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鲁超 长春理工大学
文字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其雏形已经出现,出土的陶罐上发现区别于图案的文字符号。书法字体大致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时代发展,西周以后字体发展为大篆,秦朝的李斯受命统一小篆字体;汉代的隶书成为正体;楷书始于东汉,盛行于南北魏至晋唐,颜真卿、柳公权是其代表性的人物;东晋时期行书出现,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流芳至今。
中国最早的包装可以追溯到陶器时期,长春省博物院里陈列的祖先使用过的陶罐,可以了解当时人们使用陶罐进行储水储物。随着社会进步,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对包装的装潢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9世纪后期“太和舞龙牌火柴”,标志性的文字,栩栩如生的舞龙图形,红色的背景,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包装形式。发展至今包装设计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多彩。
书法字体是中国独有的书写形式,它融合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递,时间的变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它成为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心情变化,写出来字的效果显见。性格不同其书写也千差万别,就如王羲之的行书行云流水,规矩中带一种洒脱,草书在书写时飘逸随性。书法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书法字体具有节奏感和空间感的特点,节奏通常表现为音乐中音符的高低、强弱、快慢等。在书法中同样,书写时字体的大小、书写时的快慢、用笔的轻重,都能在毛笔底下表现出来。每个字的走笔辗转在作者心中,书写时已经考虑到或意识到整体的呈现效果。甚至不经意的神来之笔,效果更佳,使这些字具有韵律和节奏感;书法呈现亦具有空间感,书写毛笔字的时候一般用到中锋和侧锋,空间感的体现就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异于外文字体,中国书法是形状与寓意的结合;是图形文字的结合。中国书法讲求的是整体效果,不是线条的平均分割,不是呆板的横竖拐角,其是用参差错落的组合设计来展现艺术和情趣。书法需要运用到水墨,因此浓淡虚实的组合别具一格,但其整体性“形”的呈现令人感叹,“形”是视觉可以捕捉的外在元素,“意”是心灵可感知的内在感受。书法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变的艺术性效果,运用好形状及寓意之间的联系,发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传递的意指。图形与文字的联系在包装中显得十分重要,汉字起初就是通过在龟甲兽骨上画图形,逐渐演变而来。文字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种图形,书法的书写形式多样,排列组合后的表达更加多样。故包装中汉字和图形的结合更加自然和谐。处理好图形和文字之间的关系,让二者有机统一,包装的呈现效果才更动人。
古人斗酒诗百篇,喝罢酒诗人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或怀才不遇或祖国河山等,并书写呈现,现在我们所考究的诗篇主要是通过纸张或者碑刻的书法形式内容进行参考依据,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描述的饮酒作诗游玩的场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舒幽情……”所以酒和书法的结合是符合国人文化情感很好的表达方式。正如人们熟知的书法字体汾酒的包装上,使用书法字体设计的“汾酒”二字,其缘由就是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来。汾酒整体包装也同样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来进行的,青花纹样和仿绸缎的材质肌理,无不体现出“中国风”独有的审美情调和悠久历史韵味。
中秋是中国代表性的节日,中秋节正是八月十五满月之时,人们一家团聚和和美美,唐初吐蕃商人进贡圆饼礼品,在中秋时候皇帝邀大臣边吃月饼边赏月,这便是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明代的徐有贞在《中秋月》中“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皆表达着对中秋的喜欢。到今天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的一个标志性传统。在包装设计中人们也习惯把传统的中国风元素运用其中,比如书法字体来对月饼品牌书写,符合现代人对古时候把酒赏月吃月饼情景的憧憬与向往,以及根深蒂固根植华夏儿女心中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书法字体作为中国文化瑰宝,在包装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装饰性,可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装中可以省略画面图形,但是文字是不可以忽视的,其传递了商品的属性、品牌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好的书法字体设计在包装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在体现民族化包装或更多类别的包装里具有文化价值,符合消费市场,同样具有市场价值。将符合市场、符合商品品牌文化的元素运用到书法字体中,可加强品牌竞争力以及民族文化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