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奇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行为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本能,传播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人的内在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外向传播两大类,而后者又可以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我们的广播电视就属于典型的大众传播,即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而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便是由大众传播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传递信息、教育大众、引导舆论和提供娱乐。每种节目类型都应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履行媒介的基本职能,不能因为综艺节目的主要职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而忽视了其他职能。因此综艺节目亦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综艺节目坚持明确、正确的价值导向其实就是在履行大众传媒的守门人功能、教师功能和娱乐功能。守门人即是“把关者”,它要求综艺节目应该对传播出去的信息负责,对其进行筛选和取舍。不能“唯收视率马首是瞻”,将追逐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教师的功能即进行社会教育,其实各个类型的电视节目都担负着广义的教育职能,肩负着传授民族历史、习俗、技术和道德价值观念等责任。这就要求综艺节目在表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应该符合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准则、主流的审美眼光和价值观念,为受众树立正确的示范和榜样。
而娱乐功能的关键是在于电视综艺节目应该立志为受众提供富有文化内涵、具有艺术审美性的、积极健康的娱乐,能够使受众在其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精神的升华,并以此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大众传播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方便信息传播、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现在很多粗制滥造、品位低俗的综艺节目充斥着受众的视野,久而久之对他们的鉴赏力和审美趣味产生腐蚀。大众媒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其传播内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和受众覆盖率广的特点使得这种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时间更为久远。所以这就要求“执剑人”—电视综艺节目的工作人员把握好价值导向,防微杜渐。
上文提到的为广大受众提供娱乐本身就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职能之一,问题是我们应该为受众提供什么样的娱乐呢?综艺节目应该为受众提供带有文化内涵、具有艺术审美特性的健康的、正面的娱乐,应该为受众提供蕴含着人类智慧、凝聚着历史内涵和饱含民族情感的节目内容和文艺作品,只有这样的节目才能够使受众的身心真正得到放松、使受众的情操得到熏陶以更好地投入到之后的工作之中。而现实中很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却把“娱乐”简单地等同于纯粹的视觉刺激或者低俗的插科打诨,这与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是相去甚远的。例如:《快乐大本营》2017年8月19日的节目中,嘉宾歌手李健的一位年仅16岁、正在上高一的女歌迷来到了节目现场,她自创了一套“爱心拳”送给李健,表演结束后何炅说:“人家这最后一个动作爱心发射,是问你有没有爱上她?”对于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来说,对自己偶像的喜爱无可厚非,但主持人用“爱上”这样仅限于男女之情的词汇是否会对正处于发育敏感时期的少女造成不良影响呢?
同时综艺节目也承担着教育大众,担负着熏陶观众情操、提升观众品味和引导观众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批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电视文化综艺类节目应运而生,可谓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因此,综艺节目不应该局限于简单肤浅的“为笑而笑”,必须具有明确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制造“乐”点的同时保持文化追求,以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底蕴,融合先进的传媒科技和节目制作技术,为受众提供合情、合理、正面、积极的娱乐。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需求,即希望这一信息是真实的心理需求。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就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不管我们对居住的环境认识有多么间接……只要我们相信关于环境的图像是真实的,我们便将它认作环境本身”。那么哪些媒介能向受传者证明它所传播的信息是真实的呢?根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普遍心态,相比电台、报纸的单一叙述,电视声画结合的呈现方式更容易使受众获得“百闻不如一见”的真实感。并且基于电视反映的传播内容是具体的形象,画面如流水般不断变换,这样,受传者便难于进行逻辑思考。因此综艺节目轻松、幽默、愉快的风格,极易让观众不加思考地信以为真。
再看近些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势头,无论是各大电视台的播出份额还是观众的收视份额,综艺类节目都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类电视节目。根据2011-2015年综艺节目全年人均收视时长及增幅调查表格显示,2015年几乎所有月份综艺节目的收视时长都比2014年有所增长,所有调查城市的观众全年人均综艺节目总收视时长为6980分钟,较2014年增长9.3%①。
伴随着收视率的激增,电视综艺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也开始水涨船高。在电视综艺节目广大的受众群体中,青年受众占绝大部分。这些受众观看电视综艺节目的心理诉求主要是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得以放松和休闲,使疲劳的身心可以得到休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即使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和消遣,电视节目因其大众媒介的属性以及本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电视综艺节目为受众提供的娱乐和消遣应该是有利于人们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欣赏艺术、提升素养的,而不是一味地以投机耍宝、挑战底线为噱头制造一些低级、恶俗的笑料。
此外,电视综艺节目受众中另一个为数众多、具有特殊性的群体就是青少年群体。根据2015年全国样本城市各类节目在各目标观众市场的收视份额调查表格中显示,综艺类节目在4-14岁的受众中所占的收视份额高达12.2%,在15至24岁的受众所占的收视份额更是高达16.2②,为所有年龄段受众中最高。这些处于4-2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本身处于心智尚未健全、世界观和价值观正逐步构建的过程之中,他们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受众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性:模仿性强、保护性弱、辨别性弱③。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感知的兴趣,模仿是他们最常采用的方式,因此在接触电视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中的语言、动作、行为,将其作为一种模板进行效仿。其次,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体系,还不具备完整的理性思维,因此很难清楚地判断事物的本质,认知事物的利弊,对自我的思想意识保护性较弱,电视综艺节目中一旦出现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语言、行为或内容,他们往往不能抵制,反而会好奇地模仿,甚至在之后的生活中反复应用形成习惯。这就要求电视综艺节目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节目中所呈现的视听元素、主题内容等做好严格的把关,杜绝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信息流出,不能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开成人玩笑、打“擦边球”,而忽略了对青少年群体的价值导向。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受众对于综艺节目的心理需求,还是其中不同年龄段、不同诉求的受众群体来说,具有明确的、正确的价值导向都是对电视综艺节目的正当需求。
当代社会,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消遣娱乐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观众”,大量、长期的综艺节目低俗化势必会影响国民的艺术鉴赏力、文化鉴别力和价值道德取向,因此,当前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媚俗化的问题亟待改变。我们要选择一批文化内涵深厚、道德品德高尚、价值取向正确的电视节目工作人员,要有勇气、有担当,勇于创造出符合社会进步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具有引领价值和作用的电视综艺节目,以此引导广大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社会整体审美水平提高之后也会反过来对广播电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成一种良性循环和发展。
注释:
①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4.
②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6[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313.
③ 受众视听研究[M].杜仕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