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2018-03-28 10:57赵家万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全班资料交流

赵家万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交流,是探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交流与探究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交流是探究的延伸和升华,另一方面,成功的交流又建立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科學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分目标也指出:“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果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可见,探究与交流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

交流的主要内容

交流渗透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如对问题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学习分辨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实验方法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操作过程,每个人的建议都会对探究有帮助,使小组的探究计划更加完善;对探究结果的交流,可以是学生对科学现象、客观事物的描述,也可以是学生经过整理分析得出的解释、发现的规律、形成的观点,或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回顾与反思,是对前阶段探究活动的小结。同时,通过这个交流环节,学生往往又可以接收到新的资料,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激发新一轮探究的欲望。

交流的主要方式

由于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中,交流时,或者是漫无边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或者是词不达意,交流不畅;或者是同学之间不会倾听,各行其是,达不到交流的效果。要组织成功的交流,教师一方面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交流氛围;另一方面,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更能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一)小组汇报和全班讨论相结合

小学生好动,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1.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既是交流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中心、有条理地将观察到的事实或要表达的观点讲明白,让别人听清楚;也要启发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尤其是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例如,我在组织三年级的孩子交流“一杯水的观察”时,关于水的颜色出现了分歧。有的小组认为水是白色的,有的小组认为水是透明的。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孩子把水与白色的物体比较,有的孩子把水与玻璃比较……全班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水是透明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以普通发言者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流。

2.教师在交流前要胸有成竹。教师要亲自参与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纳入交流环节。例如,我在组织三年级的孩子研究“空气占据空间”时,发现有一个组的孩子,把纸塞进杯子后,垂直地把杯子压入水中,但在拿起时,动作比较慢,以至于杯沿上的水进入杯子,把纸浸湿了。他们又重做了几次,还是一样的结果。全班交流时,他们组的结论就和其他组不一样。我就让他们利用我准备的材料,当着全班的面重做。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帮助这个组找到了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二)小组流动参观和全班评议相结合

在组织作品展示交流时,每组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处于兴奋状态,无心听其他组的讲解,教室闹哄哄的,听又听得不是很清楚,看又看得不是很明白;或者课堂时间结束了,问的来不及问,讲的来不及讲,展示的还没展示完,甚至还有许多问题要讨论交流。如果孩子们兴致勃勃做成的作品没有展示,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教学中我打破以往多数学生听、看这种小组或个人汇报的单一模式,孩子们可以离开座位,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和接触,摸摸别人的作品。流动交流后,再组织全班性的评议活动。这样,让孩子们不仅有话可说,还可以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总体评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制作兴趣和制作能力。

(三)课内交流和课外交流相结合

科学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包括学习内容、活动组织和学习地点等的开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组织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后进行交流,资源共享。采用这种方法,时间上很有弹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收集资料,再在小组内整理资料,最后再组织课内的交流评价,不仅对每个孩子都是一种锻炼,也能提高他们整理资料的能力。例如,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神舟十一号”的资料后,孩子们非常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前期的个人收集、小组汇总、整理,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办“神州专刊”的小报。孩子们在相互欣赏、比较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办报技巧,还增长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后来经过孩子们的建议,我们做成了一块大展板放在校园里,其他年级的学生也驻足欣赏,这样成功的交流,大大鼓励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

(四)过程交流和终结性交流相结合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活动的时间过长,如果对他们的探究活动没有关注,他们可能就会对活动失去兴趣而停止科学探究活动。如三年级的《种植凤仙花》,四年级的《蚕的生命周期》,五年级对秋冬季生物的观察,像这类周期较长的课外探究活动,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交流。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持续观察的兴趣,还可以相互促进,提高观察技巧和观察能力。整个观察活动结束,再组织终结性交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观察事物的特征。

【作者单位: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

猜你喜欢
全班资料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原因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全班都“疯”了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