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剑波
【摘 要】防雷工作是我国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加强对于各建筑物防雷装置和防雷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快防雷体制的改革,以提高社会安全服务系数,改善当前的防雷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从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加强防雷工作的开展两方面出发,推进防雷体制的机制的改革,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雷技术;防雷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TM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203-002
【Abstract】Lightning protection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public service system,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At present our country to strengthen for the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related work,we will accelerate reform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ervice coefficient,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were expounded.Based on this,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work,and advances the reform of the mechanism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reference.
【Key words】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Lightning protection work;Countermeasures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大气现象,具有瞬时性、电压强、电流高等特点,在雷电发电时会对各种仪器设备、信号设备和无线电设备的工作造成影响。尤其对于建筑物而言,由于其中包含多个电子系统设备,并且存在电源系统、信号系统、接地系统等多种引雷通道,因此在雷电放电时容易发生耦合现象并导致设备损坏,加强防雷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现代雷电防护技术是在通信、电力、计算机等多个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仅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而且对由于雷电电磁脉冲干扰而造成的信号传输中断等工作进行防护,降低雷电的损害。
1 我国防雷工作开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防雷工作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技术领域,为提高雷电防护质量和效率,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纵观我国雷电防护工作总的发展现状而言,仍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以及有序性。
(1)缺乏系统工程的管理观念
结合我国相关部门提出的标准,各行业也陆续提出自己的行业标准,导致防雷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出现各行业彼此孤立的现状。虽然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措施,力图实现行业大联合,但就管理效果而言并不明顯[1]。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实际的防雷工作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为了更好的促进防雷工作有序全面开展,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结合民意和各方权益进行有效解决。
(2)防雷技术手段落后
由于雷电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其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因此现阶段的防雷技术还比较落后,比较单一和局限性。即使安装防雷装置也无法保证单位空间内设备的安全,以监测雷电的相关设备为例,其基础设施不够全面,对于雷电的预测精度不够、防雷手段不够先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够全面。因此现阶段的防雷技术手段比较落后,防雷效果不够明显[2]。
(3)农村的防雷安全管理不符合国家标准
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是防雷安全管理中重点和难点内容,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面积比较广,而缺乏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导致在雷电防护工作中的断层。另一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开展雷电防护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加之农民的综合素质比较低,缺乏对于雷电的正确认识,导致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
2 防雷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雷电灾害造成1000多人死亡,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雷电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加之雷电不受人类控制,开展雷电防护工作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未来我国雷电防护技术将朝着科学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雷电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会逐渐降低。
(1)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
随着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的组成材料比较特殊,因此其抗磁干扰能力以耐高压能力都比较低,一旦遭遇雷击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某种方面来说,信息系统的防雷防护工作尤其是防雷击电磁脉冲技术是当前防雷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想做好信息系统的防雷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管理:
其一,做好直击雷防护工作。信息系统的直击雷防护装置是其进行防雷防护的基础,不仅能够保护建筑物内外部的安全,而且能够为内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系统提供安全的信号环境[4]。
其二,做好感应雷防灾技术工作。根据对相关雷击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知,绝大部分发生感应雷电事故是由于设备的静电感应与雷电电磁脉冲导致的,因此做好感应雷防灾技术工作,就需要架设避雷网,从而降低直击雷对于建筑物的损害。
