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园园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激发与支配人行动的持久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道德说教与媒体宣传,缺乏实践的亲身经历,学生往往难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通过对新乡先进群体的研究发现,选树可敬、可亲、可学的先进典型,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乡这片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10多个全国先进典型,100多个省级先进,1000多个市县级先进,和10000多个农村优秀共产党员,呈现出“十百千万”的群体现象。从“五十年红旗不倒”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史来贺,到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奋斗不止的“太行公仆”吴金印,从毅然放弃都市坚守乡村的“十大女杰”刘志华,到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当代愚公”张荣锁、“最美村官”裴春亮,从一个个独立分散的先进个体,逐步集聚汇合成一个先进群体,英模辈出、群星灿烂,在全国形成了独特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新乡先进群体”以其典型的群体呈现与集聚效应,成为当代中国英模文化的独特叙事,以其不断的自觉践行与精神传承,凝结成一致的精神内涵:“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清正廉洁”,在时间的解构与结构下,为当下和未来的理想信念确立提供了精神营养和有效载体。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一种持久的道德行为。是什么原因让新乡先进群体始终为百姓谋利益,把群众带富又带好?就在于他们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新乡先进群体中的典型人物,有的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感恩于共产党给予他们的新生活;有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感恩于党的改革开放让他们率先致富的好政策。新乡先进群体在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是共产主义的坚决维护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实践者。这种坚如磐石的信念、这份血浓于水的真情,为新乡先进群体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1]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新乡先进群体长盛不衰之“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
首先,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核心内涵和行动源泉是共产主义理想。新乡先进群体中的个体大多是农村第一线基层组织书记,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史来贺常说:“我这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让刘庄人跟着共产党走,二是让刘庄人富起来”。“让刘庄人跟共产党走”,就是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刘庄人富起来”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新乡先进群体姓“共”,正是对理想的坚守,才让共产主义在百姓心中成为看得见的信仰力量。
其次,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先进群体作为时代的楷模,时代的价值标准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彻底。史来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不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那就是我没有尽到共产党员的责任”。吴金印说:“当干部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连猪、狗都不如。”先进人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表达”,释放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对于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得天独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最后,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有信念坚定、政治合格的人才能担此重任。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晰、信念不坚定,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各种错误思潮带来了信仰危机。信仰不是一个单纯靠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而要依靠身边的典型率先垂范。新乡先进群体的英模人物从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走来,在市场经济中依然没有放弃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尤为可贵的精神力量,在理想信念弱化的今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加强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应在理论上创新理想信念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并内化为学生实践的准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应组织研究推广先进群体形成的原因,颂扬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弘扬先进群体的崇高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过程中,牢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根基,树立以服务社会,服务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作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广大学生中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把先进群体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实践的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信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社会实践中树立起来的信仰才真正持久和坚定。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当代大学生非常渴望鲜活生动的实践教育,迫切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所依托的资源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3]目前,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了一片新的天地。过去,高校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于到井冈山、延安、临沂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不仅体现着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在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同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情怀。这种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也是可学、可信、可传承的。目前,新乡已有部分高校在先进典型所在的乡村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的曲折性,肯定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深刻解决理想信念可信不可信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切实体现在伟大的革命斗争、艰苦卓绝的建设和改革之中的。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