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坚 谈珂
摘要:青瓷是祖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宜兴青瓷是千年陶都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当前,宜兴青瓷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担当起振兴宜兴青瓷的历史重任?从总结历史中反思经验与教训,从分析现状中剖析成绩与差距,从展望远景中理清思路和对策,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宜兴青瓷;越窑;十九大;文化繁荣;历史责任
一、宜兴青瓷的历史地位
源远流长的三千年。宜兴是我国青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宜兴青瓷出现在商代,到西周已逐渐成熟,能烧制温度达1114℃、吸水率0.5%的原始青瓷。汉代之后,开始使用直焰窑和圆形窑,烧制的青瓷产品十分美观,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馆的由宜兴周墓墩出土的西晋神兽尊,造型奇异,釉质润泽,生动体现了当时的水准。直至唐宋,已使用大型龙窑,宜兴境内“白甀家家哀玉响,青窑处处画溪烟”,就是对那时盛况的描述。在漫长的历史中,宜兴青瓷形成了自己的成长脉络、烧造技艺、文化内涵和独特成就,成为吴越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辉煌短暂的三十年。遵照周总理关于恢复古陶瓷的指示,江苏省轻工厅于1961年在宜兴组织青瓷的恢复试制工作,并于当年获得成功,此后的30年,宜兴青瓷被外交部、文化部定为国家礼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西方爱好者赞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江苏宜兴和浙江龙泉由此并称为中国青瓷的两大产区。只是好景不长,到90年代中期,宜兴青瓷迅速走向衰落。
纵观宜兴青瓷的脉络,起起落落,其原委值得探究。从历史看,漫长的历程为何逐渐湮灭?我想,或许千年前当地泥料的耐火度偏低,铁含量偏高,胎体白度偏黄,加之木材燃点不高,致使产品品质与其他产区相比缺乏竞争力,最终被外地的青瓷、白瓷所取代,而宜兴本地陶瓷转向以紫砂、均陶为主的产业之路。从现代看,迅速崛起之后又为何很快中断?除市场因素外,企业机制、体制也是重要的成因。
二、青瓷发展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使宜兴青瓷的振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三条:
1、各级政府的重视,是青瓷振兴的首要保障。2008年,在青瓷复产的第二年,宜兴市政府就联合中国古陶瓷学会,召开“振兴宜兴青瓷研讨会”。2009年、2011年,“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无锡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省政府有关部门将宜兴青瓷列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给予专项资助。这些,充分显示了各级政府对“振兴宜兴青瓷、再创历史辉煌”的关注和扶持。
2、陶都产区的兴盛,是青瓷振兴的优越环境。千年陶都宜兴,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尤其是陶瓷品种门类众多,拥有被誉为“五朵金花”的紫砂、青瓷、均陶、精陶和美彩陶,技艺精湛,相互融合,使得青瓷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宜兴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第5位,为青瓷的振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3、复产十余年的成效,是青瓷振兴的坚实基础。2007年宜兴青瓷复产以来,技艺水平奇迹般地提升,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成型制作、装饰手法、器型结构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先后在国家级、省市级陶艺评比中获得近百个奖项,标志着宜兴青瓷又开创了新的局面,为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宜兴青瓷的振兴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从纵向看,对宜兴青瓷的历史仍挖掘探索得不深,对她应有的地位还彰显得不够;从横向看,宜兴青瓷的企业个数少、从业人员少,与浙江龙泉,尤其是宜兴紫砂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从青瓷自身的特性看,工艺比较复杂,产生效益的周期长,造成厂难办、人难留的状况。
三、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宜兴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创的青瓷事业,现在历史性地传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这个“我们”,首先是指青瓷从业人员,可以说是义不容辞。
在近几年的复产过程中,我们已做了这样一些工作:1、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专业人员,形成“老、中、青”衔接的人才结构;2、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得到了研发、信息、设计、人才方面的支持;3、创立“谈青窑艺”品牌,成立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加强青瓷文化的研究与交流;4、出版青瓷专刊,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扩大对外宣传。这些工作的成效已初现端倪,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振兴”这个课题,依然任重道远,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为此,需重点走好以下几步:一是继承传统与创意开发结合,走时代化之路;二是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结合,走产业化之路;三是传统手法与现代科技结合,保留必要的手工操作技艺,走规模化之路。
同时,这个“我们”,还应扩大到政府部门以及与振兴青瓷有共识的社会各界,共同来重视和支持,让她处于一种受保护的状态,而不再任其自生自灭。1、加强规划,加强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加强对古代青瓷的研究,还原她应有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地位。2、加大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青瓷产业,创办青瓷生产经营企业,创办各类展示场馆,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3、搭建平台,鼓励专业人才投身青瓷行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政府在社会地位、职称荣誉、经济待遇方面给予专项优惠。
四、结语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现如今,振兴宜兴青瓷,刻不容缓;振兴宜兴青瓷,责无旁贷。有识之士齐心协力,振兴宜兴青瓷,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宜兴青瓷》2010年9月第一版
[2]《陶瓷文化》、《宜兴年鉴》2004年
[3]《宜兴陶瓷生产的历史发展》、《宜兴紫砂简史》宜兴陶瓷公司主编1978年
[4]《青瓷器》、《江苏省省志——陶瓷工業志》1987年
作者简介:
谈志坚,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谈珂,宜兴市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