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世伟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3)
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周期长、工程量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精细化管理,职能,才能够提高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其中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管理职能,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所以,加强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当下的建筑工程企业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造成安全事故不断,为了改变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推进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需要将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因此首先需要了解当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加强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安全生产,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正所谓安全生产责任大于泰山,因此,面临着建筑工程的危险性,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不出现任何的安全问题,推进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尤其是通过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地排除一些安全隐患,避免造成安全事故,保证项目建设的周期,如期实现交工。因此,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后期使用,通过进行安全管理,能确保创建一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安全施工环境。
其次,关爱施工人员的生命。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推进安全生产,能够真正的维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员工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国作为以人为本的国家,只有关爱施工人员的生命,才能使得建筑行业长足进步。
最后,维护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中比较注重经济利益,因此,要避免出现任何不必要的支出,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损害到建筑工程企业信誉和形象,甚至造成建筑工程经济利益的受损,因此,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能够避免企业在安全事故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工医疗费用或者是员工纠纷的诉讼费等,能够真正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避免出现一些意外费用的支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的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够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方面,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安全管理的意识相对淡薄,比如说对于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进行施工等行为不关注,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中麻痹大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更有甚者,部分单位为了缩减支出,缺乏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追悔莫及。比如,为了缩减支出,在安全设施材料的选择时以次充好,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出现问题时无据可循。由于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因此,有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一旦出现问题时由于制度不健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的推诿扯皮、不承认责任,不仅造成问题无法解决,而且还会引发纠纷,甚至延误项目建设的周期,不利于施工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当下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相关的规章制度十分不健全,影响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材料无需的摆放、生活区和工作区混乱,这都是由于缺乏安全规范的制约,造成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无法有效落实。
第三,施工中不按着安全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施工单位不能很好地开展安全管理,有可能造成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能够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施工,一方面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质量,造成建筑工程难以顺利通过验收;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安全事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如果施工单位长期不组织安全检查,难免会让施工人员产生懈怠心理,最后由于粗心大意引发安全事故。
第四,缺乏安全管理的监督和举措,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施工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如果施工中不能更好的推进安全检查和监督,那么也会造成施工的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的排除,最后造成安全事故,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不能够对施工的关键点进行检查,很有可能酿成大祸,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企业的破产。
为了有效地解决当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全面提升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领导层,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将各种安全管理的工作有效地落实,能够使得施工人员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工作。为了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安全生产的责任严格的划分和落实。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需要保证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需要聘请专家或者是考察等方式,确保制度的全面、可行,并且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设置相互监督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鼓励不同建筑施工队伍和建筑施工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及时对举报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鼓励,提高其监督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作为安全施工的主体,必须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要加大培训的力度,比如,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施工人员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学习到安全生产的相关技巧和知识,提高施工的警觉性,确保安全生产,坚持警钟长鸣。另外,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应该在聘请人员组建施工队伍时选择一些专业出身的施工人员,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差造成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为了保证培训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不是浮于形式,应该在培训后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提高培训的效果。
再次,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避免不规范操作。要想在施工中不出现安全事故,需要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可以和安全部门组织监督和检查,规范施工人员的标准化施工。因此,聘请监理人员也是十分必要的,监理人员要对关键的环节或者是危险系数大的环节进行现场指导好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地按照施工规范展开施工,保证规范性和标准性,才能够真正的减少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时,为了避免监督人员不作为行为,企业和相关单位可以将其工作表现和奖惩机制等联系起来,使得其在奖惩制度的支持下积极地开展现场监督等工作,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质量。
最后,组织安全检查等活动,创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为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减少安全施工,应该通过组织安全检查等活动来创造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因此,在施工现场可以张贴一些安全的生产条幅以及安全生产的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可以根据施工的需要,编制安全生产的条例和规范,指导安全工作有效落实。利用定期检查,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开展的质量等进行评估,在通过不定期检查来预防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非安全生产建设行为,推动各项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合理开展,提高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也可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让施工人员了解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能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关爱施工人员的生命,还能够维护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当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施工中不按着安全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缺乏安全管理的监督和举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加强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另外,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也是必须的,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管理实效,确保建筑行业安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