其三,做好等电位的有效连接工作。等电位的有效连接是降低雷电发生事故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导电装置将其他电子设分开,并且将其他电子设备与等电位进行连接,从而减少电位差和电流,起到防雷防护的效果。
其四,做好安全隐患点排查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能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建立信息化环境和防雷安全隐患点数据库,达到提高雷电预测效果的作用。同时基于百度地图 API技术,目前已经实现对安全防患点经纬度坐标的显示,即利用SQL信息技术平台搭建防雷安全隐患点数据存储库,并结合VS集成开发环境建立相关平台框架,最后利用C语言实现对于防雷安全数据库的相关操作[5]。同时在平台内设立管理板块实现对于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以达到对于数据库的管理。此外,结合C语言、百度地图 API技术等集成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数据库与百度地图、移动终端的连接,利用网页或者移动终端便可查询和显示相关信息。通过对该系统需求分析可知,该系统主要由用户管理、防雷安全隐患点的导入、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利用四个模块组成,同时各个模块还兼有添加信息、编辑信息、校验信息以及导出、打印等功能[6]。其中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的注册、登陆和权限设置工作,由系统的管理员对注册人员统一进行管理并根据其功能赋予不同的权限,同时系统管理员能够收集各个用户的使用系统时间、登陆系统时间以及IP 地址等信息。雷电安全隐患点的导入主要采用后台导入与移动终端导入相结合的方式,后台导入需要登陆系统后台直接录入相关信息,移动终端导入则需要与后台数据库的输入入口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录入工作。雷电安全隐患点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于系统内所有安全隐患点的更新、编辑、修改、删除等工作,同时系统会将所有用户对于系统的操作情况以及系统的运行情况记录在档案中,便于后期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和障碍排查。雷电安全隐患点的利用工作主要是指,将数据库内相关数据直接与网页或者移动终端进行连接,使得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可视化显示出来,包括地点的经纬度、检测公司、产权单位名称等。
(2)智能接地的保护应用
其一,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工作原理是当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时,利用特殊的材料或者装置将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进行良好连接。一般来说不带电金属外壳通常用PE 线与建筑物内带电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其中需要注意,不能将PE线直接与N线相连,避免漏电事件发生。保护接地工作的应用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而言的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保护接地工作没有做好,而导致金属外壳带电产生电压,使得电气设备另一端的绝缘层遭到破坏,一旦被人触碰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在实施正确的接地保护工作后,采用良好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同时保证接地设备的电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人的生命安全[7]。
其二,防雷接地。对于建筑物尤其是智能建筑物而言,防雷接地系统的安全性能直接决定其防雷的效果。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建筑物主体与内部有大量电子设备与之相连,特别是在建筑物的顶板、底板等位置,是智能控制设备的布线区。而这些电子设备和布线区的防干扰、耐压性能都比较差,一旦遭受雷击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于智能建筑物而言,提高防雷接地系统安全极为必要。同时为了提高智能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还需要对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部分进行多次检查,确保其焊接长度与焊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焊接点处没有出现漏焊、焊接不严等情况,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8]。
其三,管线接地。智能建筑內布线区的安全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管线施工,其中管线工程主要包括控制线缆走向、科学选择线槽和分线盒的安装位置、保证线管材料质量等环节。因此为了保证管线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分配和说明[9]。例如由管线安装单位负责管道、线盒以及桥架等部分的安装,而弱电工程单位只需要负责线缆走向以及与布线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使用。为此,在对布线区进行施工之前,由监理首先对部分的施工图纸进行审查,在了解智能建筑整体的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安排专业施工团队对管线进行预排,综合考虑工程施工进度、其他部分施工顺序等因素的同时,选择几种科学的管线放置方案,确保管线安装的安全有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雷工作作为公共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对于防雷装置的评价、检测以及技术监督等工作。传统的防雷工作中工程量比较大,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一旦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的情况,便会导致后续工作开展出现问题。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Web服务平台以及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防雷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洋,谷建伟.新形势下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20):66-67.
[2]于泳生.强化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7(17):95-96.
[3]王万超,陈斌.关于气象防雷工作的几点反思[J].南方农业,2017(2):109-110.
[4]于楠.新形势下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探讨[J].科技风,2017(20):112-113.
[5]李锐锋.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J].环球市场,2017(19):51-52.
[6]王楠,李欣颖,齐冲,等.做好气象局防雷工作的措施[J].江西农业,2017(6S):74-75.
[7]郑亚兵.新形势下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科研,2017(1):291-291.
[8]陈秀莲,田春生,杨振华,等.浅析西北地区防雷检测工作中的若干误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3):280-280.
[9]陈华.配电网防雷工作中存在不足点及改进措施[J].通讯世界,2017(1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