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俄罗斯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在自己执政时期至少都做过两件事:首先宣布要与行贿受贿的恶习做斗争,然后又不得不承认此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1556年,莫斯科贸易广场。伊凡雷帝问站在一旁的刽子手们:“你们谁会分鹅?这个家伙太贪了,收了一只烤鹅,鹅肚子里塞满了金币。”此时他脚下正跪着一个即将被处决的贪官。刽子手们鸦雀无声,伊凡雷帝见状冷笑着继续说:“我来教你们。先砍下他的两条小腿,然后再剁下他的两只胳膊。”刽子手闻言手起刀落。“怎么,鹅肉好吃吗?”伊凡雷帝故作和蔼地柔声问在痛苦中挣扎的那个贪官。最后这个倒霉蛋才终于被砍了头。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对收受贿赂者处以极刑。
16世纪中叶之前,俄罗斯一直实行食邑制。不管是军队中的将领、政府部门的高官,还是各部门的小职员,都没有薪酬,他们都是靠收受贿赂生活——你拿钱,我办事。这些当权者的压榨勒索导致怨声载道。1555年食邑制被废除。伊凡雷帝用国库的钱给政府服务人员支付薪酬,并第一个禁止收受贿赂。但是人们还是照旧给当权者行贿,只图事情能够得以解决,而且伊凡雷帝自己也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收受贿赂的人经常是他身边的人。众所周知,伊凡雷帝的特辖区最高长官马留塔·斯库拉托夫经常收受贿赂,他在自己的侦审厅里从那些被怀疑者身上搜刮了大量钱财。1572年特辖军解散后,马留塔失宠,他的末日也即将来临,人们纷纷举报他滥用职权,但他随即参加了利沃尼亚战争,1573年初,在突袭维森施坦堡时阵亡。根据伊万雷帝的命令,马留塔·斯库拉托夫的遗体被运回约瑟夫—沃洛科拉姆斯克修道院,伊凡雷帝甚至亲自出资150卢布为其治丧,超过了为自己的哥哥尤里和妻子玛法·索巴吉娜葬礼的出资。
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被认为是一位性格懦弱的沙皇,其周围简直就是围着一群土匪,他们操纵朝政,鱼肉人民。领主伊利亚·达尼洛维奇·米洛斯拉夫斯基是阿列克塞第一任妻子的父亲,他阻碍财政厅的工作,想出很多馊主意设置贸易障碍,比如超过三车草料不得过桥,超过一车的皮货没有特别许可证不得运进城里等等。这样谁给他行贿,他就给谁颁发相应的许可证。米洛斯拉夫斯基还利用职权把自己一大堆穷亲戚都安置到了重要岗位上,这些人也格外贪婪。
而缙绅自治会最高长官列翁季·普列谢耶夫的索贿手段无出其右。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普列谢耶夫简直把法庭变成了他敲诈勒索的工具。他首先找一帮线人,暗中调查领主和贵族们的财产状况,然后再栽赃陷害,指控他们犯有盗窃、杀人或者其他严重的刑事罪,把他们投进监狱。谁想出来,谁就拿钱,有钱才能保住性命。
1648年5月25日,沙皇米哈伊洛维奇从谢尔盖耶夫圣三一教堂回宫时,车队被人群拦住了,人们齐声高喊,向沙皇控诉皇亲国戚们的罪恶。普列谢耶夫手下的人冲进人群,开始用鞭子抽打人们。人群被激怒了,大家纷纷拿起棍棒和石头反击。怒不可遏的人群冲进了克里姆林宫,把一些领主的家洗劫一空。沙皇吓坏了,决定牺牲普列谢耶夫。普列谢耶夫被刽子手们带到了红场上,但是人们要自己报仇雪恨,他们从火枪兵手里夺过普列谢耶夫,用石头砸碎了他的头,拖着他赤裸的尸体游街,边走边喊:“都来看看强盗和窃贼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吧!”
