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 王宏 陈峰博 赵鑫 娄立国
【摘要】孤岛采油厂稠油热采储量丰富,经过一系列热采措施,其剩余油采收率仍高达50%以上,然而其90%的含水率在開发后期产量很难持续增加。通过精细油藏描述,使得剩余油挖潜得以实现,多层细分调整、韵律层细分调整以及井网重建等措施使采收率的提高得以保证。本文从层组油藏描述和井网、井位调整方向阐述高含水抽油藏挖潜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稠油 高含水 挖潜 井网重建
所谓稠油指地层粘度大于50mPa.s并且地面粘度小于10000mPa.s的原油。孤岛稠油位于构造边部的油水过渡带,热采地质储量高达9742万吨,占孤岛采油厂储量的四分之一。经过多年的水驱和热采,仍有大量剩余油难以开采;加上孤岛所处环境,在开发后期高含水井占得比例越来越来越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边底水和注水入水双重水侵影响,高含水井数比重大;
(2)孤岛敏感稠油产量比重大,尤其是水敏和碱敏,导致产液量低,可比非敏感性区块单井减产达50%。
1、挖潜思路
08年金融危机后,油价持续低迷。面对低油价的严峻形势,“十二五”以前孤岛稠油的开发主要瞄准油田主体的主力层,依靠井网加密和低效水驱转热采技术进行开发调整,年产油达到115万吨以上,同时把调整潜力着眼于主体优质储量上。然而随着调整的不断深入,这些优质储量从开发层系角度看井网很完善,基本动用完毕。虽然这部分储量经过多年开发目前高含水,但是其采出程度低、储层物性好,转周开井后控制好生产压差,优化产液量,仍然可以实现低含水生产,并且油汽比高,因此针对这部分高含水区块进行挖潜还是非常值得的。
同时我们通过践行高含水的五个不等于,即“区块高含水不等于每个部位都高含水、部位高含水不等于每口油井高含水、油井高含水不等于每个层都高含水、油层高含水不等于每个韵律层高含水、一个方向高含水不等于每个方向高含水”:强化两个“精细”,即“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研究”,深挖高含水稠油调整潜力,重新认识这部分油藏的潜力。
2、挖潜对策
(1)多层细分调整潜力挖掘层间剩余油
南区渤61馆××稠油在注水合采期间受顶部稀油和底部稠油的流体差异影响,其一直动用差产量低,而在2003年水驱转热采开发后,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且前期注入水的影响基本没有。但随着开采年限增加,受顶部稀油的注水入以及底部边底水的双重影响,储层纵向上自下而上水淹,平面上由边部向内部不断侵入,水侵特别严重。目前含水大于90%的高含水井储量和井数占稠油的40%左右,而年产量仅占稠油的20%左右。
针对这一问题孤岛采油厂对高含水层进行调剖堵水,即封堵老井底部的出水层,对生产层顶部进行挖潜,效果很好。目前含水不到80%,日产油10吨左右。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油井高含水不等于层层都高含水”,具体挖潜对策如下:
①优选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区,采用直井和水平井联合布井。反九点法150m×212m井网
挖潜的原则就是优先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区块,这部分区块一旦开发出来见效很快:同时不单一的直井或者单一水平井布置,而采用联合布井,使得井间干扰和层间干扰影响降低;根据地质储量和生产制度需要适当加密布置井网。
②运用多种方法精细研究井间剩余油分布
查阅新井及监测资料验证层间动用差异,通过数值模拟精确定位剩余油、以吸水剖面进行饱和度验证,用累积产量和地质储量落实各小层调整潜力,最终落实井间剩余油分布情况。
按照以上原则设计油井40口(水平井5口),新增年产油能力4.85万吨。2017年安排投产32口,年产油2.0万吨。
(2)韵律层细分调整潜力,挖掘层内剩余油
无论是多层还是韵律层,不管边底水还是注入水,一个共性的水侵规律都是自下而上、由边部到内部逐级推进的,立足整体优化,根据水侵主流方向和油藏类型,分类治理,抑制水线推进。
①一线井排液治理
根据地质院数模研究成果看。一线井提液生产后二线井的见水时间明显晚于与一线井关停的情况,对应的是一线井不关井,二线井的含油饱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与一线井关停相比产量差异明显。从成本看关停高液高含水低油量的一线井虽然暂时降低了这口井的运行成本,但是加速了区块整体的水侵速度,损失可采储量,最终导致整个区块的成本上升。
②二三线井氮气调剖
针对二三线井做氮气调剖,同时,优化调堵方式。针对多层井,我们可以封堵出水层,挖潜层间剩余油:针对韵律层,差异明显的井采取砂埋或封堵底部高渗井段。
Ng6稠油目前整体含水高,但在油水边界附近18p613井,设计只钻开3个韵律层中顶部无边水的631层,投产10年后含水仅有82%。累产油4.5万吨。
同时可以采用212X300五点法井网,降低井间干扰;叠合发育区部署直井生产顶部、单层发育区部署水平井开发。
(3)井网重组挖潜井间剩余油
以南区东扩边属于薄层敏感稠油,该区块套变井多,转周作业风险大,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井间,重组井网,采用合理井网,对井距进行优化、对井型进行优化、对动用厚度进行优化,降低井间干扰,提高剩余油采收率。
3、结论
(1)采出程度低的高含水富油区,我们仍有方法去进行挖潜,即高含水井不一定层层高含水;
(2)我们可以对高含水层采用地层对比、精细油藏描述等对剩余油进行潜力评价,调剖高渗透层或者砂埋差异大的井层细分韵律层,对于敏感抽油可以优化井网、井距;
(3)稠油开采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对原有技术进行创新,也要研发新思路、新技术,使稠油的采收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