16万穗。而目前生产上绝大多数田块的亩穗数都低于14万穗。因此间栽糯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杂交中稻群体协调和补充。

2.2 是优质地方大酒谷,如南溪大洒谷、筠连大洒谷杆高不抗倒,重感稻瘟病,占用稻田净作,亩产仅250公斤左右, 折合籼稻375公斤(按1∶1.5折算),将这部份稻田种植杂交稻,亩产可达到550公斤。

2.3 是高杆糯稻间栽于杂交稻行间,能有效地防止倒伏,还能相对减轻稻瘟病为害。

3 杂糯间栽技术规范

杂糯间栽是我市农民群众为解决日常生活对糯米的需求,针对优质地方大酒谷杆高不抗倒,占用稻田净作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自发形成的一种栽培方式,开始很不规范。我们在初步确认这项技术有推广价值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各地群众经验,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好的技术规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是适时早栽杂交中稻,实行宽窄行条栽、 宽行1尺、窄行6寸、退窝5~6寸,也可实行半旱式栽培。

3.2 是糯稻选用高杆大穗,成熟期略早于杂交中稻的优质地方大酒谷,我市主要推广“筠连大酒谷”和“南溪大酒谷”。

3.3 是在杂交中稻移栽成活时,每隔6行杂交中稻的宽行内间栽1行糯稻,退窝1.5尺,亩栽900窝。相当于杂交中稻亩窝数的6%。

3.4 是因地方大酒谷普遍感稻瘟病,移栽前要用20%的三环唑750倍液浸秧,实行带药移栽。稻瘟病常发区暂缓推广。

3.5 是杂交中稻收获前,采用割吊的办法收割糯稻。

4 杂糯间栽增产技术推广

我市于2001年正式立项组织各县(区)试验、示范杂糯间栽增产技术,面积6.32万亩。据37个典型田块调查,亩平增收入糯谷38.4公斤。2002年在翠屏区沙坪镇万亩杂交水稻高产示范项目中,把推广杂糯间栽作为示范工作重要内容来抓,示范杂糯间栽5740亩,占杂交稻面积53.2%,亩平增收糯谷40.3公斤。2003年全市推广杂糯间栽17.62万亩,据50个典型田块调查,亩平增收糯谷40.2公斤。2004年全市推广杂糯间栽28.31万亩,亩平增收糯谷37.2公斤。2005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45.32万亩,各县(区)典型田块调查,亩平增收糯谷41.8公斤。市农技站组织的15个大区对比试验资料汇总:亩平增收糯谷40.7公斤,将糯稻按1∶1.5折合成籼稻,亩平增收稻谷61.05公斤。扣除间栽糯稻对杂交中稻产量影响10.7公斤,亩平净增收稻谷50.35公斤。为了加大杂糯间栽推广力度,市、区、县农业部门组织大批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普及杂糯间栽增产技术,“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推广杂糯间栽面积106.82万亩,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作者单位:644000宜宾市种子管理站)

猜你喜欢
糯稻中稻杂交稻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