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晓鸣
(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建筑行业也逐渐朝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功能类型的机械设备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辅助工具,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只有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才可以更好地加快工程建设,提高建设效率。而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常常会被忽略,即使开展实施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对此就需要建筑单位提高对机械设备养护维修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维修与养护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有序有效开展,同时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种类齐全、性能优越的机械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而先进多样化的机械设备其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业的操作水平,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机械设备出现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产生影响[1]。因此,在当下机械化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就显示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进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有效开展。机械设备相比人力而言要更加精准、高效、科学,但是机械设备也只是一种生产工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来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才能使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建筑企业都是将管理重心放在施工进度、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却没有足够重视[2]。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存在管理不当、混乱使用、故障拖延等诸多问题,而当机械设备出现损坏时,很多企业也只是一味地增加新的机械设备。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施工成本,同时也容易给施工造成质量问题。由于缺乏对机械设备维修及养护工作的重视,就使维修及养护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实施。甚至有些建筑工程并没有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技术性,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维修与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加强维修与养护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维修及养护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维修操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等。由于维修及养护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就使一些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容易偷工减料,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机械维修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所以还需要依附于一套完善、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来开展工作。而就目前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来看,建筑机械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不科学、不适用的问题,比如建筑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选型到报废全过程没有详细的记录,维修及养护记录也存在披露等。另外,对于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相关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个人。由于制度的缺乏,使维修与养护工作常常出现披露和问题,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
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施工单位,都应该认识到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要从观念上和行动上体现出对养护维修工作的重视。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不仅可以延长机械设备寿命,节约施工成本,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因此,企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提高整体人员对维修与养护工作的认识,比如加强维修与养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加大维修与养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在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过程中,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尤为重要,通过监督和管理可以提高维修与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对此就需要企业加强对维修与养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比如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个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实施责任制,促进维修与养护工作相关责任能够精确到个人。另外,还要对机械维修与养护工作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监督,从机械设备报批开始,一直到维修养护工作完成,这全过程都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监督维修养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在完成维修养护工作后,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允许机械设备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保证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质量,防止维修养护工作中出现偷工减料、态度不端正等情况发生。无论是维修养护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制度。比如针对维修养护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其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上的监督。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水平较弱的维修养护人员,应该加强专业培训,只有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一定工作经验的维修养护人员才可以进入到相关工作岗位中开展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诸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和问题,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大部分企业都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才会进行零件采购。临时采购不仅会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效率,同时也会对整体工程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在加上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所采购的零件不一定符合设备的维修需求,进而就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对此,就需要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系统的设备零件后备储存库,为一线设备准备合适的维修零件,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和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时间进行维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期延误,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机械设备维修效率。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是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提高了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为建筑工程的有序、有效施工提供支持,进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针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建筑单位应该加强对维修养护人员的培训,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等,使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机械的维修养护水平,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