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华
一、学习《指南》, 明确语言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
《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指南》更加指出:“从儿童的年龄特点来说,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实施《指南》当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幼儿园语言区域活动就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自发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良好途径。
二、观察反思,引发语言区域游戏的整改思考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们组织语言区域活动都存在着类似的偏颇和困惑:为了达成目标,活动区作业化,要求每个幼儿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同一件事,完成同样的任务,幼儿缺乏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活动方式的条件与可能;区域中投放的材料缺乏新意。
怎样贯彻落实《指南》通过语言区域个性化学习具体落实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换句话说,语言区到底应该如何设置,使其成为一个宽松和谐的游戏天地,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园教师、同伴和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阶段发展目标投放适宜材料和组织适宜的活动形式?
三、合理期望,依据语言领域目标,探索适宜的载体与方法
针对以上思考,我园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第一研——灵光出现、智慧碰撞。 保教部门指导教师细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目标分解,对于适应宜本阶段幼儿发展的目标进行方向思考、内容设计。跟随老师探索的足迹,我们逐步走进了语言区域设置与指导的佳境,大家一起思索环境创设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目标预设的切合性和可行性、材料提供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一起收获了大、中、小班幼儿在语言区域里学习与发展的喜悦。
1.情景式的环境创设,让小班的孩子喜欢说、愿意说
语言区之所以不能持续地吸引幼儿,其原因主要在于材料的游戏性不足以及操作的形式过于单一。在小班语言活动中,老师将适宜的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让材料立体化、情景化,使幼儿在三维情境的游戏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取语言经验,感受语言交流的快乐,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自主游戏中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车十分感兴趣,她们巧妙地设计了语言游戏《开汽车》。在班级的大走廊上,利用地面设置了大马路场景和司机、乘客、交警等角色扮演,孩子们热衷于开车游戏,自觉地用语言互动交流,体验了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其成功感和再次活动的愿望。聪慧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扩展思路,通过增设汽车达到地,变换学习不同词句,在变换的游戏玩法中,让幼儿乐此不疲地进行创造性的语言交流。
2.融合式的评价反馈机制,让中班的孩子勇于说、快乐说
中班孩子对相关知识经验有了理解与掌握,词汇有了一定的增加,开始学着使用,愿意表达了。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发展,很多时候,尽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心中想到的问题还是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或是表达后得不到及时的倾听反馈,为此可能对语言区域游戏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老师们还应用了“融合式的评价反馈机制”来激发全体幼儿的积极参与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闯关游戏“欢迎来到疯狂动物城”,幼儿通过倾听、描述、说完整句闯关后,过得印章奖励,而这些印章奖励又是孩子进入下一关的筹码。由于这些游戏规则明确,幼儿的任务意识浓烈,游戏双方的现场互动和点评机制显现,增强了他们需要发展的积极性和游戏互动性。同时,由于游戏中的玩伴水平不同,互动的输赢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有时输,有时赢,刺激了幼儿为赢而不断重复游戏,在重复中语言运用越来越熟练。
3.代言人的“圈粉”行动,让大班的孩子会思考、善表达
进入大班,老师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基本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其他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大三班,我们首先看到教师们营造了角色化的氛围,把角色表演引入到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分工协作,游戏创新。他们把整个语言区的环境创设为“语言王国”,每个语言子区域为一个村庄,子区域内的孩子就是这个村庄的村民。同时,借助系列的课程支撑,鼓励孩子们在竞选村主任(代言人),熟悉并深入地挖掘各种语言区域材料的不同玩法;找金点子,由村主任带领村民发现游戏的问题,并找出金点子进行游戏方法和材料的改良;宣傳广告,村主任组织村民用画画和简单符号制作海报,吸引其他村民成为“粉丝”,加入游戏的活动中,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和设定者。孩子们成为区域游戏的主人,在这里他们主动参与、大胆表达,并积累了前阅读与前书写的经验。可以看到幼儿在园区进行前阅读、前书写练习更加自然,兴趣更浓厚,学习效果更好。
四、遵循理念,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语言环境和材料
1.材料取自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
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创造,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和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总之,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
2.材料有一定的结构,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
教师对所投放的材料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使其暗含着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的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而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又是由低到高渐进性展开的。这样,孩子们在与符合自己认知特点和需要的、有结构的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3.材料要引起幼儿不断的探究和与之相互作用
语言是在幼儿园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所以在语言区,要着重为孩子们创作使用语言的环境,发挥环境和材料的可贵之处——对幼儿的吸引力,让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成长。
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创设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要让语言区活起来,让孩子在语言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莆田市秀屿区东峤赤岐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