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

2018-03-28 21:25陈韵桥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党员

陈韵桥

(岭南师范学院,湛江 52400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思想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党建的一项重点任务,即培养好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加强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为党员队伍提供新鲜血液。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员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学生党员是未来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他们的思维能力影响着未来执政兴国的方向。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进程。广大青年要勤学知识,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以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信息时代各项思潮的激荡、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学业、职业、情感等多方面的考量。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高层次的思维技能,是全球高等教育公认的目标,是一种合理的、反省的思维[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辨能力,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在高校党员教育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是当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化大发展的现实要求[2]。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不仅能为改革发展提供科学的思维模式,以保证经济社会顺利转型;而且是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创新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有力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保证各项改革顺利开展。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各类问题亟待解决。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既为大学生的知识拓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也对他们思辨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西方的批判性思维运动正基于类似的全球化竞争背景。目前,我国国内外形势斗争日益加剧,加紧对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抢夺;全球民粹主义抬头,西方政治生态变化及激进反对的反建制势力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传染性;各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真假难辨的网络谣言,青年学生很难对这些消息进行正确识别、选择、理解与评价,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与煽动。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群体中先进群体,也是党的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在转型改革的特殊时期,为了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重在思维素质的提升,即要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使他们最终能够作出有理、合理的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辨证思维,要求干部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改善心智模式,以科学思维方法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习总书记特别提出党员要掌握“六大科学思维”,即“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及“精准思维”。这些思维具有唯物辩证法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具体表现,也正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文秋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层级提出了思维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3]。其中,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维度标准是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在情感维度上,批判性思维体现为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批判性思维中,要求有“灵活性”(变化角度思考问题)和“逻辑性”(思辨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同样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系统思维”的要求是从整体出发,要掌握全局,又要注重分层次、分阶段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全面把握信息,利用各项技能进行思考,达到“相关性”(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战略思维”是要提高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前沿性,提高理论、思维的深度,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批判性思维也强调要有“深刻性”,即思辨活动要有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表面。“底线思维”即要讲原则,不能逾越底线,符合批判性思维情感维度中“正直”(主张正义、追求真理)的要求。“精准思维”要求精准化、精细化解决问题,与批判性思维中的“精晰性”(清晰、精确)要求一致。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与“六大科学思维”特点具有高度的协同性,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六大科学思维”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2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4],指出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认真开展经常性教育,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在思想理论方面的修养与政治上的品格,主要包括理论水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理想信念、人生追求等内容,在人的综合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5]。大学生党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及引领作用,能够影响其中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4]。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要在继续教育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考、批评能力。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其基本内涵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地思考,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5],包括分析、评价、改进三个维度。批判性思维根据理性的反思、有关证据得出判断,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6]。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人人都会陷入不知道该相信谁或做什么的困境,精通批判性思维的人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主动搜集证据,全面掌握信息,理解和剖析他人的观点和理由,做出合理的推断,更容易找到合理的解决之道[6]。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基于主动、开放、全面的反思、推理和判断,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主动理解并真正消化理论知识,积极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加工,以达到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目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还可以让他们在信息过剩的资讯中提高判断力,自主处理认知及实践中开展自主思考,主动搜集信息,对掌握的信息进行辨认,最终做出理性判断,以达到提高其政治思维素养的目标,促使其在实践中践行核心政治价值观。

二、大学生党员思维能力现状及反思

国内教育学界针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及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表明,我国高校批判性思维教育存在不足,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不足。从总体上说,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其政治信仰相对而言较为坚定,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其思维能力应当相对较高。但从现实表现来看,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弱;在党员继续教育中,思维能力教育缺位比较明显。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执政理论的新知识认识不足,对相关理论的认知只停留在高中政治时期,只识“三个代表”,不识“四个意识”、“五位一体”等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只识“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理论的掌握浮于表面,只能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不了解理论背后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和实践应用;部分大学生党员不关心时事热点,时政评论针砭能力不足;面对突发事件、网络传言甚嚣尘上,大学生党员普遍不会辨认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对事件进行评论,不懂发声、不敢发声,很难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舆论引导的标杆作用。这些都是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乏的体现。总体而言,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不足,主要原因如下:

(一)对大学生党员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计划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养缺乏计划性、科学性,不注重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因材施教”;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本应重点培养,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先进性,在大学生群体和高校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普遍来说,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且缺乏对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计划性。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缺乏精细化、针对性教育。高校应在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培养规模、培养资源上制定科学计划,有相应的教学大纲,为学生党员群体成才创造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条件。但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统归学校组织部门,组织部门不是专门的教学单位,只能负责组织大学生党员学习一些政策文件和中央的文件精神,很难调动相应的资源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进一步通过对这些文件的学习去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西方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度重视,美国许多州颁布法令规定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许多名校设立了许多专门的批判性思维通识课程。没有合理的师资和资源倾斜,大学生党员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教育的质量、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与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滞后于大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的需求。目前,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活动较少;理论教育一般也只停留在理论的介绍,教育深度弱化;教育方式一般以集中的大型讲座为主,很少利用讨论、辩论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辨能力;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空洞,并未能结合学生党员自身开展,不注重学生党员的学习体验,几乎很难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对继续教育的评教系统,对继续教育的质量把关不严等。根据李华等的实证调查,大多数学生党员对高校基层党委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满意度不高,认为培养的内容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党员成长的需要;大学生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教育学习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因而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等[7]。他们的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党员最想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的能力是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采用的大多是传统的被动灌输性教育,既不利于学生党员真正学透理论知识,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大学生党员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创新路径

今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明确提出了党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为开展经常性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能力明确了标准。要提高大学生党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校的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训练,是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创新路径。借鉴国外大学的有效实践,结合党员教育的教学实际,可通过提高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意识,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改革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融合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将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批判性思维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创新之路。

(一)提高教育培养意识,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对人对事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8]。教育的改革应从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新理念做起,我国教育界对批判性思考的讨论较多的是教育学及心理学科[9]。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一般由学校组织部门部署,各二级学院党校组织,依托高校关工委、优秀教师党员、负责党建工作的辅导员开展具体的继续教育及培养工作。以往,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比较重视,对入党后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对大学生党员以管理代替教育为主,有关的继续教育组织不到位,各组织人员未能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未能精心准备课程,更不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

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应从提高有关教育、培养人员的教育意识,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新理念做起,要把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写入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评价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已经开展过批判性思维的活动,使批判性思维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核心与标杆,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之中,成为他们共同的教学准则和教学理念。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及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视不足,近年来才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议题之一。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就要树立起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在继续教育中实践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引入批判性教学思路,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过去,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活动在形式上较为单一,教学的方法不够多样。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以集中学习为主,大型党课及讲座为主,观看视频、完成答题测试等形式为辅,这些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方式以知识的识记为主,被教育界认为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思维提升与情感体验,效果欠佳。要改革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方法,就要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常用的分析、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党员培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能力,采用体验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等方式,让大学生党员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与关注、与师生的谈论中不断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改革评价方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估制度、评教反馈制度,以评促教,逐渐引导有关组织继续教育人员淘汰旧方法、旧思路,采用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主导的参与式教学,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要改革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方法,必然要引入“互联网+”继续教育,完善继续教育的网络教育机制,形成经常性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体系。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下,要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丰富教育的载体与组织形式,搭建学习网站,利用微党课、微信群、QQ群开展经常性教育、沟通、交流平台,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开展实时、及时的讨论与辩论,引导学生党员关注时政、全面看待问题;不断培养一批能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独立的思维,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宣传党的声音,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传播网络正能量。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