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尚德机构二向箔事业部
2008年的7月20日,韩国一部亲情喜剧片《非常主播》创下了800多万人次的票房纪录;时隔8年后,一部国产翻拍的本土化版本《外公芳龄38》踩着2016年的“光棍节”的热点上映了。抛去国产版本在分析观众市场与影视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因素,影片的名字与角色名字就给与该片在宣传上增加了难度,最终票房与口碑均不尽人意。影片从剧本的改写、本土化角色的设计、人物的演技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次仅从影片名字与角色名字两个角度对两部影片的票房悬殊进行粗浅研究。
就韩国原版《非常主播》而言,原本的意思直译过来是:“超速丑闻”。因电影的故事涉及到娱乐圈,所以应该直译为“超速绯闻”。在中国上映时考虑到文化传播需要娱乐大众甚至引导大众,不可扭曲风气传达低俗文化,遂翻译为《非常主播》。中国影片的片名顺应了这个翻译,采用了意译的办法翻译成了《外公芳龄38》。然而这两个翻译成本土化的名字,都从不同角度没能突出故事的核心特征:
原版影片的名字想要借以“超速的绯闻”来告知观众:绯闻至少和两个人有关,这不是一个笼罩主角光环的戏,也就是并非主角作什么都对;实际这部剧的真正的主角是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故事中不可缺失的主要核心人物。翻译成《非常主播》则会让观众猜测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很特别的主播展开的,国产翻拍的片名《外公芳龄38》,又好像在讲述一个有关年轻外公的故事,让不熟悉原版电影的观众很难产生代入感。
原版片名《超速绯闻》其实更详细的理解意思有两个:因为某件事发生过快而产生负面新闻;同时暗讽当时的艺人为了红而炒作制造新闻,不料却制造了负面新闻。这样的片名在韩国当时很好理解的。《非常主播》这个翻译很难理解和猜测到故事中的这层暗指,国产版《外国芳龄38》基本完全脱离了这层含义。
韩国著名诗人兼比较文学专家金会媛在《中韩文化谈》一书中提到:“中国人和韩国人洞察力很强,能揣摩上下文和情境,探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正意思。“[1]充分说明了中韩两国文化都很喜欢解读“字面背后的意思”。所以不难理解当观众看到标题或者一句口号时,有多么愿意去分析: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有什么意义?原版电影依靠“超速的负面新闻”引起观众的兴趣点:“什么绯闻?是怎么产生的?超速,那一定会引发灾难或者变革吧?”而实际影片中也是让主人公所在的娱乐产业、同事间关系因其自身的假负面新闻,产生了很美好的变化。翻译版本《非常主播》把观众的注意点转移成:“哪一位主播?他因为什么特殊了?”内涵就和原版并不一致;国产翻拍的《外公芳龄38》则将注意点增加且偏移到:“这么年轻就当了外公是因为什么?”,容易让人误解国产翻拍的片子是一部纯粹意义的商业片。
无论借鉴、改编还是翻拍,再创作的电影都是一种新型的翻译:通过影像与剧本进行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于是翻译就不简单是语言切换那么简单,要翻译得当地读者或观众完全理解并且通晓故事剧情,穿透故事内涵,最后甚至上升到欣赏,这就是严复在翻译天演论中提倡的翻译核心理论:“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指翻译要先准确传递意义(信),能够把翻译过来的文艺作表达出原作者的思维、文艺水平和情绪(达),甚至再创作出美、雅、值得欣赏的新作品(雅)。“原文是翻译之本,原文与译文、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主次关系。因此,正确地、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原文的全部内涵,务使译文不背离原文,乃是翻译的首要任务。”[2]
运用到电影剧本创作上也是如此。原版《非常主播》的故事从背景、文化、人物关系的特殊性都和中国文化融合较少:男主角18岁有了女儿,自己的女儿在高中时期有了自己的外孙。这个剧情在中国文化认知上非常理,所以翻译能够达到“信”——让中国观众理解的剧情,已是非常困难。原版剧情的转折又很大,依靠台词和情节的部分很多。翻拍版本要体现原版“男主角从浮夸、利欲熏心的状态,返璞归真转到责任与家庭”这件事,更是要依靠功力深厚的台词和演技。演员精湛的演绎可以简化观众需要对人物分析的过程,演技配合剧本才能将夸张转为自然且容易理解的本土化故事。正所谓“对于一个剧作家来说,了解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探索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摸准他们喜怒哀乐的脉搏,便显得异常重要了。”[3]
