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辉 陈建伟
伊犁河谷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2017年河谷面积面积达到250万亩以上,玉米也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影响玉米实际生长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尤其玉米对生长环境有较高要求,要实现玉米高产,需要对玉米生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玉米产量高低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存在直接影响,本文通过试验的方式,设计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试验区的玉米产量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出获得最大玉米产量的最合适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试验当中使用的玉米种子是新玉38号,施肥使用的主要是氮肥,氮含量是45%。
1.2 试验方法
本文设计的试验地点为新疆伊犁州伊宁县青年农场,其农场试验地地势相对较为平坦,肥力属于中等水平,地力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排灌条件,土壤类型为灰钙土,土壤当中速效钾的含量是89.7mg/kg,碱解氮的含量是78.5mg/kg,有机质的含量是1.3%,速效磷的含量是35.9mg/kg。前茬种植作物是小麦,平均产量高于500千克每亩。上茬小麦收割之后实现了秸秆还田。小麦收获后翻耕灭茬。
试验设计为二因素裂区,将施肥试验主处理区标记为A区,将密度试验副处理区标记成B区。结合新疆伊犁河谷实际玉米施肥方式,把施肥量试验区划分成四个等级,全部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进行一次性的肥料施入。四个等级分别为:施肥不足、施肥稍微不足、施肥稍有余和施肥有余四等级,相应等级实际纯氮量的施加分别以亩为单位是5kg、9kg、13kg和17kg。每一个等级相应尿素量以每亩为单位分别按照12kg、20.6kg、29.3kg和38kg的量进行施加;在B区内尿素的施入量按照每个等级分别进行以亩为单位的0.51kg、0.86kg、1.21kg以及1.49kg量进行施加。根据不同种植密度,将试验区进行三个等级的设置,低级密度为4000株/亩、中级密度为5000株/亩、高级密度为6000株/亩;B区总处理面积是25.9平方米,按照五行进行种植,每一行长度设定成8米,没两行的行距是50厘米。进行三次重复将中间的三行实现收获,对产量进行计算以及考种,结合实际产量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含水量的折合,得到的值是14%。
1.3 田间管理
试验当中播种玉米的日期是4月19日,对玉米种子进行点播主要利用人工开沟方式实现,同时在玉米还未出苗的时候进行除草剂的喷洒(乙草胺),以达到清除杂草的目的。玉米播种10天开始出苗,玉米苗长出5~6片叶子过程中进行间苗,间苗可以分成两次进行,之后进行定苗,定苗按照试验制定的计划针对相应区域定苗至所需密度。在玉米生长到小喇叭口期直接进行一次性追施尿素的追施,通过开沟方式进行施肥,并进行浇水。浇水前进行两次中耕除草。全生育期灌水6次。在试验期间做好栽培管理工作,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并获得较好生长效果,试验结束之后相互之间可比性会更强。
1.4 分析方法
玉米收获之后对种植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收集,针对所有数据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科学处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得出在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影响下玉米实际产量,结果可见表1。
通过分析试验当中获得的相应数据,在科学分析之后,发现去组间方差相应极小值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也就是说,不同的试验区组之间相应土壤差异较小,试验结果与实际存在一直性。通过科学验证,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不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量值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2.2 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相应玉米产量数据之间的对比,发现施肥水平不同直接影响玉米产量。通过数据对比,发现A3试验区玉米平均产量是最高的,A4比A2平均产量稍高,A2和A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施肥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在施足氮肥基础上能够有效实现玉米增产,试验当中尿素施加量达到29.3kg/亩之后,可以获得最高玉米产量,增加施肥量玉米產量也不会增加。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试验当中B2试验区玉米平均产量达到最高值,相比B1和B3都要高,因此,要实现玉米增产,就要合理设置种植密度。试验当中B2种植密度是5000株/亩,获得最高玉米产量,增加密度反而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都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玉米产量增加,就要结合玉米种植需求给与适当的养分。通过试验得出伊犁河谷种植密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施肥量稍高即可获得最高玉米产量。在施肥量确定的前提下,玉米品种新玉38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000株/亩,合理把控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升玉米产量。
(作者单位:835000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