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鸣
摘要:虽然我国的网络金融业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良好,势头迅猛,是金融界的新兴力量,可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并为其在世界的金融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下电信企业风险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电信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展开了深度研究。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电信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电信企业;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其含义主要是指依附于云计算、电子支付、网络社交及搜索引擎等网络电子工具的一种新兴模式,属于金融模式的一种。其内部组成模式诸多,主要包括支付模式、P2P信贷模式、数据服务模式、网保模式、众筹模式以及理财与销售模式等。文章依据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企业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类型及特征,提出的风险管理有效措施,对电信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提升电信企业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下电信企业风险类型及特征
(一)风险主要类型流动性风险、资金平衡风险、信用风险
近些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因发展速度之快,而逐渐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其类型丰富,包括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未能应对借贷下降或资金增加造成的金融风险,此类风险的主要受害方是借贷机构。信用风险、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金融交易过程各环节均有涉及,此风险产生的原因是获贷方未能完成按期还款付息任务。资金风险是指实际利率与回报率受气候、通货膨胀等影响,致使二者关系失衡,其主要体现于企业的预算、并购或资金考量与风险管理。
(二)风险发生突发性更强
电企金融普遍拥有超强信用力,可通过信用再创造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弥补已造成的损失。在电企举行金融活动的过程中,消费者信息与金融机构登记的信息缺少对称关系。微观环境下,金融机构未能完全掌握资产变化的影响信息。除此之外,互联网下,电企间的金融交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致使金融交易存有较大的金融风险。随时间推移,尚未解决的风险将会在金融系统中不断堆积,随时可能爆发。电企的金融风险普遍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一旦风险突发,危害性势必会很强,可能会对电企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风险发生破坏性更大
互联网下的金融由惠普金融监管,因其服务门槛较低而引起了部分低收入群众与微、小企业的重视。低收入人员与微小企业因缺少信贷抵押物,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此外,资金的供应方自身存有諸多问题。例如,部分资金借贷方缺乏对金融知识与常识的理解,且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现如今,资金的供需双方同属社会弱势群体,需求方因自身因素,存有违约风险。如若需求方出现违约行为,会引发金融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下电信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信用体系建设
互联网下电企信用的构建,首先应是完善信用监管部门。在信体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信用监管,可使企业员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利于责任制的落实。诸多电企内部部门间缺少信用关联,信用体系的建设,可将企业员工的构建模式依据职能分为矩形式与混合式等,利于各部门间信用的建立。目前,构建信用与资源共享的关系,已逐渐成为电企获得持久发展的关键,依据网络信息对外开放的特征,创建适当的信用监管部门,利用职能间的相关性,使各部门的合作更为紧密协调,有利于电企信用建设工作的合理化推进,促使电企进行全面化的网络信用构建。
(二)大数据挖掘和使用
控制好收益与支出的平衡,是电企金融也发展的首要任务。市场环境日渐混杂,国民对电企的抗风险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利于电企新防风险理念的确立,可提高其鉴别风险的能力及水平。借助数据技术,找出金融数据间的内在关联,运用数据分析法与算法模型,可找寻出深藏在数据库中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借此来衡量用户信息与风险间的关联。金融交易数据,是电企大数据使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防风险作用,将其输入数据模型之中,便于企业审核用户信息。网络背景下,数据库中无效数据占据规模庞大,降低了数据库的信息质量,引用大数据技术,可对信息质量偏低的问题进行弥补。
(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我国金融电子交易体系,可借助安全、认证、交易协议、加密、防袭等信息技术,保护企业金融体系,防止其发生金融风险。此类技术的运用,可有效防止支付风险,并为支付提供安全保障。信息技术类型繁多,其中加密技术与认证技术最为常见。加密技术是当前网络交易中最长用的安全手段,其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度与安全性。例如,电子签名技术、数据储存技术等,既可以保护用户的相关信息,又可以保护电企的密钥信息,能够为网络支付创造安全的交易环境。认证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电企核实产品服务与交易者的身份信息,避免黑客入侵,有利于用户识别金融服务器是否合法,避免自身上当受骗。双向认证技术,是电企在互联网环境中生存与经营关键。
结论
总之,网络时代金融风险种类繁多,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是电信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其获得长久发展最应先解决的难题。针对网络金融主要包括的三种类型(流动性风险、资金平衡风险、信用风险)及其共同具备的风险发生突发性更强与风险发生破坏性更大等特征,提出了信用体系建设、大数据挖掘和使用以及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等风险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电信企业管理金融风险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钟艳琴.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探讨[J].财经界,2016,20(23)
[2]赵淑静.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11(24)
[3]云佳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