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华
摘 要:广州湾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今名湛江,隶属广东省。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湾为法管租界,1943年后进入日法共管时期。这样的地缘结构和政治背景使抗日战争时期南路党组织在广州湾领导的革命斗争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广东首府广州沦陷前,广州湾在法租界的“庇护”下,抗日工作主要由个别党员和进步青年组织,以抗日宣传动员工作为主;二是广州沦陷后,广州湾的革命斗争工作主要是发挥“红色交通站”作用,护送抗战物资和人员,反对政治逆流。三是1943年后,中国共产党南路党组织根据全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形势要求,积极组织联防力量,开展游击战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南路党组织;广州湾;抗日战争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82-03
中国共产党南路党组织(文中简称“中共南路党组织”或“南路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南路地区建立的地方党组织,历史上包括高州六属(今茂名、信宜、电白、廉江、化县、吴川)雷州三属(遂溪、海康、徐闻)钦廉四属(合浦、灵山、钦县、防城)两阳(阳春、阳江)十五县和梅■市[1]。广州湾是湛江市的旧称。1898年4月,法国以“停船趸煤之所”的不堪理由强行租借范围包括今广东省湛江市区、东海岛和硇洲岛(当时分别为雷州府遂溪县和高州府吴川县管辖)的地区。取名广州湾,租期99年。①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湾属法租界。1943年2月21日,日、法双方代表签订《广州湾联防协定》,规定:军事上广州湾由日军掌管,负责境内“防卫”,行政上仍由法当局管理,并支持配合日军的作战行动,广州湾进入日、法共管时期。
时处法租界下的广州湾,在抗法斗争中已经锻炼了人民爱国爱家、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大革命以来,广州湾虽非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但遂溪等地的革命宣传组织和斗争工作已经有了初步开展。在1920-1923年间,广州湾地区的进步青年黄学增、韩盈等在广州读书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假期回到家乡介绍革命形势、传播先进思想、发动革命进步青年。1922年夏在黄学增的家乡(遂溪第六区敦文村,今属乐民镇)领导成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1923年7月,黄雪增、韩盈、黄广渊等在广州发起成立进步青年的革命组织——雷州留■同学会。1924年起,黄学增、陈均达、黄广渊、余华柱、苏天春、钟竹筠、陈阿隆、刘坚,吴协民、刘坚、陈克醒等遂溪进步青年陆续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农运工作。这些进步青年学成后,依托中共广东党组织和雷州青年同志社、雷州留穗同学会等进步组织,在大革命时期深入各乡村组织农民协会,宣传广东各地的农运情况,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于1925年8月至9月在海山村领导成立了遂溪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海山乡农会,之后陆续领导成立了乐民、敦文、余村、调神等4个乡农会。1925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雷州特别支部(简称“团雷州特支”,代号“雷支”)在遂溪成立,领导雷州地区(主要是遂溪、海康两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这些进步青年和革命组织的成立,为抗日战争时期南路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斗争工作转入低潮。广东各县市党组织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南路各級党组织在广东南路特委的领导下逐步恢复重建,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根据广州湾的革命形势开展工作,为广州湾革命斗争的开展和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广州沦陷前南路党组织在广州湾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早在大革命时期,以遂溪的黄学增、韩盈为代表的广州湾进步青年就积极投入到革命斗争工作中来。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南路地区很多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广州湾和遂溪等周边地区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主要是在个别党员的领导和地方进步青年的组织下开展的。
1937年8月上旬,广州湾晨光小学和遂溪县第七小学部分进步师生,由中共党员、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①和七小教师何森发起组织“遂(溪)湾(广州湾)青年抗日宣传团”,许、何分别任正副团长,深入广州湾街道和遂溪县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宣传团主要运用节目表演,创办刊物等形式开展,生动活泼,老百姓喜闻乐见。曾在赤坎文化戏院演出话剧《保卫卢沟桥》,并出版《救亡》《怒吼》等刊物。同期,黄明德、郑体诗、沈植三、王玉颜、沈滨在东海岛成立遂溪青年抗日宣传团东海分团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与遂湾的抗日宣传团工作遥相呼应。
1938年7月,在广州江村师范入党的黄其江、陈其辉两人,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派回遂溪开展青年运动和建党工作,他们以遂溪七小为立足点,串连七小、遂溪中学、遂溪简易师范、雷州师范和东海岛等地的进步师生和社会青年50余人,在原抗日救亡宣传工作队的基础上,成立一个80人左右的抗日救亡下乡巡回工作队。8月25日,在黄其江、陈其辉等人的倡议下,遂溪和东海岛各界青年代表180多人,在遂溪一小举行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遂溪青抗会)成立大会。是日,决定出版《青年阵地》,年底,赤坎、东海等分会组织成立。
这些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使广州湾的抗日救亡工作与周边地区连成一片,为后来中共南路党组织在广州湾革命斗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广州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南路党组织在广州湾的革命斗争工作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局势,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的抗战合作。根据党的战略和中共广东省委对广东省和广州湾地区的革命组织部署以及9月中共广东省委青委扩大会议精神和青委书记吴华对遂溪青年工作的指示,广州湾革命斗争工作进入建立党组织,深入广大农村发动青年群众,准备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时期。
(一)创建广州湾基层党组织
1938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温焯华在香港对遂溪抗日救亡工作提出了“(一)成立中共遂溪县中心支部;(二)在农村大量发展党员和建立基层党组织”等五条意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的意见和指示,1939年1月1日,中共遂溪中心支部在广州湾赤坎高州会馆成立,黄其江任书记。同月,中共遂溪中心支部在赤坎建立中共四维中学支部。随后,中共广东省委在省赈济委员会救济总队第八分队建立中共支部,随该分队到广州湾开展抗日救济工作。3月,在■塘村成立中共广州湾支部。4月,中共东南特委从香港派党员曾平等到广州湾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西营支部。5月,中共东海支部成立。至年底,仅东海支部党员就发展到40余人。广州湾基层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加强,为后期领导抗日斗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940年6月,根据南路革命斗争工作发展,中共广州湾特别支部成立,隶属于中共南路特委领导,下辖西营支部、广州湾支部、琼崖难民支部(也称工业合作社支部)、晨光小学支部、赤坎支部、硇洲支部等,共有党员约30人,为广州湾革命斗争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提供了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