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似乎一直陪在我身边,却又似乎隐隐约约的,因为他总是匆匆忙忙地要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父亲的话很少,爱观察爱思考,他是母亲嘴里的“烂好人”,他的一生经历坎坷。19岁的时候自己贷款办起了养鸡场,就在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之际,一场车祸将他卷入了昏迷,也彻底把他拖垮到人生的低谷,还好老天眷顾这位善良的少年,让他活了下来。可是虚弱的他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因为医疗费用拖欠了巨额欠款,因为家庭贫困,兄弟姐妹较多,爷爷奶奶根本无法给予父亲任何援助。20多岁的我可以想象那时与我年龄相仿的父亲的感受,一个人在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却遭遇了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打击,就像一场暴风雨摧打着稚嫩的花朵,那样昏暗的日子父亲还是一步步勇敢地熬了下来。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慢慢变得寡言吧。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父亲在内心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他从不抱怨,从不气馁。长这么大我从未见他指责过任何人,但他对自己却总是最苛刻的,凡事追求完美,哪怕历经千辛万苦。
以前总是不懂父亲,因为他的寡言。成绩考得好了,他就满意地笑笑;考得不好,他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斥责,或是训骂,看完后成绩单往一边一扔,然后给我讲讲贾平凹。他的骨子里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人,只可惜时间和生活的磨练让他不得不向柴米油盐妥协。渐渐长大后,上初中的我正处于叛逆期,也不知怎么,有一段时间经常和父亲顶嘴吵架,纵然父亲一向对我那么好,却感觉再也回不到小时候那种温暖。小时候下雪天最喜欢和父亲一起走那段狭窄的下坡路,因为那条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父亲用他的手抓住我的两只手,他一边走在路上,一边把我吊在空中,我总会任性地肆意挣扎,父亲总能把我抓得紧紧的。小时候没钱坐过山车、海盗船,但是能和父亲一起走走那条路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暮春时节,父亲会在果园里修剪苹果树,我像只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跟在他后面,他剪树的时候我总要爬到树上看着他,父亲不会说我,浅然地笑着,嘴里哼着小曲儿。可是正值初中的我就是无法理解他的寡言,别人都有父亲接送,别人都有好看的包书皮书包,为什么我的用了一年又一年,洗得已经发白了,还是这一个。时不时的就会抱怨父亲,可是父亲从来没有指责过我。那些年的温暖不知不觉就在我的每一份抱怨中逐渐消失,直到我和父亲坐着互相沉默。
那几年的时光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就要成为一个大学生了,送我的时候父亲说让你妈去吧,我这人粗心,怕啥都给你弄不好,没钱记得打电话。平时都不打电话的父亲,在我去报名的路上打了很多电话,我知道他的心里其实是有牵挂的。父亲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在闲暇时间喜欢看看书,读读报纸,也写点儿小文,可是他真的不善于表达和交流。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里面,父亲总是那个匆匆忙忙的人,一会儿看看水表,查查电表,看看线路都好着没。寒假放假回去,一家人围着火炉,暖暖的,其乐融融。弟弟拿回来成绩单,母亲开始絮絮叨叨各种评论,而父亲像是对曾经的我一样,没有指责和批评,考得好了笑笑,不好也没关系,再努力吧。因为一些琐碎的话题,我和父亲又开始交流了,给他讲述我在大学里遇到的各种新鲜事,我的收获与成果。我告诉父亲,我的征文在系上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父亲的话匣子便再也停不下来,他开始给我讲述他年少时候的文学梦,他曾经多么渴望上学读书。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總觉得自己像父亲放出的风筝,不能迷失,要飞向蓝天,实现我们共同的愿望。上大学后父亲很少打电话,似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关心你是否吃饱穿暖,唠唠叨叨的总是母亲。即使父亲偶尔打一个电话,也只会问你,要不要钱,最直接,也最现实。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对话,所以每次总把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关心,换种方式讲给母亲,她会传达给父亲。直到有一次,天气突然骤变降温,下午的时候父亲打电话过来,提醒我注意天气变化,多穿衣服。接完电话我既感动又意外。父亲从来不会这样直接说,每次都是母亲,我觉得父亲一定是内心十分放心不下,才会打电话过来。
现在的我不会因为任何事情和父亲争吵,更不会抱怨他了。看着弟弟一步步成长,我才懂得做大人的不易。父母为我们付出太多了,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引导。我们从来都没有任何理由去抱怨责怪父母给我们的不够好。我想,但凡他们能拿出来的一定是他们的力所能及,一定是他们的所有。我也明白了,父亲的温暖从未消失,他总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关心我,保护我。那些年的沉默寡言其实不过是自己的咎由自取罢了。记得有人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父亲是什么?父亲就是冰箱里面的灯,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他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刻出现。父亲的爱,温暖如初,从来不曾改变。那些年下雪天走过的小路总是回忆里最暖的缱绻,而如今的每一次牵挂与问候更加让人眷恋。生活里的美好太多,温暖如初的感触就像一杯美酒一样,让人的回忆都充溢着阳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