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
2017年是教育部实行高校职称评审权完全下放的第二年,包括高级职称在内的职评权力,有省一级统评完全下放到地方高校,有高校自主组织评审。反映出教育部围绕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这一价值导向,不断深入推进高校办学改革的决心与意志。但能否达到下放的初衷,是否实现了应有的效果,却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在民主的意识和文化尚未形成,高校行政本位化的大背景下,职评权力的匆忙下方只会加剧权力任性,进一步恶化高校生态,严重违背了国家推进职称改革的初衷。
因此,必须端正高校职称评审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职评权力下放的根本目的不是增加高校办学自主权,而应以提高高校的民主和健康的高校生态为根本的价值导向,否则,在行政本位化强力渗透下,匆忙的权力下放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票数决定制是指教师的职评标准及任职资格的终极认定,取决于评委票数,达到一定的票数者即可获得任职资格,否则就会被淘汰。票数决定制下,高校教育和教学生态遭受着威胁,加剧了官僚本位和权力任性的污染风险。
评审权下放后,行政控制权空前增大,教师评审资格受系部评审委员会(部分高校是二级学院)和学校评审委员会双重制约,教师要顺利通过职评门槛,需要达到一定的票数条件,否则就会惨遭淘汰。如此以来,教师要想参评更高级别的职称,不仅需要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更需要积累一定的所谓的人脉资源,需要花费精力在校内搞关系,拉票数,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从事一些与教学和科研无关的工作。如此以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为教学负责,还要遵守行政本位下的潜规则,成为唯官和唯上主义的牺牲品。这种扭曲的价值导向,与国家职权下放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这种错误价值导向下,大家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蜂拥而上地追逐权势,把学术场变成官场、名利场甚至战场。
教学与科研构成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两架马车,是高校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载体。无论课堂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最需要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开放的头脑和舒展的心灵,而服膺于权力的人格是扭曲分裂的,灵魂是萎顿萎缩的,这样的情怀和人格境界,又如何能够胜任现代教育和现代科研的艰巨任务?又如何能够担当其教育兴国的时代使命?杜维明在《21世纪的人文精神》报告中曾言:“大学应该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它应该进行政治、社会和文化批判,帮助政府、媒体、企业和其他的社会团体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大学的任务也是培养关切政治,参与社会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养专家学者而已。他们应该关切政治,参与社会,并且具有文化的敏感性。大学生不一定是社会的良知,但是至少应该成为核心价值的保卫者,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票数决定制下教师的教学乃至日常生活都围绕现有权力圈层旋转,心中所向者,惟有虚浮的名利泡沫,而真正的科学精神、学术志业、社会关怀被统统撕裂,真正的学术责任和传道热情逐渐沦丧,教学与科研成为精致利己主义的自我粉饰。
概括而言,地方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后,暴露出了众多的问题,严重威胁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运行。
第一,票数决定制固化了高校官本位的错误价值导向
由于参加职评的人员来源和组成,皆取决于学校领导意志,由此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掌握着职评的裁量权,在此作用机制下,职评成为高校官本位意志的运作产物,高校普通教师为顺利通过职评,唯有依附现有官僚体制,或者进入这一群体,成为现有官僚体制的组成成员,以掌握职评中的资源分配权,乃至获取更多既得权益,这种错误价值导向,与高校的社会职能格格不入,也不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职评中主观裁量因素过程,导致教师人心惶惶
票数决定制下,职评受主观因素影响巨大,涌现出人情绑架标准、院系利益平衡牺牲教师权利、官僚固化体制压制教师职评中的申诉权和相关话语权、科研异化及教学弱化等各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票数决定制催化并加剧了高校腐败现象,包括科研腐败和教师高校群体内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腐蚀着本已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的现有高校教育机体。
第三,职评成果认定标准失范,认定成果混乱,投机主义盛行
以科研拼实力的错误导向下,从源头上破坏了优质科研产品产出的正常规律。优质科研创新所需要的宁静心境、从容情怀被打破,高校教育科研被人为地推入进一种所谓的科研快车道中,呈现为一种学术大跃进式的高产出、低品质的学术量化的混乱状态。近年来高校学术灰色产业链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秘密,国际上一些不法利于集团利用国内迷信国际期刊的心理,形成了专门针对国内职评等需要的论文代写、代发产业链,2017年来,国际高水平期刊接连对中国客户作退稿处理的退稿潮就是实证。
学而优则仕,在地方高校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学术为行政,行政掌握有限的教学和科研资源,然后形成以行政为中心的高校利益链条,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都屈从于行政权力体系下,学术良知、教师良知被驱逐,劣币驱除良币,愈演愈烈。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职评办法朝令夕改,评价准则过高,严重脱离地方高校实际发展状况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主要领导为了满足自己的政绩建设需要,不切实际的制定出过高的职评标准,也是当前高校职评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高校职评改革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影响到我国民族复兴之大业。诚如学者所论:“学校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望的工具性场域,而是促进人的公民性生长、发育完整而健全之人性的教化性场域。”[2]职评改革应服从和服务于建设学生“高尚灵魂”之一目的,引导和促进教师成为教化学生具有“高尚灵魂”的光明使者,而不是将教学作为职评的手段。因此,继续深化高校职评改革,仍然是一个待探索的问题。笔者建议,高校职评改革首先要遵循现代法治精神,围绕程序正义这一原则深化职评改革,同时,要积极参考港台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评模式与经验,建立和完善专家评审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成果认定体制。
总之,职称评审意义重大,关于教育和教学,关乎党的宗旨和灵魂建设问题,涉及到的问题可谓是一种公知性问题,对治之路也并不复杂,只是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拿出真正共产党员的风范,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克服精致功利主义的官僚作风,就一定能够不辜负党和国家进行职评下放的初衷,建设科学合理的职评体制,而不是将良政歪曲为恶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代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