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黎
[摘要]基于统计数据,结合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出5个衡量经济发展的主因子,然后对5个主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进行了系统性评价。研究发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在统计上效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最后就政策的调整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主成分分析法 单因素方差检验
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往经济发展诸多前提条件逐渐消失,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渐显现,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为此,我国于2003年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区域政策,旨在振兴东北。如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政策已实施10年有余,那么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呢?本文结合辽宁省经济发展数据,首先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事件分析法,评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结合政策实施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指标选取
本文结合以钱纳里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删减了部分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且相关的数据不易获得的指标,而增加了对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效果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最终用以下九个指标进行分析:(1)人均GDP;(2)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3)二产产值比重;(4)二、三产产值比重;(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二产从业人员比重;(7)二、三產从业人员比重;(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城市化率。
二、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辽宁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均较好,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反应相对比较灵敏。我们以此为样本分析,可以大致得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效果的真实情况。本文选取辽宁省1994-2013年的经济数据即西部大开发前后各10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处理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计算出各指标年度间的增长率,即将人均GDP、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换算成相应的增长率,将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换算成相应的比重变化率,将城市化率换算成城市化率的变化率。然后,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政策的当年为界进行数据分组,即把1994-2003年的数据分为一组,2003年后的数据为另一组。
2.主成分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得到9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度,如表一所示。从表一可以看出前5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49、1.84、1.05、0.93、0.92,而且它们一起解释了变量标准化方差的89.211%,已经足以表征原始指标的全部信息。依据选取主成分的原则,我们将前5个主因子作为评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变量。表一:主成分的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度
3.单因素方差分析
其次,进一步考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五。
从表二可以看出,人均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和社消零增长率在1%、1%和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即政策实施前后的两组数据的均值有明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实施后,人均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和社消零有显著变化,振兴东北老工业政策实施后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社消零有了显著的提高,政策效果十分明显。二产产值比重变化率和二、三产产值比重变化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通过检验,即政策实施前后的两组数据的均值无明显差异,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无显著作用。
三、政策建议
结合本文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开发步伐。一是着眼于改善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东北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强东北地区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三是通过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提高西部对外开放的能力。②深化改革,加快西部地区制度创新的步伐。加快东北地区市场化进程,努力创造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环境,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其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振兴东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