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教师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孩子关注现实生活、乐于表达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本应该是件快樂、愉悦的事情,可以把自己的见闻、想法通过文字和别人交流、分享。但在现实写作中,很多孩子怕写作文,他们在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对作文的恐惧。习作课堂中,有的咬着笔头,眉头紧锁,内心想法很多,却无法付诸笔端。有的东张西望,看似气定神闲,实际上是不知表达什么。这种情形下,想必孩子们一定希望拥有一支“下笔如有神”的习作“魔法棒”吧。如何让这些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呢?
“魔法棒”之一—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孩子写作的素材就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只是他们没有懂得去观察、发现。《草丛里的发现》这样的题目看上去会觉得很简单,可是真正当他们写完就会发现,句子干巴巴地,描写很笼统,一点都不细致、生动,文字中没有流露出在草丛中玩耍的乐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缺乏留心观察,没有用心体会。于是我决定带着学生走进学校的操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大家观察地格外仔细,不久就有学生来报告他们的发现:老师,草丛里有一只螳螂,和草叶差不多颜色,差点没看出来;老师,两只西瓜虫在打架,我碰了它们一下,都缩成球了;老师,这朵小野花叫什么名字?那儿有一片,像满天的星星……通过观察交流后,孩子们再次完成这篇习作,表达的内容就明显生动具体多了。让孩子们学会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那写作就像是从心间流淌的潺潺流水,源源不断。
“魔法棒”之二—创新丰富教法,激发创作热情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会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方面逐一讲解,读范文,评范文,学生习作、修改、誊写。一系列教学流程下来,孩子们一直都处于被动地理解、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创作中。讲解形式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习作上思维固化,缺少创造性。所以从教师开始就要创新,不一定完全拘泥于教材中习作要求,多采取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个学期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全员参与的作文沙龙活动——全班共同创作一篇童话故事。刚到班上一宣布,孩子们就沸腾了,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虽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个个跃跃欲试。我先出示了一幅森林图片,和大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这片美丽的大森林,故事的主要人物就是一群可爱的动物们。我预先在作文本上开好了头,接下来的续写工作就交给充满创作热情的孩子们了。每个同学只需要接着上一个同学后面写一小段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尽量做到连贯、合理。当每个孩子拿到这本集体创作的童话时,都会认真阅读前面孩子的创作,再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上丰富有趣的个性化语言,把故事情节编写得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在写作中互相交流、启发、补充,最后齐心协力,编成了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在这样的读写结合中,孩子得到了充分发挥的机会,写作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要想丰富教学方法,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做好一个引导者,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魔法棒”之三—扎根课堂教学,学习写作方法
从三年级开始,课程表上每周都会有两节习作课。但习作绝对不能仅仅只体现在这两节课上,为了写而写,应该将习作贯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揣摩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词汇,学习修辞,从而潜移默化地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庐山的云雾》一文,文中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方面来表现出庐山云雾的特点。那么在感知、理解文本的基本上,教师要有意地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孩子们会发现:作者先用一句话总写出庐山云雾的特点,再分别具体地介绍。其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一系列修辞方法,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我布置学生课后模仿课文段落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孩子们有的描写空中形态各异的白云,有的描写热闹非凡的街道,有的描写美丽的公园……他们都能够写出条理通顺且生动形象的句子。在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时,我会注意提示语的运用。提示语用不同的形式,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特别是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更显得传神。同学们自己设定一个情境,用上提示语,描写一段简单的人物对话。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不仅会关注作者表达的什么,更会去关注作者是怎么样表达的。阅读和写作结合,抓住时机进行一些小练笔,对于孩子习作大有裨益。
“魔法棒”之四—引导海量阅读,提高习作能力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量的加大,阅读能力的加强,会使得学生的习作能力随之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的阅读量累计要达到100万字以上。学生手中的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要求的,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目。除了阅读每学期规定的基本必读科目,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拓展性阅读。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感受。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学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语言表达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对于这个世界都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而习作就是感情的流露,是心灵的释放。教师要用好手中的“魔法棒”,更重要的是把“魔法棒”交给学生,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作者单位:东台市东台镇四灶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