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明 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中心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像的影响因素突出表现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方面。时代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新闻获取渠道,对新闻摄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均会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摄像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新闻实施同步报道[1]。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且尽量增强其感染力。新闻摄像的镜头下,需要捕捉更多吸引人注意力的画面,使镜头中的语言能够更加丰富,具有情感内涵。新闻摄像自身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则会直接影响其镜头下语言表达的效果。
首先,信息化时代下,呈现出数字设备平民化、摄影器材便捷化等特征。受众通过手机便能够记录各类事件,将新闻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发送,且在互联网进行传播[2]。在新闻摄像未到达现场之前,相关信息便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各类视频与图片抢占热搜,由官方渠道发布的新闻便难以引起民众的再次关注,故而新闻传播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随着数字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数字摄像技术具体包含3D动态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等等,能够弥补传统电视新闻摄像中的不足之处。3D动画技术具有立体、形象且逼真的效果,能够快速予以传播。无人航拍的视角较为广泛,均为数字摄像技术的优势所在。
最后,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变,也对新闻摄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图像接受速度明显优于文字,动态影像能够带给受众更多的视觉感受,吸引受众的视角。受众在自身喜好方面,呈现出碎片化、图文并茂的特征。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像工作可以通过增强摄像师职业能力,保证新闻摄像质量;迎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利用镜头传输情感等方式,实现工作模式的优化,彰显新闻摄像的优势与工作价值。
全媒体时代下,受众对新闻摄像中图像的要求显著增加[3]。若想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则需要不断提升新闻摄像人员的职业能力、技术水平,保证新闻摄像的质量。
首先,摄像设备需要保持稳定性特点。不管在任何新闻摄像的现场,均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摄像不稳定,晃动强烈等问题[4]。比如某电视台在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则由于镜头忽然性的晃动,对受众的视觉体验产生了不良影响。新闻摄像工作人员需要保证画面的稳定性。慢慢移动的方式下,避免发生突然跳转、晃动的情况。在摄像人员跟随镜头移动期间,则需要做到直行、碎步、双腿弯曲,使摄像机与双肩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需要提升实施试拍,明确画面的中心区域,避免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
其次,新闻摄像期间需要保证稳定性特点。新闻摄像工作人员需要在新闻拍摄现场,结合轴线侧展开工作。在两个新闻人物关系轴线的一侧放置3个机位,而后结合机位设计的三角原理,将3个机位分别设计为定位镜头、内外反拍镜头。定位镜头具体而言,主要用以拍摄外部环境,人物的站立位置等。内反拍镜头则主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外反拍镜头则用以表达人物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
最后,新闻摄像期间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摄像不能失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拍摄。画面中内容需要清晰、色彩真实。明确拍摄的中心,且构图需要准确,保证曝光度适宜,更好的呈现新闻摄像内容。
电视新闻摄像工作人员需要在严格遵循普遍规律与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个性特点与创造能力。新闻摄像作品中能够彰显工作人员的艺术修养、知识能力等。新闻摄像需要与时代发展的特点相互融合,借助镜头传输情感,吸引更多的受众,力求与受众实现情感共鸣。
比如新闻摄像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使镜头中的画面感更好,适当设计镜头语言,使新闻内容与新闻摄像作品相互融合,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新闻摄像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充分考虑空间、立体感以及时间等相关影响因素基础上,掌握光纤、色调及质感等相关应用技巧,将光线、时间及镜头有效融合,使新闻摄像镜头下的表现力增强。
全媒体时代下对新闻摄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摄像人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技术水平,保证新闻摄像的质量。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结合时代发展等特点展开各项工作,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优秀的工作能力,更好的借助镜头传输情感,表现新闻语言,对后期优秀新闻节目的制作也能够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新闻媒体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