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广播电视台
当前,全国广电媒体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加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从央视、省级台、市级台、县级台的生存环境来看,市一级广电媒体在夹缝中生存,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严重、节目成本增加、受众大量流失、创收大幅减少等不利因素,市一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面对困境,正视现实,提振士气,革除积弊,提高效能,最终在全媒体时代站稳脚跟、壮大实力、赢得发展,这离不开全台上下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生存意识来正确面对,需大家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勠力同心、同频共振形成整体合力,困难中奋进,困难中突围,实现我们的兴台梦、强台梦。
当然,在时下新媒体的强烈竞争中,我们不能自鄙自弃、自我唱衰,更不能失去信心和定力,忽视官方媒体(党台)不可替代的公信力、影响力,但只有主动面对市场、融入市场、拓展市场,从传统的“内容为王”(内容资源)向全媒体的“渠道为王”(传播渠道)进行转型,深入生产和消费市场,构建社会基础平台,扩大品牌价值,为陇南广播电视台打造“升级版”夯实基础。
广播电视台有别于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创新性创意性较强、劳动强度较大,每遇到市上安排的重点任务、临时任务、突发事件,没有加班熬夜,乃至通宵达旦很难完成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高强度、高压力、收入少的工作环境下,一线采编人员流失严重,坚守一线的同志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出现创新乏力、疲于应付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很难得到保证。
对于陇南广播电视台的工作性质而言,不仅要对接市委、市政府阶段安排、重点工作,而且要保证全台的有序运转,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仅有的几个人要去承担全市性的大活动,每项工作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这更加需要激励斗志、鼓舞士气,汇集起我们强台兴台的正能量,提振同志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只有突出实干业绩之比重,给予爱岗敬业者、勤勤恳恳者、开拓进取者、业绩突出者以工作肯定和价值认同,让老黄牛一样辛勤付出的人员受重视,让无所事事、好逸恶劳的人员无市场,才能在全台营造出干字当头、你追我赶、全面提升的良好工作环境。
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大小高低不等,应本着为单位发展、为事业发展、为职工发展的原则,适时研究出台科学合理、客观实际,可供操作的职工考核评价办法,在一线采编人员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区别一线采编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的岗位待遇,尽可能以制度来保障和激励一线采编播人员,鼓励越来越多的同志走出办公室,走向新闻采编一线,规避“一岗永逸”、“忙闲不均”、“低效运转”的状况发生。
新媒体时代,大多数市级电视台都面临着窘迫现状,包括学界所谓的“重新定义媒体”到打造“中央厨房”等说法,无不是在说明未来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在于融合发展,以平台化的形式聚拢更多资源,逆势发力无外乎淡化媒体介质传播特点,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陇南广播电视台固然没有央视广阔的平台资源、平台效应,但转变思维、逆境发力、适者生存,无疑是我们必须要走且不得不走的路子,这里面少不了强烈阵痛和必然代价,但愈是过渡转型时期,愈加需要信念不灭、定力不失、主动担当、全员有责、果敢行动、创新进取,做有竞争力和生存力的媒体。
人才是生产力,新时期媒体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随着影视产业的零散化、小型化、作坊化,以各央视、省级电视台栏目的公司化运作及市、县(区)影视公司的低成本吸金,培育和壮大电视台的业务团队是破除大锅饭弊端,适应市场规律的不二选择,一方面需要倡导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另一方面要杜绝空洞无用、不切实际的空喊口号,在全台营造尊重人才价值、挖掘人才价值、拓展人才价值的浓厚氛围,让单位因为有人才而快速发展,使人才因为有单位而有用武之地。
2015年3月,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意志。陇南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资源,高度重视全媒体建设,积极构建融合发展状态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广播电视台从新媒体走向全媒体,全媒体走向融媒体奠定了坚实基础,着力放大“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媒体叠加效应。
通过优化机制,吸纳人才,激发活力,整合资源,对接市场,增加效益,才能做大广播电视事业产业,才能以融媒体为突破口,才能实现打造陇南广播电视台事业产业升级版的奋斗目标。