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曹保平电影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

2018-03-28 21:43:21
传媒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保平字幕

(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安徽 芜湖 241003)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对电影充满了热爱的创作者在北京电影学院开始了他持之以恒的电视剧、电影生涯,迄今为止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待了二十九年,他就是曹保平。他的叙事方式别具一格,擅长社会人性的深刻描画,能引发观众对生活实际的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对曹保平电影的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进行了分析。

二、叙事策略

讲故事就是要在透露信息的同时处理好留白。有技巧地对内容进行展示才能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产生继续观看的欲望。电影中好的留白可以让观众对后续的发展产生好奇,继而跟随剧情发展产生别的情绪。

(一)人称式叙事视角

电影中采用的是人称叙事还是非人称叙事直接对影片的叙事视角产生影响。曹导演的作品始终都注重故事性这一角度,从主人公的角度来写,展现李米的爱情,罪犯的人性,花季少女的青春,叶光荣的政治观等,在叙事结构中掌控全局,形成一种人性化的叙事策略。在曹导的大多数影片中,采用的都是人称叙事,无论是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还是第三人称“他”,都比起非人称叙事更为直观地让我们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如《烈日灼心》中的主体是赎罪的辛小丰,在电影中辛小丰就占据了大比例的戏份,以辛小丰的内心挣扎来展开矛盾冲突,是剧情发展的推动力。从开始的杀害一个人变成最后杀害三个人,由此产生了后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并且在故事中,除了辛小丰之外,由于他人的城府较深,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情节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典型的情节之一便是辛小丰假装自己是男同性恋,以此来为大家洗清冤屈。电影里的人都是在心存善意的情况下做了错事,善恶引发的冲击起到了很强的撞击。

(二)前后关联性

曹导演习惯用多线穿插叙述的方式,互相成为彼此的铺垫,使一部影片成为一部爱情片的同时又是一部警匪片、一部伦理片,使人在其中迷乱,又显得有深度引发人思考,紧抓故事的肉同时要兼顾故事的皮。像《李米的猜想》一片中,电影开头以李米口头念叨的数字来进行铺垫,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之后再揭示出是男友写给自己信的数量和时间。以外乡人的介入来带动故事的发展,以一本李米做的相册集来作为线索来寻找男友,无论人物事件的发生都是在潜移默化地为李米最终见到男友而做铺垫。其中长发飘飘的吟诗者也是一种结局的隐喻,以他的死亡举动来暗示贩毒者的命运,也是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分及男主人公命运的阐释,这都是具有前后关联性的。剧本创作的强大功力就体现在叙事掩埋的种种线索,引领观众步步向前。《光荣的愤怒》中,是线性叙事的结构,前面交代了熊家四兄弟的种种恶行,就是为了之后对恶霸进行推翻。

(三)时间变化

电影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在其中要有性格丰满的角色,又要有足够的留白让人进行思考,这便需要对电影的节奏合理完善地进行安排。电影的叙事分为动态叙事和稳定叙事,《李米的猜想》中就是片头利用长镜头,以李米不停进行自言自语计算日期,给予不停的镜头变换以及李米问乘客问题的镜头切换来进行叙事。具体到《烈日灼心》终究是伊谷春和辛小丰两个镜头之间的快速切换,时空发生了变化,但是故事的叙事还在同一个平线之上,在伊谷春发现自己的灭门真相时,回忆的效果又是动态叙事之间产生的强烈对比。《光荣的愤怒》中采用的是稳定叙事,一步一步地从纵深结构讲述村书记和四人帮之间的故事,一环扣一环,着重空间布局和荒诞效果的体现。

三、视听语言

不同角度的视与听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范围,视听相结合才能基本地理解世界,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来阐述世界正是曹保平电影的特殊叙事方式。通过个人特色的拍摄主题、视听语言的双重叙事正是曹保平导演的看家本领之一。

