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

2018-03-28 07:01李薇赵国伟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互联网+

李薇 赵国伟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正发生改变,辅导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辅导员的学生工作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模式和学生群体的背景变化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而总结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123-002

【Abstract】In the age of "Internet plu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hanging, the counselors are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and the student work of the counselors is entering a new st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change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and student group in the age of "Internet plus",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counselors, and then sums up the new mode of student work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Internet plus;Vocational College;Counselor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基础性人才,高职院校辅导员更是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学生就业的指导等工作[1]。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伴随着95后以及00后等“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群体进入校园等时代背景及大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将面临的新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大环境的变化

1.1 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结合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2]。对高职院校而言,“互联网+高职学院辅导员管理”工作,同样意味着生态的更替。一方面将高职院校在辅导员团队建设中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人员结构的变化:各高职院校在辅导员团队建设过程中,提高年轻辅导员比例,降低年龄较大辅导员比例,这样便于将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结合,完成新老交替,要求年轻辅导员从年龄较大的辅导员处学习学生工作的经验,年龄较大辅导员从年轻辅导员处学习互联网+思维。另一方面,学校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机制也与互联网接轨,考评、监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采用互联网辅导员监管制度,学校学生、老师之间的考评都以互联网为基础,管理更加严格、同时真实性与可靠性也进一步提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的特点的变化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以95后和00后为主力军。95后与00后的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多数伴随、见证和体验着数字信息时代“尤物”(智能手机、电视、电脑、互联网、iPad等)的出现、发展和优化升级[3]。这一代的学生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如:(1)追求自由、崇尚个性;(2)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深度不足;(3)沉迷网络、网络道德意识差等。高职院校老师的角色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老师在工作中须要了解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2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正由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改变,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存有“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2.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2.1.1 学生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人类,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都成为了学生的必备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几乎是片刻不离手,也就有了“低头一族”的说法。智能手机上网的方便性与适用性,网络覆盖面的增长、网络的提速,都导致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查看朋友圈,刷微博、看博客、发微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都在网络上进行,甚至两个人相对而坐,却用手机进行交流的情况都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在线上交流的环境中,使得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能力大幅度弱化,一些同学出现了在网络上能侃侃而谈,现实中与人交流沟通,却言不达意的情况。因此作为高职院辅导员,需要面临不仅在网络上与学生无障碍的交流、沟通,同时要在线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现实社会中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的能力。

2.1.2 学生对网络中各种信息识别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学生更是一群充满好奇的群体,并且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互联网上信息量巨大、各种各样的思潮混杂、言论自由度高、言论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强、受到的监督和言论所需负的责任都小,同时互联网游戏发展迅速,由于学生群体无论是在思想上、自控力上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同时,95后以及00后学生在家都是掌上明珠,接触社会少,互联网能将整个社会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真实或者虚假的信息都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缺乏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有较大的几率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虚假信息的欺骗、更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分子利用各种网络手段误导学生的价值判断。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上网时长、内容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引导,同時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

2.2.1 学校方针政策带来的机遇

由于学校的重视与支持,高职学院的辅导员团队组成构建变得更加合理性,为辅导员队伍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学习的机制、辅导员能各尽所能,加快“互联网+”与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结合。同时高职院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将辅导员工作评价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得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完善,调动了高职院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2.2 “互联网+”对辅导员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互聯网+”时代的高职院辅导员,在合理使用互联网的基础上,能更好的提升自我的工作能力,实现自我的职业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分析,辅导员的来源较杂,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且我国目前还没有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所以各高职院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基本上是未经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素质。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教育职责,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做支撑。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时实现在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高工作的效率、拓宽思想教育平台,实现自我的职业发展。

3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具体分析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的学生工作由于大环境的变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的模式也也有一定的变化。

3.1 “互联网+”与日常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互联网+”时代,需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日常工作的高效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院校的专有平台,也包括各种公共应用软件平台,辅导员老师日常工作如:通知、统计、学生评价等都可以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辅导员在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将自己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3.2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在“互联网+”时代,需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了解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大的思想与心理动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日里有意识地通过互联网推送正能量的文章、有助于提升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文章和微信、微博公众号,同时针对发生的事实新闻、学生的关注的问题、事件、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3.3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贯穿学生的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辅导员建立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思维。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辅导员可以在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上,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进行指导,将就业、创业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就业、学会创业、同时学会做人。应用互联网的职业规划相关APP,开展职业规划的相关线上、线下的职业规划活动。同时,注意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相关就业信息,给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闫方超.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建设硏究[M].南昌大学,2016:7.

[2]丁翠娟.“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62-65.

[3]徐永波.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模式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6(2).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职院校互联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