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
随着商丘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用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在市场上及其缺乏,要培养针对不同类型栏目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了商丘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商丘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自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来,在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广播电视应用能力,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上,提供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一定探索。
商丘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和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播音与主持艺术基本技能的专业性人才,以及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其他广播电视单位进行朗诵演讲、配音、演播以及采访编辑、策划导演等,甚至能够从事节目主持工作和有声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商丘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核心课程的教学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授课上采用大班授课,实践训练上采用小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大班授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例如《播音发声学》这门课采用的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大班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对气息控制、喉部发音控制、共鸣控制等一些播音的理论知识采用系统教学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而小班训练是和大班授课相辅相成的,即把进行大班授课的学生进行小班分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际操作训练。例如《播音发声训练》这门课就是根据《播音发声学》这门理论课而开设的实践课程,在小班训练过程中,教师会逐一针对每位同学进行训练,制作不同的训练计划,同时对学生在每次训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纠正。这样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学生进入媒体工作夯实基础。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社会实践当中,每年寒、暑假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并列入学期考核当中;大二开始通过《播音创作训练》《节目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等课程的教学,再以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方式,按照不同的课程要求完成课程需要的作品,最后由相应的授课教师评定成绩,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同时还建立学生课堂实践档案,对于每项练习由教师进行记录、打分,对于每学期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期末加分。近几年来,学院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将商丘电视台、永城电视台等打造为学院的特定实习基地,每年向这些基层电视台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打出商丘学院的播音与主持的招牌。
实践教学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举足轻重,国内许多院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上都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商丘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这一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锻炼当中,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学院还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对广播站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在播音、采写、后期制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我院还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士,不定期来校做讲座,与学生深入交流。通过这些举措,使学生们更清晰的了解了专业性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
为了更好的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树立应用型教育观念,加强实践课程比重。教师要在教学上更加注重实践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行团队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将班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成若干团队,各个团队成员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践作业,最后再对作品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与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依托校园广播站,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学院不断创造条件,一方面每年都要选派部分老师到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进行实践锻炼,亲自参与到采、编、播的过程当中,同时把握最新媒体动向,这样在传授知识时能及时根据行业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学院还从媒体引进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让学生跟媒体从业人员零距离接触,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经验。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出实践性比较强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一直以来,本科院校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长期侧重理论知识体系建设,这样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容乐观的,培养出的学生即使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始终较弱。然而播音与主持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上,更应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多的去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教师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学院更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