而在翻译再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不仅要让演员的台词尽可能多的传递有效信息,还要让演员的名字巧妙的表露人物特色,不错过每一个可以满足观众审美和便于观众理解的信息元素。原版影片中的主角名字都很有意义,在台词上也会对名字加以解释,铺垫和理顺了剧情。其中男主人公名叫 남현수,被翻译成南贤秀。贤者俊秀,体现了其身在娱乐产业作为主持人具有“先天优势”:外貌过人、生活精致且自我。这个名字翻译得很“雅”,不需要过多解释就可以让中韩两国观众都容易相信:主人公大概是一个精致生活在娱乐圈的“美男子”,轻微目中无人。在翻拍版本中,男主人公的名字被再创作成了“何志武”。翻译的“雅”也许做到了,然而男主人的性格弱点却很难从这个名字被观众所感知,也就是缺失了“信”和“达”。“如果原文是不达不雅的,即令意思没有译错,因为把一个流氓译作一位绅士,等于换了一个人,如何能说是忠实的翻译呢?”[4]男主人公在故事初期有着“痞”的性格弱点,后续转变成了温暖的大叔。名字上可发挥的作用在翻拍版中被削弱了,需要靠演员的演技来表现这部分变化,略显可惜。
翻拍版女主人公的名字也错过了对故事本土化的辅助性。原版女主人公的韩国语名字为“황제인”,写作“黄济仁”,发音近似“黄才人”。这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名字,既能表露出女主人公被母亲独自抚养得很有素养,又能体现“女子又何妨,才能可过人”的期盼。另外,杜甫《哀江头》中有道:“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5]充分证实自古以来,女官的美与侠气都值得记载。所以音译成“才人”恰好和古代女官的职称很相近,听着十分美。而实际意义上,“황제인”这个名字的两个字“济仁”分别代表了很温暖的意义,电影借助女主的台词将名字的寓意告知了观众:妈妈希望我的名字能告诉大家“救世济人,仁爱之心”。这句台词是个重要信息,不仅刺激到了电影中当时自私自利的男主人公,也扣住了电影的主题:亲情与爱的温暖,可以改变被利益熏染的心。
翻拍版给女主人公定名成了“慧茹”,由于电影没有给予台词上辅助合理解释为何要叫这个名字,所以不能武断确定这个名字不合适。但和台词与名字配合的原版比较,这个名字也许仅仅贴近了本土化:影片中介绍女主人公来自福建,她出生时候刚好是90年代末期。可以大胆推测,女主人公的妈妈也许受到那时流行的琼瑶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给自己的女儿叫“慧茹”。然而“慧茹”这一名字很难从剧情上对电影气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很难引起观众对影片女主人公身份的同情。
有趣的是,翻拍中男主人公的初恋也就是女主人公的妈妈叫“婉君”。根据电影中时间的推敲,那时候刚好是琼瑶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热潮。这不难理解:影片还让男女主人公唱出了电视剧主题曲:“有个女孩,名叫婉君”。但正如开篇所讲,这部国产翻拍电影想要吸引的是处于而立之年左右的单身男青年;这部分男性因年代文化的断层对这个名字对应的影视作品毫无感知。所以其实着重强调这个名字对翻拍电影的剧情毫无一丝帮助,仅仅是男女主人公在剧情中的共同话题之一。而原版电影就较为巧妙的弱化了这个部分,“宝京姐姐”这个名字也仅仅出现了一次,为了辅助引起接下来男主人公的回忆还增加了“姐姐”这个称呼。
综上所述,无论是韩国电影直接翻译版成《非常主播》,又或者是翻拍版本的《外公芳龄38》,都算不得是意义多么高深的文艺片。但这部影片中的人物关系(祖孙三代)和音乐主线的故事,将台词的标准留在了“信“和“达”,将音乐交流给人带来感情升华的部分提升到了“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原作中没有达到“雅”的部分,不如真诚的用“信”做到传递信息的精准;而为了追求“高端”而将人名强制提升到“雅”,也会让影片在理解上增加难度。这本身不是国外文艺作品难以本土化的问题,而是翻译和再创作如何站在原作的基础上,表达原作的意义和内涵,让本土观众减少思考,多跟住剧情的投入,是一门很值得深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