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朗读者》分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原因

2018-03-28 21:43
传媒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朗读者类节目情感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从当前综艺节目发展的现状来看,存在严重的内容同质化、创新力度不足、缺少必要的文化内涵等诸多不足,导致一些幽默搞笑、游戏或真人秀等类型节目迅速占领了综艺节目时长。但是《朗读者》等具有文化内涵、创新力的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在短时间打破了综艺节目市场的格局,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对象。通过简单的“一个人、一段文”的形式将人们内心的情感倾诉出来,也让人们浮躁的心灵得到了沉淀。通过本文对《朗读者》能够热播的原因分析,希望对综艺节目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朗读者》的创新点

(一)《朗读者》注重激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朗读者》节目一直以来都在遵循“内容为王,受众至上”的原则,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才能使其成为有思想、有温度、备受观众追捧的时代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定位是“文化情感类节目”,与《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不同,制作方更注重节目内容与人们的情感交流和人文精神关怀,是最大的创新点。尤其是近年来微博、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情感沟通更是少之又少,并且人们在阅读上也逐渐从纸质向电子媒介转移,促使电子书成为人们阅读生活中的重要途径。而《朗读者》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将二者结合,由嘉宾进行朗读,体现出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也正是当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二)《朗读者》节目形式新颖

《朗读者》节目在形式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能够打破以往人文综艺节目的束缚,而是采用“访谈+阅读+解析”的模式。有嘉宾朗读,再对其进行采访,让观众了解嘉宾的来历和故事,从中挖掘情感元素,还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为观众解答疑惑。比如,在一期节目中,嘉宾张梓琳为自己的女儿朗读《愿你慢慢长大》,不仅是对女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女人的祝福。通过嘉宾的朗读可以将观众带入情境中,体会作者和朗读者的情感,为观众带来更为真实的阅读体验,这是其他文化类综艺节目无法企及的。

又如嘉宾濮存昕在朗读老舍的作品《宗月大师》时,声音是演员含情脉脉的朗读声,画面却从朗读嘉宾的身上移景,切换为配合观众想象的传统山水画。《朗读者》主要使用小型的演播室作为制作场景,制作小而精美,有为嘉宾提供朗读位置的“朗读亭”,还有一个解读专家的演播室,两个场景的切换让观众在自我审视与专家解读之间感受文字的力量。

二、《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

(一)政策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自党的十八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倡导文化自信,加大力度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违法复兴梦。同时在2014年10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上也表明在我国发展关键时期,需要人民精神和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得以立足和长远发展。在201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意见和保障。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开始针对电视荧屏也提出了政治导向、公益导向等一系列要求。这些法规、政策为大力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市场发展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契机

根据研究表明,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典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收视人群中,主要以45~65岁以上的人群为主,并且在高中教育程度以上的观众集中度比较高。这一数据表明,中老年阶段且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群消费偏向保守,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不喜欢受到时代、时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一群体也非常容易被市场、广告商等忽略。所以,一直以来,电视荧屏的喧嚣与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存在一定冲突,在利益的驱使下使电视制作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年轻群体的喜好。在这种严重失衡的电视文化生态背景下,电视荧屏逐渐失去了一批又一批优质观众,导致电视市场呈现出恶性循环效应的现状。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独辟蹊径,敢于创新,针对中老年且有一定教育程度的群体探索出符合这一群体价值观、文化品位的节目,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和谐发展。所以,在当前电视市场的发展趋势中,无疑为《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社会转型和文化等带来的契机

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教育、工作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人们不得不开始面对新的身份、新的文化认同等困境。同时,经济水平提升,也激发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攀比心越来越强。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消费主义的鼓噪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加上车水马龙、高科技以及现代化设施围绕的现代化城市,虽然表面上呈现出一片繁荣,但是在激烈的竞争、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的氛围下,人们更多的是焦灼和不安。在这种背景下,高品质、弘扬真善美的文化类节目成为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吁求。所以,在当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契机,同时也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朗读者》对综艺节目创新的启示

(一)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精粹聚宝盆

文化类节目早已有之,之所以在近两年火热,源于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文化类节目的“霸屏”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契合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的心理需求。在当下快节奏、快消费、快文化的侵袭下,“慢”文化、“寻根”文化悄然崛起,以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涵养解压人们的身心。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小成品、边缘题材的纪录片成为网络热词。《见字如面》以一封封家书揭开了个人的情感、命运及时代更换的纬纱。《中国诗词大会》以中国传统诗词为蓝本,以竞赛的方式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领略诗词爱好者的情感、经历等,这些都是国人对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对传统文化追溯和探索的表现。因而综艺节目的创新不能忽视传统文化这一聚宝盆。

(二)形式与内核

可以说《朗读者》是语言类节目,也可以说是访谈类节目,这是因为《朗读者》的表达手段融合了多样节目,但节目形式是服务于节目内容的,只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内容的,就完全可以利用。访谈段落是《朗读者》节目情感的源泉,每一位嘉宾都会在访谈中完成情感酝酿、积蓄的引导过程,之后再走向舞台完成最后的情感爆发。访谈中嘉宾都会在生活的情感中寻找朗读的动机,亲情、友情、爱情一应俱全。这些生活的情感,帮助节目完成了与电视机前观众情感交流的过程。仪式感的语言表达是生活中浓烈情感的最适合表达方式,比如婚礼中的宣誓、就职时的演讲。而语言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往往容易忽视语言表达能够带来的情感高度。《朗读者》中“朗读”是一种舞台化的仪式感表达,也是节目最核心的情感点。

(三)创新的风险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国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回归和体现。是本土化节目创新的体现。但原创研发型文化综艺节目,很容易在收视率、影响力和市场认可等方面处于尴尬的境地,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这就需要电视媒体提高责任意识和节目制作能力,在立意和理念上走得更新、更深、更远,在节目模式和呈现形式上敢于创新,突破既有规则。电视综艺节目应不断突破、创新,最大化发挥文化的力量,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的引导。

四、结语

《朗读者》节目之所以能够热播,成为备受观众追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从侧面构建了受众对人文情感类节目的认知,使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共鸣,加强了人们的情感交流,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这正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电视节目发展所需要的。同时,也希望电视节目制作方能够认识这一发展趋势,为人们创作更具有人文价值的节目。

猜你喜欢
朗读者类节目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