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技术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

2018-03-28 19:59:56何满洪
四川水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屋脊古建筑墙体

何满洪

(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528299)

古建筑修缮工作是一个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古建筑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有的甚至存在了几百年,历经了风霜,因此,有一些古建筑在时间长河的洗刷中不免出现了一些残缺破败的情况,所谓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其实就是把这些出现了残缺破败的古建筑按照它历史中的本来面貌将其修缮。古建筑是时代的发展见证,我们中华人民的历史瑰宝,将一个一个残缺的古建筑恢复成原来的样貌,是对历史的保护和传承,每一栋古建筑都是历史的缩影,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如果想要将古建筑修缮成原来的样貌,就必须要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对于自己所修缮的古建筑一定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所修缮出来的古建筑才能够符合历史时期。技术人员还需要熟悉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掌握古建筑修复的基本原则,在修缮古建筑时,需要技术人员掌握传统的古代技术工艺,因为只有这样所修缮的古建筑才能够符合时代限定,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现代的修缮技术,以现代优秀的工程技术结合传统施工工艺,这样才能够有效修缮古建筑,本文将探讨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技术组织与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1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1.1 不改变原状

文物建筑修缮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其在当初建成之后的样子,也就是古建筑在没有被破坏之前的原来状况,如何确定已经被破坏的古建筑的原来样子,需要去详细的查阅历史,来到古建筑的所在地,对当地情况进行勘测调查。古建筑可能经过多次修缮,所以光靠肉眼,无法确定哪一部分是原件,而哪一部分是修缮之后的部分,所以必须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可以从古建筑上寻找修缮依据,也可以根据古建筑修缮的时间去推测,这就需要我们翻阅历史典籍,根据历史典籍所记载的建筑类型以及建筑工艺手法来探索古建筑的原状。

1.2 真实性和完整性

古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破坏了古建筑的真实性。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更能反映古建筑本身的材料、工艺及环境的真实性。古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古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个时代特征、具有价值的物质遗存都应保留,这是对古建筑完整性的尊重。例如乡村的许多古建筑祠堂在建国初期都曾用作村级办公场所、会堂甚至学校,建筑结构大多被改建,建筑墙面刷有那个时代留下的各种标语,在古建筑修缮时,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恢复原貌,抹去各个时代的使用痕迹,而是要保留现状,保留完整性。正确的去理解什么是保留现状,保留现状不是说要保留古建筑现在被破坏的样子,对于破坏性的修理,无论是技术价值,还是欣赏价值或者是其艺术价值都已经无法和刚刚修建时相比,我们就不能保留其现状,应该予以恢复,对于时代标语、砖石雕塑磨损等使用痕迹等则应当予以保留,所以说保留现状并不是意义上的全部保留,而是将已经出现破坏性修理的地方去除,恢复古建筑其本来结构和肌理,这样才能够通过古建筑来再现历史。

1.3 最低限度干预,使用恰当的技术

古建筑修缮往往容易落入大拆大建的怪圈。对于古建筑修缮应该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这个原则包括: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对于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够原位修复的,就不采用落架大修;能够纠偏扶正的,就不推倒重砌,尽量降低对古建筑的干预。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应该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这包括传统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施工工艺。对于现代的修缮技术,应该使用经检验有利于古建筑长期保存的成熟技术,必须是对古建筑无害的、可逆的。在使用新技术时必须明确以下原则,即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施工机械能够更多的、更好的保存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更有利原工艺技术的操作,同时又能减少劳动量,减轻劳动强度和加快速度,也更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2 古建筑修缮的施工工艺技术

2.1 传统修缮施工工艺技术

2.1.1 木构件修复施工

木构件是传统古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木构件要经受各种风霜雨雪的洗礼,许多木构件因为干湿的影响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劈裂或腐朽的情况。这就需要在修缮中对其进行修复。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构件的腐朽情况,可以做不同的处理:

第一点,挖补。每一个木构件的腐朽情况都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构件都会出现全部腐朽的情况,有的构件因为保护的比较好,所以只是出现了轻微的糟朽,只是表皮或者是局部出现了糟朽,中心并没有出现腐朽的情况,因此不影响构件的整体使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必将整个构件都重新修复,只需要采取挖补或者是包镶两种方法来进行修补就可以了,如果构件腐朽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大的话,可以在构件直径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方采取包镶的办法。

第二点,劈裂。木制构件的劈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制作时,木料没有干透,由于表层部分比内部容易干燥,木纤维的内外收缩不一致,年长日久就出现了裂缝,致使构件的强度降低,所以要采取加固措施。对于构件轻微的裂缝,可直接用铁箍加固,铁箍的数量与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定,铁箍可用圈形,接头处用螺栓或特制大帽钉联结牢固,使裂缝闭合,对于断面较大的矩形构件可用U形铁兜绊,上部用长脚螺栓拧牢,如果裂缝较宽可用木条嵌补严实,用胶粘牢,小式房屋中断面较小的构件也可采用铅丝或铁条扎绑,如果裂缝较长,糟朽不甚严重的,可在裂缝内浇铸加固,裂缝两头或其它漏隙处可用环氧树酯腻子塞缝补漏,按裂缝长度预留浇铸孔,待树酯固化后,用铁箍夹牢。

