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改革实践中,集体式教学已经无法全面促进每个幼儿发展的需求。区域游戏也不再是和主题内容无关的游戏活动了,而是慢慢地走向两者相互融合的道路。那么,如何与主题活动携手,让区域游戏焕然一新,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幼儿体验更多、收获更多呢?
一、从主题目标内容入手:分析主题价值,根据素材架构游戏内容
《指南》中指出:“对幼儿设定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选择合适的区域游戏内容,达到幼儿发展的目的,我们首先应从主题目标和主题内容两方面入手。
(一)主题目标与区域目标结合
主题活动目标为区域游戏目标的设立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我们应选择既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又兼顾个别幼儿发展的差异性这样的目标进行整体区域游戏的构架。同时,也可以寻找幼儿相对比较感兴趣和可以共同提高的目标来进行。因此,区域游戏的目标是来源于主题活动目标。
(二)主题内容与区域内容结合
主题内容目标的达成是通过集体教学方式来达到的,但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差异性顾及不够,在课程研究的深度上,短短的几周时间无法达到。对于这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区域游戏,来实现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二、从游戏设置原则入手:合理设置结构,保障幼儿全面均衡发展
(一)发展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发展,同时也要跟随主题发展的脚步,发展中每一阶段的活动要建立一定的经验链接,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系统的经验。那么,怎样来促进我们游戏的发展呢?
1.发展的途径
(1)新材料的投放,使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共生共长的目的;
(2)新问题的提出,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进一步发展;
(3)新成品的出炉,通过幼儿集体的欣赏和运用引发进一步发展。
2.发展中的策略
(1)利用设计图表,帮助幼儿思考、准备和实施,从而提高活动成效;
(2)调动已有经验,进行经验获得、重组和建构,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3)获得零散经验,通过集体讨论、回忆和评价,从而实现经验提升。
(二)层次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分析班级每个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就充分说明教师必须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同一个区域中,材料、经验支持等方面都要体现层次性。
(三)参与性原则
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哪些材料,哪些材料也可以让幼儿参与收集,设置班级“百宝库”等,既要保证幼儿能参与,又要参与有效。
(四)均衡性原则
《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让幼儿全面均衡发展。
(五)规则性原则
由于区域活动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所以每个区域都不能缺少必要的规则,这是保证幼儿有序进行活动、发挥活动成效的必然条件。
三、从区域游戏联动入手:创设联动游戏,提升幼儿互动游戏水平
(一)大班区域游戏联动的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帕顿认为:游戏可以分为闲逛行为、旁观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活动、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比较客观地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社交技能发展水平的阶段。通过区域联动,进一步提升游戏水平,使得游戏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二)大班区域游戏联动的价值性
区域游戏联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品质,在广度与深度的互动中,由于幼儿运用的互动语言、互动行为的增加,幼儿的社会品质发展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主要体现为幼儿之间的合作性、坚持性、先想后做等品质。
(三)大班区域游戏联动的推动性
区域游戏联动有助于推动游戏的升级,问题会呈现得更多更为集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呈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加快了推动游戏升级的步伐,从而让他们能够更成熟地玩,游戏与游戏之间的联动也更加趋于稳定、和谐。
四、从社会热点问题入手:巧抓社会热点,创新幼儿特色课程游戏
有选择地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培养大班幼儿关注生活、关注周边信息的有效途径,所以将游戏内容置于社会大背景下,可以启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携主题之手”我们开展的区域游戏,旨在突破常规的模式,研究在区域游戏中通过“主题背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设游戏主题以及建构游戏主题的能力。同以往的游戏不同,主題游戏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发展性、联动性的特点。主题游戏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都不是预设的、固定的、静态的,更不是一副事先勾勒好的游戏蓝图,而是多边的、丰富的、不断生成的,它将引领幼儿置身于丰富多变、不断发展的教育情景中,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不断探索前进。
【作者单位: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