彼得一世继位后,为了根除食邑制的残余和敲诈勒索的恶行,采取了果断措施。1714年,彼得一世颁布法令,规定收受贿赂最高可判处死刑;任何收受贿赂的行为都是刑事犯罪,同时行贿也是犯罪。当然死刑只适用于那些数额巨大的受贿行为,如果受贿数额较小,受贿者根据情况可能被贬为士兵、流放到集中营、关进监狱、没收财产或者罚款。彼得一世还设置了督察官,秘密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尽管如此,收受贿赂现象依然存在。有一次,彼得一世在枢密院例行会议上听到有人提到贪污的事,就威胁说要颁布一道法令,不管是谁,哪怕从国库偷的钱只够买一根绳子,也要处以绞刑。而时任总检察长的巴维尔·雅古任斯基则说:“您难道要当一个光杆皇帝吗?不需要我们这些大臣啦?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窃贼,区别就是有的人偷得多点儿,有的人偷得少点儿,仅此而已。”而俄罗斯帝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受贿大鳄正是彼得一世的“知心朋友”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他的受贿大手无处不伸:从军事分院收受10000卢布;从莫斯科财政院收受53679卢布为其掩盖金库亏空;还收受了乌克兰贵族伊万·马泽帕的贿赂,帮助其当选“盖特曼”(“盖特曼”是15—18世纪波兰、乌克兰及立陶宛大公国军队指挥官的头衔,地位仅次于君主);收受了当时另一个著名贪官加加林伯爵的5000卢布,为其隐瞒挪用公款行为。自1714年起,缅希科夫因为滥用职权和盗窃国家财产就一直被调查,并不止一次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正是靠彼得一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即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庇护才得以免除刑事处罚。叶卡捷琳娜一世统治时期,缅希科夫更是如日中天,成了这个国家真正的統治者。但彼得二世登基后,这位前朝重臣的政治生涯走到了尽头。1727年他先被流放到了拉宁堡,后到了西伯利亚的别廖佐夫小镇,在那里他和家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10卢布。他努力节约日常开销,用省下来的钱建了一座小教堂,并亲任教堂执事,礼拜布道时,号召不可收受贿赂。
彼得一世去世后,俄罗斯帝国成了“女人的天下”,历代女皇身边都围绕着一大群宠臣。这些人位高权重,损公肥私,中饱私囊。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德国人恩斯特·约翰·冯·比龙——安娜·伊凡诺夫娜女皇的首席顾问和情夫,后为库尔兰公爵。他从普鲁士收受了20万塔勒,许诺拆散俄法联盟;又收取了同样多的贿赂保证让一个普鲁士国王的儿子登上库尔兰公爵的宝座。比龙还特许英国人经过俄罗斯领土与东方各国进行过境免税贸易,并从中渔利。这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却填满了比龙的腰包。安娜·伊凡诺夫娜去世后,俄罗斯贵族不满德国人对俄国宫廷的影响,发动了一场政变,比龙被控企图篡权谋位,判处死刑,后改判流放到西伯利亚的佩雷姆和雅罗斯拉夫尔。彼得三世一直对德国人心存好感,登基后将其召回,并归还了他部分被没收的财产。而德国人出身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出于仁慈和怜悯”,让比龙重登了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公爵的宝座。
叶卡捷琳娜二世取得政权后,立刻颁布法令加强法制,整治收受贿赂。但许多法官却把自己的职位当成了敛财工具。薪俸不够,贿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收入来源。甚至那些身居要职的高官也认为,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地位不相符。比如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臣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他的贪欲与其他人相比也许真不算大,他只收受了法国人和英国人大约20万卢布的贿赂,保证俄罗斯不会参加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而让波将金声名受损的则另有其事:他向女皇的“预备役”情人们出售与女皇共度良宵的机会,每夜10万卢布。这可比与法国人、英国人打交道上算多了。命运之神对波将金一直不薄,即使失宠后,他也没有失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任,仍然身居要职,并在1783年吞并克里米亚时一显身手。
