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莎莎
摘 要: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实践观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研究毛泽东实践观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实践观的思想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当今来深化毛泽东实践观,探索毛泽东实践观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对于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毛泽东实践观的研究不能全面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正确认识,才能发挥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能动作用,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践;毛泽东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39-03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提出“改变世界”绝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而是诉诸社会实践的感性活动,具有丰富内涵。毛泽东的实践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实践观一直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实践观的确立、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实践观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毛泽东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对整个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系统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实践观对当代的价值和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学界关于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研究分为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毛泽东的实践思想,从最早的“运动”概念,到后来的“社会调查”,最终落脚到“社会实践”,每一个概念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精神展开的。林青山(1983)[2]在《论毛泽东实践观的由来、形成和发展》一文中对毛泽东实践观的由来、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含了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历史条件、思想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他指出,毛泽东实践观是形成于近代中国巨大的变革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大环境下,以及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毛泽东早期的观点中包含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萌芽,为后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他总结出,毛泽东实践观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能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朴素到科学的。他科学地明确地指出了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他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实践观的历史贡献以及现实意义,对毛泽东实践观持高度赞扬。
此后,各界学者就毛泽东实践观分阶段进行了探讨。郑邦兴(1994)[3]对毛泽东五四时期的实践观进行了阐述。他通过详细解构五四时期的思想和实践过程,指出五四时期,虽然当时的毛泽东还不能对实践的观点进行高度的概括,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对实践的充分认识,以及他在自己的革命活动中不自觉地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基本观点的指导下进行两种结合:一种结合是作为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实行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第二种结合是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自己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当时革命斗争中的具体问题。李洋(2014)[4]研究了毛泽东实践观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形成特点,重点阐述了其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肯定了毛泽东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刘若飞(2004)[5]研究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中的实践观,指出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论包含了丰富的毛泽东实践观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坚持以调查研究作为方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当然除了一片的赞扬之声的观点之外,关于毛泽东实践观的功过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姜涛(1999)[6]发表的文章《毛泽东晚年实践观的失误及其给人们的启示》就着重讨论了毛泽东实践观在着力点上的失误和在实践方法上的失误,并且给出了这些失误带给后世的启示。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思想等,陶德麟教授(1993)在撰写《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序言时,认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思想是背离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因此,毛泽东个人晚年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范围。应该更客观的、科学的考察毛泽东晚年思想的形成。
二、毛泽东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比较研究
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来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毛泽东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等,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毛泽东绝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融入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毛泽东在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有的学者看问题不是从分析入手,而是采用演绎法,先从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抽象的规律、原则、定义出发,去接触现象,毛泽东甚至指出这样的观点是“没有说服力、没有吸引力,读起来没有兴趣,一看就可以知道是一些只写文章、没有实际经验的书生写的。”[7]
毛泽东实踐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毛泽东实践观是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魏俊章(1983)在《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贡献》一文中论述了关于毛泽东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贡献。毛泽东实践观虽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是不是完全套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进行指导的。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以及后来发表的《实践论》从理论和思想上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刻内涵,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调查和分析了中国国情,最终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其次,毛泽东实践观对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新的概括。毛泽东实践观是毛泽东在继承、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过程中,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表述方式,对实践的概念做出新的概括和规定得到的。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实践就是做或者行动,也即是“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而且他还把“实践”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行”同等看待,认为实践就是“行”,认识就是“知”,并且进一步对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以及社会的历史性进行了系统阐述。
最后,毛泽东实践观进一步阐述了实践的基本特性。魏俊章(1983)[8]在《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贡献》一文中还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实践观的基本特性。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观点,人类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内能够引起世界变化的活动都属于实践活动,毛泽东在这个基本观点中进行了深入阐述,归纳了实践的几个基本特性:第一,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实践不是抽象、静止、鼓励的个人活动,而是必须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众性活动。第二,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实践是人运用物质的工具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因此是超出主观认知,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现实物质力量。第三,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实践的能动性体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会有其意识和目的,根据目的和客观实际,引出思想、道理和意见,提出相应的计划、方针和办法,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让其改变符合预期的目的和需求。
