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车市的媒体人,汽车的质量问题也是我关注的重点。虽然从表面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就几点,零部件问题,服务问题,欺骗行为等等。但如果以时间为轴,把前后串起来看,你会发现,随着汽车市场、技术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发展,汽车质量投诉的类型也在发生变化。综合来看,有以下几个趋势为主。
近年来中国汽车消费呈爆发式增长,汽车也逐渐由奢侈品成为日常用品,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使用到汽车。因此,人们对汽车的知识和技术了解的越来越多。
以前,当汽车还具有神秘感的时候,人们由于认识有限,即使车出问题,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该修就修,该换就换,汽车修理工具有最高的权威。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也给一些黑心的修理厂提供了可乘之机。乱收费,以次充好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伤害了行业的信誉。
然而,随着汽车知识的普及,现在的消费者没有那么好忽悠了。汽车出了什么问题?是大是小?是汽车本身的原因还是使用不当,很多消费者心里是有数的。即使一些小白,身边也总有一两个大神指点。
大神不光对问题一清二楚,对怎样维权也很在行,如何跟4S店谈判,如何向厂家投诉,如何向工商质监部门举报,如何运用媒体造势……很多人都是从实战中得到的经验。
笔者曾听一位4S店售后经理倒苦水,有个车主新买不久的车轮胎出了问题,本来轮胎不在保修范围内,况且轮胎问题往往是由车主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4S店拒绝受理。但车主在跟4S店交流的过程中,不时的出去打个电话,每次电话过后就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将车堵在4S店门口,向4S店索要免费保养……该售后经理说,很显然他背后有高人指点。
以前,关于汽车的质量问题,往往是表现比较明显后,甚至影响正常使用,才被人们所知。比如某品牌曾经爆发的变速箱事件。再往后,即便问题没有爆发,消费者也能发现隐患所在,比如某品牌的车主因为担心“断轴”,让厂家给换车,于是厂家逼不得已采取了“打补丁”的方式处理。
而到了现在,消费者的挑剔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比如某款车机油增多,虽然厂家一再声明对使用没有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消费者依然不依不饶。厂家不得已,采取了停售和召回措施。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专业性、严要求,倒逼汽车商家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汽车质量问题往往是硬件上的问题,多见于某个零部件故障或者设计上的缺陷,比如影响面甚广的高田气囊事件,以及几年前的某品牌刹车踏板问题,甚至是车身钢板生锈等等,五花八门。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汽车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电子科技的使用,让汽车逐渐由机械向电子控制转移。比如车窗,几年以前还有用手摇来进行升降的操作,然而后来基本都变成了电机控制升降。这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果汽车掉进水中,电子线路进水导致短路,所有的电子操作失灵,车窗无法打开,那岂不是堵塞了人的逃生通道?
现在的车往往都有个中控操作系统,常识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系统,任何系统都会有缺陷。比如某品牌的车机系统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其语音控制无缘无故被唤醒,严格来说这应该属于质量问题,但没有消费者意识到这一点,大家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行驶就行。
然而另一种现象是无法忽视的,因为这关乎生命。最近某品牌的定速巡航失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给人们一个警醒:当汽车驾驶越来越依赖于自动控制的时候,人的安全究竟如何保障?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比较少,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往往投诉无门,形成不了较强的声音。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这种局面被打破。一方面,汽车质量被遍地开花的自媒体所监督。在今年的315期间,虽然央视的315晚會只曝光了一个汽车品牌的质量问题。但在汽车自媒体圈,另一种形式的监督正在上演,无论是案例的数量,还是问题的种类,都比央视要丰富得多。
另一方面,当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媒体来进行投诉。或者自己都可以开一个微信公众号,自己写稿子进行发布,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很容易都能达到十万以上的阅读量。这种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比传统媒体时代要大得多。
举个例子,几年前某品牌的断轴事件,厂商最开始非常强硬,拒不承认,拒不召回。然而不幸的是撞到自媒体发展的风口浪尖上,此事经过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最终不得不倒逼厂家进行召回。
时代的发展决定的汽车消费的走向。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以后汽车身上的零部件将会越来越少,硬件发生故障的几率也会越来越低。未来,消费者将会面临系统BUG、掉网、电池衰减等新问题,而国家的相关法规也要紧紧跟上,及时为消费者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