2.1.2 屋面修复施工

古建筑屋面由于年久失修,瓦面会出现变形、开裂。如果屋面无大面积出现问题,则无需整体揭瓦重修。

第一步,清除杂草。在拔杂草的时候应该连根拔起,在屋顶的瓦檐处的一些积土或者树叶要一并清除,清除后用水冲净瓦檐,在拔草的时候,如果发现某些瓦块出现松动的话,要及时进行修补。

第二步,局部挖补。在进行局部挖补的时候,首先要将瓦片的表面清理干净,然后把需要进行挖补的部分拆卸下来,清除上面覆盖的灰尘,重修时一定要注意将新旧瓦片搭接严密,保持上下直顺[1]。

第三步,修复屋脊。如果屋脊损坏的,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话,不需要动用大规模的修复,只需要用灰将其涂抹严实即可,如果出现破碎的需要更换的瓦片,我们不要轻易地将其扔掉,或者是换掉,能修复的尽量修复[2]。

2.1.3 风化、酥碱墙体剔补施工

古建筑墙体往往会出现酥碱、风化残损,受潮严重长满青苔,植物根系覆盖,墙体开裂等情况。修缮中需对风化、酥碱严重墙体作剔补处理,对裂缝墙进行灌浆加固处理。

第一点,风化、酥碱墙体剔补。采用凿把风化、酥碱的青砖块凿成几块碎砖,慢慢取出碎砖块料。剔除风化、酥碱砖块时严重用力过重而振动周边完好的青砖,同时也不允许打凿周边完好的青砖。如果周边面风化、酥碱砖块面积过大,不适而同时剔出超过多 4块砖块,同时剔出多块砖块会对墙体安全性带来风险。必需边剔边补的方式进行施工。风化、酥碱剔出后,测量原有的青砖大小尺寸,同时挑选跟原砖尺寸的砖块进行补砌。补砌前要先对墙体淋水,确保砖块填补后灰缝不易干而影响灰浆强度。

第二点,墙体裂缝加固。墙体裂缝加固补强采用膨胀水泥浆进行灌注,水泥浆的水灰比控制在于0.45-0.40之间,注浆的压强控制在0.15MPa之内。墙体裂缝注浆完,砖墙周边有水泥浆的需要清理干净。水泥浆凝结后要采用青砖粉进行抹缝,确保裂缝颜色一致。

2.2 现代修缮施工工艺技术

2.2.1 屋脊整体吊升技术

岭南地区的古建筑,特别是各种庙宇、祠堂建筑屋脊主要为陶塑屋脊和灰塑屋脊,脊饰精美,具有相当大的文物保护价值。所谓的屋脊整体吊升技术就是通过独特的吊升系统和方法对屋脊进行整体吊升在空中固定,使屋脊与屋面分离,屋面修复后,屋脊整体下降复位,避免了屋脊受损,实现了屋脊和脊饰的整体原状保护。

2.2.2 古建筑墙体矫正技术

古建筑墙体出现大面积出现倾斜、歪闪、扭曲、鼓涨的情况,传统的做法是拆除墙体编号重砌,由于古建筑墙体经常有砖雕、彩画和灰塑等装饰,因此对古建筑拆除墙体重砌,对文物建筑的文物价值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古建筑墙体矫正技术就是在墙体一侧设置组合钢管垂直限位支撑系统,用以确立墙体的垂直基准面,控制墙体的水平位移;在墙体的另一侧搭设组合钢管支顶系统,通过调节支顶系统端部的微调螺杆的伸出长度,对墙体施加作用力,可使墙体产生水平位移;两者共同作用,达到矫正墙体的效果。

3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管理

古建筑修缮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施工工程,在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我们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古建筑保护修缮措施的合理与否,对古建筑的安全与价值至关重要。古建筑不能再生,在技术质量措施上的任何一点疏忽,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尤其是文物建筑建造年代都比较久远,结构与现代建筑多有不同,破损、不稳固的地方也比较多,修缮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许多施工企业缺少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在施工过程没有组织精心施工,结果使得修复变成了对历史文化的破坏甚至毁灭。

古建筑修缮精细化管理施工除了对技术质量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外,还要对进度精细化管理。古建筑修缮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但不代表工程施工进程缓慢,进度拖沓。一旦施工缓慢,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收益。我们应该采取一个合适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进度管理手段,有效的协调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进度管理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古建筑,设计出一个符合整个工程的合理的可行的施工计划。例如,根据实际的修缮内容,提前安排木料、砖瓦的采购等。所编制的施工计划一定要合情合理且足够精细,易于指导施工,因为施工计划在日后要用于指导整个施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另外,古建筑修缮还可以引入先进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进行辅助管理。采用BIM技术可以直观的指导修缮施工,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部位、节点可以比传统施工图纸表达得更清晰。现在很多古建筑需要进行活化利用,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古建筑上增加各种水电管线,采用BIM技术可以对管线进行合理的布局,减少对古建筑本体的损害。

4 结束语

古建筑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不能够放弃的珍贵遗产,古建筑的修缮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古建筑时代的升华,希望能够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让大家都明白古建筑的珍贵。

猜你喜欢
屋脊古建筑墙体
屋脊山之春
江淮法治(2022年4期)2022-03-16 07:34:48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16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中国古建筑
视野(2018年18期)2018-09-26 02:47:52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上海建材(2018年2期)2018-06-26 08:50:54
浙西屋脊清凉峰
浙江林业(2017年8期)2017-11-13 03:31:53
在西藏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文物季刊(2017年1期)2017-02-10 13:51:01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大众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