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非遗”传播思路浅析

2018-03-28 17:56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技艺互联网+同学

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人才教育传播模式”(宁峰、侯景娟,2016:27)是非遗保护的方法之一,高校具备的教育传播资源决定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非遗事业的人才培育和社会服务。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改变着高校知识的传播方式,相应地非遗文化的高校传播应在授课、实训等方面进行调整。河北传媒学院作为一个以传媒和艺术教育为主的高校,在非遗文化传播方面也在进行着探索。

一、非遗知识的授课课堂从实体拓展到线上

传统的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基本仍是课堂、课时和授课方法的掌握者。为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我校尝试引入互联网的方法进行非遗文化的教学,非遗知识传播的场域可以从线下到线上协同展开。

首先,在课堂上,我院教师尝试把非遗文化的传播转化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项目。项目教学法提示我们,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从真实世界中选择基本问题,运用学科的概念或原理,以小组学习形式开展研究,掌握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法则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利用多种教学设备,让学生解决工作项目。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播类课程,在设置上可以较容易地将项目教学和实训教学结合——也就是将文化传播项目和互联网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

比如,设置与非遗传播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或者网络广播APP账号,让学生成为其内容的维护者和推广者,以此项目带动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和摄影摄像专业的教学。学生即需要做非遗传播的文案、图片、声音产品、短视频,又需要考虑如何“涨粉”让更多的手机用户认识非遗文化。

其次,把非遗知识传播作为议程话题,在课堂之外影响学生。互联网的社群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乐于分享评价朋友圈,容易形成共同的话题。近年来,我院多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近距离地接触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文化,也将活动的信息和具体过程通过校园和社团的微信公众号传播、转发、点赞,形成一定时期同学们热议的话题,为非遗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再次,互联网的文化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利用。曾经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是非遗文化传播的渠道,现在不少学生则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认识传递非遗文化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传媒专业的同学对短视频网站传播内容还是有选择的,不少同学喜欢在快手APP或者抖音APP上观看民间高手展示民俗技艺,一些同学也把自己拍摄到的非遗文化内容上传。我院2018届广播电视专业两位同学的毕业作品选题就来自快手APP——山东糖画民间艺人魏国,在做毕业作品时学生也在短视频应用中传播了毕业作品片断。

二、非遗知识成为考试实训的加分项

我校教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尝试鼓励非遗文化传播从课堂走进了实训类考试,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传播非遗文化。

广播电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拍摄纪录片或专题片,讲述身边的故事,反映社会生活。专业创立近10年以来,学生的毕业作品或多或少都会选择拍摄与非遗文化有关的内容。

2018级我校广播电视专业71位毕业生,个人和协同创作毕业作品34项,其中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视频占20项左右,约占到总数量的70%,内容涉及河北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如磁州窑烧制技艺、蔚县剪纸等,河北省级非遗项目如评剧、井陉拉花等,石家庄非遗技艺藁城宫面制作、保定非遗技艺糖画等,甚至还有学生远赴他乡,拍摄河南豫剧的传承和山东的锔碗技艺。

问起同学们为什么把拍摄非遗文化当作毕业作品主题,许多同学表示非遗文化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拍摄过程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震撼;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时时能让人受到感染;并且因为非遗戏剧、曲艺、竞技、手工技艺等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拍摄画面精美。崇高的精神内核加上完美的视觉效果,毕业作品很容易得高分。

可以说在教学鼓励和督促下,非遗文化的传播从课堂教学成为考查项目并进而成为加分项,这更激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和传播的欲望。

三、让学生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人才储备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2018年两会期间表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要留存旧记忆,培养年轻人,并让它融入社会生活。

在延续传承人口传心授的传统方法之外,非遗传播更呼吁专业的人才:他们既要具备文化素养,也需要提升媒介素养;他们既要掌握非遗的历史知识,又要对今天传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们既可以领略继承古典文化之美,也要有将文化通过传播媒介带出国门“走出去”的策略。艺术、传播专业的毕业生有条件,也有责任和义务成为非遗文化的民间传播者。所以教师有意识地在传媒、艺术类高校的多种形式教学中传播非遗文化,不仅有益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和美的陶冶,更有助于为非遗文化的记录保护、日常传播储备人才。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功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将互联网带来的文化传播便利带入各种形式的教学,高校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方面仍有可开掘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技艺互联网+同学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