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探析

2018-03-28 21:58王书转张道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二本本科生院校

王书转,张道军

(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创新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高素质的本科生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因此,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本院校本科生没有一本及以上高校的科研平台,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趋向考研,因此,该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探索能力,再加上他们还没有马上面临就业的问题,时间相对充裕,很多学生有意愿参与科研。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二本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兼有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并顺利招生;2014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6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该院校在二本同类院校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学生随机发放调查。该校共有22个本科学院、66个本科专业,为保证调查效果,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随机随堂发放问卷,即时填写,即时回收,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0份。

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喜欢科研创新活动,但仅有32%的学生参与过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科研活动(表1)。87%的学生认为科研创新和自己有关;13%的学生认为科研创新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只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就可以了,不愿意参加科研探究活动。59%的学生并不认可将科研创新纳入必修课程中。与学生的科研兴趣相比,院系在组织科研活动方面力度并不大(35%),教师在课堂上对科研的引导力度(23%)也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开展调查探究的能力,57%的学生不能独立解决课后疑难问题;6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老师研究课题所需数据;63%的学生不知道或没有用过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79%的学生不知道或没有用过作图软件。虽然有部分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但多数停留在上网查阅资料和去图书馆查阅文献的层面上(96%),自己独立完成所需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作图的很少。

3 影响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

3.1 学习约束力减弱

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会倾向于放松状态,学习刻苦程度大不如前。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课程学习压力减小,也没有频繁的考试压力,再加上自己的惰性,学习动力缺失,平日无所事事,必将影响学业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3.2 学生未很好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资源

学生潜意识对自己的专业关注最多,所以大多囿于自己专业和年级的课程设置,却忽视利用学校选修课来进行思维的开拓、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如对英语的学习,一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英语课,而是选择突击应付考试。科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综合运用,交叉知识的学习可通过选修课途径,但科研意识淡薄的学生尚未意识到这些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及作用。

3.3 学生的科研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科研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自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或者学校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可以形成较为开放的信息环境,也能享受到科技、科研带来的便利,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也高,科技创新、科研创新市场需求大,因此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空间较大,享受的待遇和培训也较好。由于科研资金、地理位置以及市场需求的不足,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科研能力整体不高。

3.4 教师课堂引导不到位

教师对学生的科研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发或者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本科生阶段是思维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时期,组织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对于热情高而经验少的本科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关键”[1]。现在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文献阅读与写作之类的课程,但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课程本身的知识,教研相结合还做得不到位。另外,本科生没有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性强,很多课程都是概论性质的课程,而教师的研究很具体,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科研的感知效果。教师的科研方向对学生的引导效果也不一样,有些教师的科研方向实际应用价值很大,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是生产力”,学生的兴趣就会非常浓厚;但有些教师从事理论、基础研究,对某些实用至上的学生来说引导作用就较弱。

4 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4.1 尽早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播下科研之种

二本院校可在新生开学之初设立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让他们从一入学就感受到科研的氛围,并及早参与科研活动,播下学生探索科研的种子。目前,二本院校的创新、创业基地很多,但覆盖面很有限。为此,学校可以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让他们观摩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让他们萌发对科研的兴趣。在科研的各个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继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科研,如自行设计研究计划、撰写申请书、论证研究方案、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教师从旁指导,为学生以后申请项目及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4.2 出台更多奖励政策,支持本科生科研创新

学校应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完善相应的科研创新奖励制度,加强奖励覆盖面,使学生更愿意、更努力去搞科研。如国家至地方举办的不同层次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将自身专业和科技创新相互结合。

4.3 支持跨学科研究,促进思维碰撞

地方及学校部分实验室可设为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提供便利。一些跨学科的科研课题可以方便自如地在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这有助于师生跨学院和跨学科进行研究,促进思维碰撞。学校也可以将科研创新纳入学分制中,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课程设置里选修课需要增加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课程,同时设置任选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任选课要以小班进行,20~50人左右,讲课形式以研讨法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4.4 加强教师的指导及学生的科研传承度

在大学课堂中,教师除了传授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更多地鼓励和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样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探究方法和原理,尽早具备自主科研创新的能力。课堂上要多采用研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知识构建。

4.5 通过定期的“学研教”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

“学研教”的思想最早是由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来的。学生的学习、科研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如赵凯针对高校学生本科类专业特点提出构建个人专业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文献综述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个人写作能力的能力体系[2]。尹虎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上提出学研教相统一的教学模式[3]。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喻言对学研教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扩展,并以产业经济学为例说明新型的“学研教”思想中的学与教、教与研、学与研之间的微妙关系[4]。科研团队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少不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激发,因此,每个院系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以及学生共同讨论和探讨“学(学生)+研(科研)+教(教师、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如果能将学、教、研三者统一起来,将会极大激发学生、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二本本科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