总体而言,毛泽东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论述,并结合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实践,探索出了适合中国道路的实践观,同时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三、毛泽东实践观的贡献和意义研究
毛泽东实践观的思想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当今来深化毛泽东实践观,探索毛泽东实践观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对于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者魏俊章(1983)[8]认为毛泽东的实践观是在完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人的时代背景,毛泽东实践观形成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是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因此,毛泽东的实践观一开始就注重将哲学的问题与中国的实际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实践观的贡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群众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始终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实践,走群众路线的道路。
一方面,毛泽东实践观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方面,第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毛泽东通过中国革命实践和自己的深度学习和概括对马克思时间观的内涵和外延深度理解,并且对实践的外延进行了论述,而这些论述有利于深入研究人类实践形式及其分化和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是在理论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指导意义。第二,毛泽东实践观对实践活动的道德内容进行了科学规定,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发展,还是一个创造性的贡献。第三,毛泽东实践观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原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实现了真正的知行统一,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大突破。总而言之,欧阳英在毛泽东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发展方面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其不仅是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发展方面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实践观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知行观转变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第二,首创了集体主义的实践观;第三,改变了我国传统知行观的整体发展的方向。
总而言之,毛泽东实践观的产生标志了我国传统的知行观的发展方向的根本转变,和旧的思想时代的终结。在毛泽东实践观的指导下,人们更多思考如何科学地进行实践,以及如何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概括成理论,以及讨论道德实践和生产劳动之间的有机结合等。毛泽东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和特殊的贡献,并且在发展中国的知行观方面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四、进入21世纪毛泽东实践观的当代价值研究
时代在发展,实践在进步,毛泽东实践观在当代的价值、影响和发展这一话题可以说在不同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方法和价值,因此不同时期的学者都有其不断更新的观点。
21世纪毛泽东实践观最新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学者们依然在不断从毛泽东的经典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汲取养分,许全兴《〈实践论〉〈矛盾论〉研究综论》(2013年)从综述角度分析了“两论”从准备写作,写作过程,出版及后期影响和争议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实践哲学视域下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崔丽华《〈实践论〉〈矛盾论〉导读》(2014年),杨礼信《重读〈实践论〉〈矛盾论〉》(2014年),李维武《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重读毛泽东〈实践论〉》等,也都是站在新时期新视角解读毛泽东哲学经典,从中探索今世价值。欧阳英《重读毛泽东——毛泽东实践思想的当代语境分析》[9],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当代语境作为思考背景、角度解读毛泽东实践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意义。
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当代价值研究。湘潭大学李佑新(2007)[10]教授的《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试图从毛泽东青年时期思想形成的过程出发,分析为何是毛泽东能够率先提出并解决中国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样一个问题。认为毛泽东的实践思想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萌芽,并且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巧妙地结合,形成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王文兵(2010)教授《论实践哲学的旨趣与命运——以毛泽东哲学为参照》[11]具体从毛泽东的哲学出发,说明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区别所在。刘景钊教授(2008)《毛泽东实践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与背景》[12]分析指出,毛泽东实践思想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深刻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致性,并且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左”、右倾错误路线清算及本人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和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践的毛泽东实践哲学。
毛泽东实践观当代普遍价值研究。马莉(2003)[13]在《新形势下再谈毛泽东的实践观》一文中,就当时形势,肯定了毛泽东实践观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毛泽东实践观在21世纪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在大大增强,虽然其论述的环境已经成了历史,但是其中包含的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依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因此,重温和学习毛泽东实践观,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魏小换(2010)[14]在《毛泽东实践观的当代价值》一文中,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实践观依然具有其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毛泽东实践观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其次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五、总结
总的说来,国内外学者对毛泽东实践观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面的贡献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作用采取肯定的态度。可以说,毛泽东实践观是毛泽东思想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和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同时,对于毛泽东实践观的研究不能全面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正确认识,才能发挥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能动作用,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林青山.論毛泽东实践观的由来、形成和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1983(4):33-40.
[3]郑邦兴.试论五四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和实践观[J].社会主义研究,1994(1):28-31.
[4]李洋.浅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J].才智,2014(24):253
[5]刘若飞.浅论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12):96-99.
[6]姜涛.毛泽东晚年实践观的失误及其给人们的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S2):56-59.
[7]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9.
[8]魏俊章.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1983(6):8-14.
[9]欧阳英.重读毛泽东——毛泽东实践思想的当代语境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李佑新.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J].哲学研究,2007(12):12-17.
[11]王文兵.论实践哲学的旨趣与命运——以毛泽东哲学为参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5):74-79
[12]刘景钊.毛泽东实践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与背景[J].毛泽东研究,2008(11):10-13.
[13]马莉.新形势下再谈毛泽东的实践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2):24-26.
[14]魏小换.毛泽东实践观的当代价值[J].学理论,2010(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