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视台
融媒体顾名思义是指多种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兴媒体,虽然其并非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但其吸收了纸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各个平台的优势,博采众长,利用多种媒介,整合人力、内容、宣传方面的资源,达到信息传播的效率最大化。因此,新媒体时代拥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似但却有所不同的特征。
得益于传统媒体多年积累的新闻素养,融媒体的新闻质量将区别于新媒体平台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使管理者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也有更为精准的判断。
有赖于移动端的普及,融媒体能直接串联与新闻事件有关或关注改事件的受众的观点,每个受众在接收信息后,也可以通过转发,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越多人转发,信息传播的裂变速度就越快,新闻传播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被最大限度浓缩拉近。
融媒体能将交互功能融于新闻传播当中,对同一新闻事件,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中提取出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或观点,能最大化地扩大新闻信息的受众群。
现代社会迈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广泛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即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的问题,其受众群体是老百姓,因此民生新闻的比重在各类新闻当中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迈入融媒体时代后,民生新闻也形成了独特的运营模式。
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提供的社交平台,每个人都拥有自媒体发言空间,因此,新闻信息来源不再垄断在新闻采编机构里,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这使得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可以有多个信息发布源,每家新闻机构都会想要抢发第一手消息,因此播报速度会通过竞争越拉越快,新闻报道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民生新闻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采制的,内容上以老百姓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况为主,关注其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因此对于民生新闻的内容,受众群是有强烈表达意愿的。但受制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性,以往的新闻报道当中,受众只能单向地接受信息,而无法反馈阅读、观看新闻后的感想。融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壁垒,通过各网络平台等新兴交互手段,使得新闻制作团队与受众的相互交流,甚至实时交流成为现实。
民生新闻报道在融媒体时代表现出的性特征,也倒逼新闻采编机构的改革。其中,人才应用的改革成为众多改革的核心要点。融媒体时代,对民生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媒姓党,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虽然民生新闻具有大众化、市民化的特点,与时政报道有很大区别,但从本质上,新闻媒体仍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作为党和人民的媒体的代表的民生新闻记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拥有敏锐清晰的思辨力,牢记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面对各类社会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时,才能正确、准确地进行报道,使报道内容健康有力、导向正确完成新闻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的任务。
融媒体时代,新闻观众多数拥有自己的自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接受者,也是新闻信息发布者。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改变了新闻媒体过去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在过去,多数新闻媒体都设立了热线电话,大部分新闻线索都是从热线电话中得来。新闻事件发生后,热心群众拨打新闻热线,记者获悉后前往采访。但这一固定模式已经在融媒体时代发生了改变。当下,新闻事件发生后,目击者多数选择拍照上传网络社交平台,而民生新闻记者从微信、微博等平台当中获知新闻源后前往采访的新闻比例也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民生新闻记者培养更敏锐的新闻触感,不再想着依托热线电话,坐等新闻上门,而是主动出击,用敏锐的新闻触感发现新闻,并在纷繁复杂的新闻线索当中去粗取精,完成优质的新闻报道。
全媒体的出现,拉快了新闻的播报效率,如多家电视台的新闻频道都由固定时间点的新闻节目扩展到全天候的新闻直播窗口待命。民生新闻记者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也要改变自己的发稿习惯,从节点发稿,到全天候发稿,多平台推送,才能为所在的媒体平台赢得抢发先机。因此,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加快新闻采编速度,是当前民生新闻记者的重点。
更有效率的播报有赖于良好的技能操作。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记者不再是单一的类型媒体记者,而需要发展成为全媒体记者。例如纸媒记者也要掌握拍摄视频等等、电视台记者也要掌握网络编辑能力等等,因此,熟练掌握多种媒体操作技术,是全媒体记者的必备职业素养。从传统媒体时代走到新媒体时代,再跨入融媒体时代的民生新闻记者只有尽快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用人需求,也才能进一步助力民生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