(一)极具个人特色的拍摄手法

在曹保平导演的多部影片中都能看到一些身份背景、生活环境、脾气性格极其类似的电影角色,这是曹保平世界中必须展现的真实社会的组成部分。曹导演的电影中,具有一种几乎可以忽略,情节极少甚至都没有对演员面部特征进行任何镜头描绘的角色。在《光荣的愤怒》中这种角色表现为一个疯子,在《李米的猜想》中具体表现为一位长发、戴着墨镜的吟诗者,在《烈日灼心》里则是猥琐的房东,这三个角色都没有给观众留下印象,面貌进入脑海转瞬即逝,看似可有可无。但这是曹保平在执导过程中对隐藏自我意识形态的群众的琢磨之深和着墨之精彩。另外他的电影《狗十三》中也有鲜明的特色,当家长为了哄她给她买了一只新的小狗,欺骗李玩说是“爱因斯坦”,这时李玩已经接触到虚假的成人世界了。直到李玩听从父亲的劝说吃下狗肉这个残忍深刻的场景时,这是李玩对成人世界的认可和妥协。随着年龄的增长,幼时的天真善良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麻木和圆滑,引起了观众深刻的反思。《烈日灼心》里邓超在死前念的诗表明了方文(邓超饰)不恐惧死亡却还怕活着的状态,用死亡来证明爱情,用死亡来救赎自己,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这是曹保平导演隐藏在电影中的对于现代人精神价值的一种研究,一种探索。从这些中大概能看到曹保平导演在这种脸谱化人物的塑造中隐藏的自我,视听体验里能感受到曹保平对于爱、法律、金钱的追求,探索及平衡。

(二)视觉与听觉的协调统一

视觉与听觉协调统一让电影叙事步调变得更一致,所以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和它的视觉与听觉效果脱离不了关系。而对于电影视听语言的处理,在曹保平作品中,无一不是独具匠心,视觉和听觉互相衬托创造了良好的效果。

1.字幕

在有声电影出现后字幕的表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了。但曹保平导演极为依赖字幕和声音来进行叙事,这是曹保平导演叙事方式的典型特征之一。《光荣的愤怒》中出现了大量非对话性质的字幕,表达对主流的批评和自己不同的观念。曹保平本人也说正是这些字幕让电影的主体思想表现得更为鲜明,在字幕的帮助之下,曹保平本人的思想才能被观众获知。也同样是在这部电影之中,人物的介绍、性格、场景转换、故事发展四方面大量依赖字幕进行,达到了与声音表现之间完美的结合,与同类电影的表现截然不同。

2.民俗特色

曹保平导演的电影中的民俗特色依赖的不只是风情地貌、演员长相。曹导演的民俗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交流之中,其叙事对白的运用十分之多,其中会有很多谩骂的部分,这部分体现了地域性的方言,具有特色而又挥洒自如。他们通过方言和粗口来推动故事进行,烘托了情感的发展,体现了人物的性格,为故事进展埋下伏笔。

《李米的猜想》里两个毒贩子对骂的对白是经常出现的,采用的元素就是方言和粗口,展现了民俗的一面,增添了电影的观赏程度,让故事发展的因果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基础上又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光荣的愤怒》的民俗特征更为明显,整部影片的对白均采用了云南方言,用方言不断提醒观众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正因为地点的特殊才有影片中故事的诞生。用方言来展现当地的压迫,弱势群体的悲哀显得水到渠成,也在很多地方产生了喜剧效果。

四、结语

曹保平导演的剧本叙事风格和主题敢于突破,以小人物的命运来描绘,善于在影片中掺入黑色幽默和荒诞感,用强烈的主流意识影响观众,留下极强的观影感受来思考社会人性和政治,可谓黑暗中的黎明。他用他对演员的严格,对镜头拍摄的严谨和对叙事策略的安排,让我们看见一个以学院派自觉性理论操作的导演,在理论结构扎实的基础上,行走在社会底层,做着同大多导演行动上一致但观念上不一致的电影作品。

猜你喜欢
保平字幕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中草药(2022年20期)2022-11-15 15:05:47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好人范保平
金山(2020年10期)2020-12-07 05:59:37
曹保平:拍电影,终极是拍一种氛围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38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10
车身颜色与安全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ng syndrome in 28 cases
巧调字幕,看爽高清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