尼古拉一世时收受贿赂被认为是十恶不赦,但当时薪俸仍然很低,收受贿赂依然不可避免,也无法根除。尼古拉一世也很清楚他周围的人谁最擅长此道,首屈一指的就是他最信任的人——将军、圣彼得堡警察局长谢尔盖·亚历山大洛维奇·科科什金。当科科什金的贪腐行为浮出水面后,有人马上报告了尼古拉一世,但尼古拉一世却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有他当圣彼得堡的警察局长,我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沙皇的信任是最大的纵容。科科什金在很多建筑工程合同上大捞特捞。在争取建筑权时,他让建筑商们展开竞争,当然谁给的钱多,谁就会成为胜利者,然后他又不止一次地提高工程预算,从中渔利。矿业部大楼和阿列克塞耶夫女子中学大楼就是这样建起来的。科科什金死得非常意外:他一时好奇爬上了一栋在建大楼的脚手架,不慎摔了下去。
亚历山大二世也同样袒护自己身边的人。军事大臣德米特里·米柳金曾这样写道:“真是令人惊讶,作为一个拥有8000万臣民的一国之君竟然如此毫无原则。一方面,当有人举报某个贫穷的小官贪污或者收取了几百、几千个卢布的贿赂时,他要求严查到每个戈比;另一方面,他又肆意把修建铁路的特许权分发给自己的宠臣,让他们从中得到数百万卢布的好处,用以改善经济状况。”亚历山大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尤里耶夫斯卡娅简直就是把修建铁路的特许权当成买卖做了,大部分修路合同都是按照她的直接授意批给了那些给她贿赂多的人。这些贿赂以数百万计。例如,企业主卡尔·冯·梅卡为了获得修建塞瓦斯托波尔铁路支线的特许权交了150万切尔沃涅茨(1切尔沃涅茨等于3卢布),同时,工程师尼古拉·叶菲莫维奇也用数量相同的贿赂获得了修建该铁路的特许权,于是冯·梅卡急忙去向宪兵头子彼得·舒瓦洛夫求助。彼得·舒瓦洛夫当时人称彼得四世。最终,这条铁路的特许权从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芙娜手中不翼而飞了。盛怒中,米哈伊洛夫娜跑到丈夫面前告了舒瓦洛夫一状,结果舒瓦洛夫就被打发到伦敦当大使去了。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米哈伊洛芙娜离开了俄罗斯,放弃了皇位继承权,条件是每年支付给她10万卢布的赡养费。
俄罗斯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时,高居收受贿赂榜首的当推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他先任交通大臣,后为财政大臣。他的一个受贿故事和萨兰斯克铁路有关。1891年,萨兰斯克当地的商人反对铁路通到萨兰斯克,他们认为这会导致当地居民的贫困和一些不法之徒的涌入。“应该找找咱们的维特。”商人们达成了共识,募集了50万卢布交给维特,于是铁路改修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鲁扎耶夫卡。而当这个小镇变成了一个交通枢纽,财源滚滚而来的时候,萨兰斯克人后悔不迭,决定再次行贿维特。于是他们又筹集了50万卢布给维特,当然铁路也如商人们所愿,经过了萨兰斯克。维特的贪腐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因为他对沙皇一家有着重要影响,并对俄罗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很多不法行为也因此得到了原谅。
纵观俄罗斯历史,每个时期都出台了整顿吏治的法律,采取了一系列反贪举措(见下表)。但从事实上看,这些规定和措施收效甚微,贪腐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上述受贿大鳄们的嚣张存在足以证明反腐的复杂多艰。
更有意思的是,1830年,俄罗斯作家埃拉斯特·彼得洛维奇·佩尔佐夫还出版了一部名为《行贿受贿的艺术》的作品,堪称混迹官场必备的参考书。该书尽管不乏戏谑意味,但众所周知,玩笑从来都是三分戏言、七分真实。在书中,作者把贿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物贿赂。包括宴请、赠送礼品、无偿出售动产和转让家奴……这其中“最好”的方式是宴请,因为这种贿赂藏匿的地方非常安全隐秘——就在胃里,永远也不可能被发现。第二类是金钱贿赂。首选纸币,因为纸币交接时不会发出声响,很容易兑换成金银,而且方便放在任何地方,比如衣袋中、领结下、靴子里和挽起的袖口后……第三类是互相给予好处。例如,审理案件时,哪方当事人能为办事员的升迁提供方便,判决结果就对哪方当事人有利;法官对书记官的诬陷诽谤视而不见,目的只是为了不失去一个打桥牌的牌友;长官放任自己的秘书胡作非为,就是因为这个下属擅长为他打理私事;为了赢得一位美丽女士的芳心,法官免除她丈夫的牢狱之灾,因为漂亮女人的媚眼也是一种贿赂……
此外,佩尔佐夫在书中也为受贿者献计献策:前来办事的人一进门,刚打个招呼,您就装出一副要事缠身的样子,心不在焉地听,含含糊糊地答。如果来人开始表明来意,您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的样子,皱着眉头盯着他,不时地“是啊,是啊”打断他,直到他意识到您无暇理他,知趣地离开。他再来,您还是这么对付他。他来三次、五次、十次,您都这么应付他,直到他俯到您耳边说,他会感激您的……仔细品来,佩尔佐夫大作中所讲述的行贿受贿的艺术实非作家本人的发明创造,而完全是人类贿赂史上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